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新散文精选集,百年人生沉淀之作,横跨一个世纪的人文经典,领略大先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
★收录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央视《朗读者》栏目倾情献声的《八十述怀》。谨以此篇,献给年轻的一代。
★收录出演《大明宫词》等影视剧的优秀男演员“赵文瑄”在央视《朗读者》栏目倾情献声的《老猫》,讲述人猫相伴的温暖日子。谨以此篇,献给特殊的家人。
★集结季羡林百年人生动情文章:《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赋得yong久的悔》《笑着走》《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等。
★收录2008年高考全国II卷现代文阅读篇目《马缨花》,中学语文教科书篇目《清塘荷韵》,以及学生课外阅读篇目《听雨》《黄昏》等。
★特别收录季羡林对沈从文、老舍、陈寅恪、梁实秋、冯友兰等师友的怀念文章,看季老倾情袒露民国大家之间不为人知的情感秘事。
★知名水墨插画师“汪钰元”插画配图,色彩丰富明快,格调清新可爱,与文字相得益彰,雅致沉静,艺术唯美。
回溯一代大师季羡林一生的岁月,了解季老一生非同寻常的成长故事、求学经历、清华任教、晚年随感等,看的是大师的人生,得到的是自己的成长。
一代智者季羡林先生以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告诉年轻一代的读者:不完满才是人生,但为何在孤独的时刻,生命却是趋向圆满的开始。先学会与自己独处,人生才会更完满、更富有。
八十述怀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我向无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龄在内。我的父母都没能活过五十;因此,我自己的原定计划是活到五十岁。这样已经超过了父母,很不错了。不知怎么一来,宛如一场春梦,我活到了五十岁。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流年不利,颇挨了一阵子饿。但是,我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正在德国,我经受了而今难以想象的饥饿的考验,以致失去了饱的感觉。我们那一点灾害,同德国比起来,真如小巫见大巫;我从而顺利地度过了那一场灾难,而且我当时的精神面貌是我一生最好的时期,一点苦也没有感觉到,于不知不觉中冲破了我原定的年龄计划,度过了五十岁大关。
五十一过,又仿佛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蹰。其间跨越了一个“文化大革命”。我当然是在劫难逃,被送进牛棚。我现在不知道应当感谢哪一路神灵:佛祖、上帝、安拉。由于一个万分偶然的机缘,我没有走上绝路,活下来了。活下来了,我不但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反而时有悔愧之感在咬我的心。活下来了,也许还是有点好处的。我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时期。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的时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后来不打不骂了,我却变成了“不可接触者”。在很长时间内,我被分配挖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没有以前的会议,没有以前的发言。没有人敢来找我,很少人有勇气同我谈上几句话。一两年内,没收到一封信。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又仿佛是一场缥缈的春梦,我一下子就活到了今天,行年八十矣,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倒退二三十年,我这个在寿命上胸无大志的人,偶尔也想到耄耋之年的情况:手拄拐杖,白须飘胸,步履维艰,老态龙钟。自谓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想得不深也不多。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就到了这个年龄了。今天是新年元旦。从夜里零时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这老景却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入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进来,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残叶,“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雨没有了,上面只有白皑皑的残雪。我相信,荷花们也蜷缩在淤泥中,做着春天的梦。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也依然是过去的一切……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八十”这个数字竟有这样大的威力,一种神秘的威力。“自己已经八十岁了!”我吃惊地暗自思忖。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一看。向前看,灰蒙蒙的一团,路不清楚,但也不是很长。确实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罢。
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条路的顶端是在清平县的官庄。我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我大奶奶和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泉城的大明湖。这条路又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又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我那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路陡然又从万里之外折回到神州大地,我看到了红楼,看到了燕园的湖光塔影。令人泄气而且大煞风景的是,我竟又看到了牛棚的牢头禁子那一副牛头马面似的狞恶的面孔。再看下去,路就缩住了,一直缩到我的脚下。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我真正感觉到,我负担不了,也忍受不了,我想摆脱掉这一切,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回头看既然这样沉重,能不能向前看呢?我上面已经说到,向前看,路不是很长,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我现在正像鲁迅的散文诗《过客》中的那一个过客。他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来的,终于走到了老翁和小女孩的土屋前面,讨了点水喝。老翁看他已经疲惫不堪,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前面。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况且还有声音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那边,西边是什么地方呢?老人说:“前面,是坟。”小女孩说:“不,不,不是的。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它们的。”
我理解这个过客的心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过客。但是却从来没有什么声音催着我走,而是同世界上任何人一样,我是非走不行的,不用催促,也是非走不行的。走到什么地方去呢?走到西边的坟那里,这是一切人的归宿。我记得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里,也讲了这个意思。我并不怕坟,只是在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后,我真想停下来休息片刻。然而我不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是非走不行。聊以自慰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了野百合和野蔷薇。
我面前还有多少路呢?我说不出,也没有仔细想过。冯友兰先生说:“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是八十八岁,“茶”是一百〇八岁。我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是“相期以米”。这算不算是立大志呢?我是没有大志的人,我觉得这已经算是大志了。
我从前对穷通寿夭也是颇有一些想法的。“文化大革命”以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决不想成为行尸走肉。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第一章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002 我的童年
013 我的中学时代
024 1930—1932年的简略回顾
029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035 重返哥廷根
044 八十述怀
050 笑着走
052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第二章 月是故乡明
090 怀念母亲
094 月是故乡明
097 母与子
109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121 寸草心
130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136 赋得永久的悔
144 我的家
149 我的女房东
157 迈耶(Meyer)一家
第三章 人间自有真情在
162 回忆陈寅恪先生
176 晚节善终 大节不亏
——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183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悼念朱光潜先生
190 温馨的回忆
193 回忆雨僧先生
197 悼念沈从文先生
203 忆梁实秋先生
207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213 园花寂寞红
216 哭冯至先生
第四章 一寸光阴不可轻
226 清塘荷韵
231 听 雨
235 老 猫
247 晨 趣
250 黄 昏
256 兔 子
263 幽径悲剧
268 二月兰
275 一条老狗
284 我爱北京
289 怀念西府海棠
294 马缨花
299 两个乞丐
季羡林的《老猫》给了林青霞写作的信心。林青霞没想到大学者写的散文如此朴素真诚,《老猫》用平实的文字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季羡林的散文让林青霞懂得,写作不求华丽词藻,但求真诚表达,只有贯穿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同时,季羡林谦虚严谨的学者风范、豁达随和的为人之道也令林青霞钦佩不已。
——大洋网-番禺日报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节选自《感动中国》栏目给季羡林的颁奖词
“您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温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