《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3)务农劳动力人数与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即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少,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强烈,反之,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多,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弱。原因可能是,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不足会促使农户逐步跨越家庭边界而向外部寻求资源和帮助,从而促使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更多的需求。
(4)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与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变量相比,收入为1001~2000元的变量的Sig值不显著,表明在这两个收入水平上,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差异不大。而收人为2001~3000元和收入为3000元以上的农户,其Sig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相对于收入水平在1000元及以下的农户,收入为2000元以上的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较大。
(5)是否从事农业生产也影响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从发生比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其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的发生比是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农户的1.85倍。这一点较易理解,因为当前是否从事农业生产会对农户的旨趣、态度与行为产生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一般会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向,对技术与市场信息的了解较多,在生产经营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较多,因而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较大。
(6)区域位置也是影响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关中地区的农户,陕北地区的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差异不大,而陕南地区的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则较弱,也就是说,关中和陕北地区的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多,陕南则较少。究其原因,除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不同外,区域文化环境、传统价值观念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关中地区的农业大学及科研机构较多,良好的科研文化环境显著带动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陕北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也增加了农户的服务需求;陕南地区由于多山、交通不便等地理环境的限制,环境相对闭塞,因而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少(李俏,2011b)。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