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36290
  • 作      者:
    袁明哲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是作者在从事多年“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以企业价值为主线,以企业价值模型为核心,试图将“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理论关联性研究——企业价值模型的构建,企业价值模型的内在统一性,企业价值与会计计量理论上的一致性及在实务中的结合方法,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会计信息影响资本市场的机理分析,会计收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会计变更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投资决策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
  第一章 绪论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黄帝,《阴符经》。
  盲从天经、地义、文史、常理,是不能修得真“道”的。真“道”须从时物的实际变迁中去感悟,从实践中去归纳。会计理论不应来源于学术权威的假设(assumption)、推导和辩论,而应来源于会计的实践。资本市场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应用场所,会计的规律性自然需要到资本市场中去探索。
  第一节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关于财务会计的目标,西方会计理论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观,二是受托责任观。
  1.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编制的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合理的对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
  (2)对估量现金流量前景有用的信息。财务报告应该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估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
  (3)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及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关于企业经济资源、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信息,报告期内的经营成果信息,债务的偿还和利润的分配信息等。
  2.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是一种普遍的经济关系,在每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某个人或某一伙人代表另一些人持有他们的财物,则形成一种受托责任关系。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所有者向经营者让渡财产使用权,这实际上形成了企业所有者(委托者)与企业经营者(受托者或代理人)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了解他们所提供的资源是否安全,是否被有效地利用,将来的前景如何等,而资源的受托者也负有向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资源利用情况的义务。所以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要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委托者报告受托者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
  会计是与对受托责任的计量和报告相伴而生的,而受托责任观是会计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有的学者认为,会计原本的目的在于认定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即不理解受托责任,就无法理解现代会计。受托责任理论是现代会计的灵魂、根本和核心。
  3.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统一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把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同时作为财务会计的目标。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定义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一目标实际上是以扩展的决策有用观兼容了受托责任观。事实上,委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相互矛盾,它们各自有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和依据。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在于是否做出维持或终止委托—受托关系的经济决策。因此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可最终统一为“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会计理论是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只有正确的会计理论才能指导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会计准则。会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直接用于指导人们的会计实务。错误的会计理论将会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那么什么样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会计理论也不例外,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理。当我们提出一种观点,如果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无法保证它的正确性,就不宜贸然应用于我们的经济实践活动。这样的观点还不能称其为“理论”,只能称其为“假设”或“猜想”。
  如何对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呢?从受托责任观知道,会计信息的最重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会计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如何为他们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会计理论正确与否应该拿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决策活动中去检验。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决策活动主要发生在资本市场,因此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研究会计理论便成为很自然的想法。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研究会计理论的优势如下所示。
  (1)资本市场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经济决策和交易的主要场所。我们知道,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因此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就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所以,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谁?他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或他们的决策模型是什么?他们的经济决策是否使用了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经济决策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我们的会计理论可能会脱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即会计准则无法提供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是会计信息最重要使用者——投资者——集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获得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然后将决策付诸实施,实施的结果又在这里成为公开的信息。所以资本市场是检验会计理论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绪论(2)资本市场可以提供检验会计理论的必要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到达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基于会计信息的决策实施结果[交易时间、交易双方、交易量(volume)、交易价等]等。这些数据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可以满足大部分会计研究的需要。这些数据的优点是数据量大、真实可靠、收集容易。一般由专门的数据公司根据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后,做成专门的数据库,在收取一定费用的条件下供研究者使用。所以资本市场是检验会计理论的可行选择。
  利用资本市场数据检验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称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是相对于规范会计研究而言的。所谓规范研究是指从现有理论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导出新的理论。规范研究方法对应逻辑学上的演绎法,而实证研究方法对应逻辑学上的归纳法。
  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是制定实现会计目标最有效的会计准则。它的命题形式是:“给定条件A,则应该选择方案B。”例如,“因为价格会上涨,所以应采用LIFO(last in first out,即后进先出)。”而且这个命题是不能被否定的。实证会计研究的目标不同于规范会计研究,它要搞清楚的是事物变化的规律,由此预测事物变化的结果。它的命题形式是:“如果A成立,则会出现 B。”例如,“如果公司从FIFO(first in first out,即先进先出)变换到LIFO,股票价格将上涨。”这个命题可以被事实证实,也可以被事实否定。实证会计研究就是要验证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命题。
  三、会计研究的转折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这一天纽约股市大崩溃,当日股价平均下落35%, 美国经济自此陷入十年的大萧条。截至1932年7月1日,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票已变得一文不值,公认的优良股RCA从570美元降至2.5美元,New York Central Railroad的股票从256美元降至8.75美元。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次经济危机是由自动化和技术革新造成产品过剩而引起的,但包括不健全会计制度在内的证券市场也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克服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颁布了《证券法》,1934年颁布了《证券交易法》,并根据后一个法律成立了证券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会计基准,不过它采用的工作方式是委托给民间专业机构并给予权威性支持。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出台以后,会计学者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为制定会计原则和会计指南出谋献策,因此这时的会计学是规范会计学占主导地位,所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如何测定一定期间的真实会计收益;权责发生制下保证会计收益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等等。 所有利害关系集团都对真实的期间收益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期间收益决定了股利分配、经营者的报酬、向政府的纳税额。
  但是一定期间的真实会计收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上进行定义虽不难,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困难,什么样的会计原则可以提供真实的期间收益也没有公认的评价标准。所以,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理论研究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会计研究仍是规范性的(normative),会计学者在一系列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引申出各自的会计政策主张。Hendriksen(1965)认为,最适当的会计理论应当有助于开发实现会计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会计理论发展的第一步是确立会计目标。所以,会计学者建立的会计理论依赖于他们假定的会计目标,对理论的评价取决于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很少有人关注理论的预期是否与实践结果一致。由于会计理论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所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实质就是对会计目标的选择。但是由于大家在会计目标问题上的观点并不一致,所以在最适当会计政策的决定上也不能达成统一意见。这些分歧导致人们怀疑会计报表中的会计收益信息是否有用,甚至预言如果没有根本的改变,收益报表将被抛弃。人们更进一步地怀疑历史成本会计能否提供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的有用信息。
  要证明基于历史成本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有用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很多方法论上的难题无法克服。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实证研究方法开始被引入会计领域中,才使人们最终找到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初已经有人开始利用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映来作为检验规范会计理论的依据,但这种研究方法真正得到公认却是在效率性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出现以后。这两个理论使实证会计研究在方法论上具有了公认的科学性。可以说,实证会计研究弥补了规范会计研究中演绎推理所存在的缺陷。由于真实期间收益是不可知的,研究什么样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提供真实收益是徒劳的。会计理论是否正确,会计信息是否有用,一种会计信息是否比另一种会计信息更有用等,这些问题最终应由会计信息使用者说了算。实证会计研究就是通过分析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的交易结果数据来推断会计信息是否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首先受到了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的影响。最为著名的实证经济学家Friedman(1953)这样来描述实证经济学:“对所观察的现象能够做出有效的和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设。”第一篇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论文是由Ball和Brown(1968)共同完成的。这篇发表于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题为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的论文开创了实证会计的先河。著名会计学家Beaver(1989)称它为“财务会计的革命”。从此以后,会计研究开始由规范研究方法转向实证研究方法,规范会计研究逐渐受到冷落,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认识也开始改变。Watts和Zimmerman(1986)声称“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计会计实践”,而不是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去指导人们实现会计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已是大学里对硕士或博士基本要求的学位论文,也是世界有影响会计学刊物的主要论文形式。
  实证会计研究的起步阶段是Ball和Brown(1968)及Beaver(1968)开创的事件研究(event study),其至今仍是实证会计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件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一个事件(如会计收益信息的发布)是否包含了对市场参与者有用的信息,即检验事件发生前后较短时间内股价是否变动,或股价变动的幅度[方差(variance)]是否改变,或股票交易量是否增减。如果这些指标发生了改变,说明事件给市场传递了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新信息,使市场参与者改变了他们原来的预期。这些结论的可信性取决于事件“日历时间”的确定及是否有复合事件(如与收益信息同时发布的股利信息)发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于资本市场的会计研究
第二节 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
第三节 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前提
第四节 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
第五节 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第六节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第一节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界定
第二节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异常现象
第四节 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争议

第三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联模型——经典模型
第一节 企业价值的含义
第二节 现金股利折现模型
第三节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第四节 超常收益模型
第五节 经济附加值模型

第四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联模型——净现值折现模型
第一节 净现值折现模型
第二节 净现值折现模型的应用方法
第三节 企业价值的完全求解
第四节 企业价值会计设计

第五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关联模型——连续时间模型
第一节 连续时间会计变量的定义
第二节 净资产函数的数学变换表达式
第三节 连续时间超常收益模型
第四节 连续时间超常收益模型评述

第六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关联模型的内在统一性
第一节 企业价值模型的递推表达式
第二节 变量关系式及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企业价值模型之间的转换
第四节 企业价值模型“价值观”的统一

第七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计量
第一节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
第二节 会计计量属性与企业价值
第三节 会计计量与企业价值的差异
第四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存在性缺陷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第五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自膨胀性缺陷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第六节 基于企业价值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第八章 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股票收益率
第一节 股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股票收益率的正态分布理论
第三节 股票收益率
第四节 事件研究法

第九章 会计信息影响资本市场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基于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第十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收益
第一节 会计收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原理分析
第二节 会计收益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存在性
第三节 资本市场对会计收益公示后的反应
第五节 资本市场对会计收益反应的大小——收益反应系数

第十一章 资本市场与会计变更
第一节 资本市场与会计变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强制会计变更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盈余管理

第十二章 基于会计信息的资本市场投资决策
第一节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股票投资决策
第二节 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基于会计异象指标的股票投资策略
第四节 基于会计信息的破产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