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三辑,中篇小说卷,守护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86609
  • 作      者: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选编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守护者》收入建国以来蒙文文学创作中的四个优秀中篇小说:《*遥远的是心的距离》《守护者》《苏布德和额尔德尼》《萧瑟秋风》。《*遥远的是心的距离》是一篇催人泪下的爱情小说。一对在特殊年代因相爱而“犯错”的恋人,男子畏惧世俗压力而抛弃了女子,女子将私生女忍痛送人,后来二人分别成婚。时过境迁,男子为自己当年的绝情悔恨愧疚,辗转寻找到女子。而女子却锲而不舍寻找到被自己抛弃的女儿。虽然找到,当年的恋人依旧相爱却不能再在一起,父女、母女之间亦不能相认,他们就这样怀着绝望的爱隐忍着生活。小说通过对大人世界毫不知情的女孩的视角来描述,孩子所不理解的一切,处处含蓄地透露着故事的蛛丝马迹,当她成年以后得知养育自己的挚爱双亲只是养父母,而那无比宠爱自己的“舅妈”和“石匠叔叔”才是自己亲生的母亲和父亲时,那一对不幸的恋人已先后过世……《守护者》描述了在改革开放后为恢复草原生态部分牧区实行禁牧政策的大背景下,面对即将失去的传统生活,草原牧民各自不同的情感、态度和对策。年轻人纷纷向往城镇新生活,而以琪琪格为代表的中老年牧民,热爱草原和他们世代延续的放牧生活,坚守着草原不肯迁移到城镇过“现代化生活”。不同的价值观使他们与儿女产生矛盾,但琪琪格们的坚守*终获得成功,年轻一代也在新的草原生活中贡献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篇小说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话描写极富蒙古民族的幽默感。《苏布德和额尔德尼》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在沦为伪满洲国的东北地区,蒙古族青年额尔德尼不堪日伪政府和军队对同胞的残害,奋起反抗杀死仇人而被敌人追杀,恋人苏布德为救他只身引开敌人,两人*终参与到东北抗日联军对敌斗争中去。小说带有强烈的民间传奇色彩,故事曲折,引人入胜。《萧瑟秋风》所写也是在牧区实行禁牧政策的大背景下,一个幸福的家庭被一个贪婪而又奸诈的小人所害,导致善良勇敢的丈夫图都布身受重伤且脑部受损,美丽贤良的妻子刚甘达拉因对爱情坚贞不渝而受尽艰辛。*终小人恶有恶报,刚甘达拉对图都布的爱情却坚不可摧。
展开
精彩书摘
  《守护者》:
  一讲给女儿的故事
  站立在氤氲弥漫的清晨的河岸,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温暖的太阳抚慰着我的脸庞。我和女儿在河水里洗完了脸之后,漫步在草原小路上。在遥远的天际,大地与苍穹在黛色的雾霭中泛着白光。陪伴我成长的原野上掠过的轻风,依旧如故柔和地驱赶我在远游中积存的疲惫和内心深处的孤独。尽管因为进城追求文明然后成家立业的缘故,回归故土的机会非常之少,可是每一次的回归都会令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广阔的原野是不是具有驱赶人的心灵深处忧伤的奇异力量?四野空阔,极目远眺波卓①之原,在草原的尽头,耸立着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的蔚蓝色山峦,流经草原母亲胸膛的溪流,还有那坐落在河畔村落的歪斜倒塌的木栏,都会使我无法忘怀;那些在黄昏时分妇女们呼唤孩子的声音犹在耳畔回响。在远离故乡的岁月里,这些美好的怀念总是不断地浸入心胸,感伤的心绪令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增无减。
  我是在波卓之原上长大的人。在这片空旷无际的草原上,浸隐着我孩童时代的足迹和故事,所以也就心怀一种无以名状的温暖感觉。
  昨天下了公共汽车之后苏乐勒还嘲笑我:“还记得我初次跟随你来见阿爸和额吉时,你一看到草原就哭的情景吗?”不过这一次我和苏乐勒一起带着女儿回来时就没哭。
  “呀,草原!”女儿用细嫩的嗓子使劲地喊了起来。
  女儿站在路边的草丛里,赞美着一丛丛的野花。见她生怕踩踏了遍地开放的鲜花,小心翼翼地慌乱挪动的可爱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地笑了。也许在荧屏上看到的草原景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家的时候,偶尔会带着她去公园,于是就发生了见到公园的草坪就跳起来喊“看,草原!”这样滑稽可笑的事情。生存环境实在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境况呢。虽然自己的童年比起女儿来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可那难得的心灵幸福却是在波卓之原上享受到的。是在远古时代有什么人互相之间订立盟誓相约于此?抑或是有谁人从地老天荒之处跋山涉水义无返顾地前来践约而此地由此得名?
  “女儿看那边!”我用呼叫使女儿的视线从花丛中移开,然后用手指向远方。
  极目远方,将目光延伸到天边飘浮不定的氤氲之中,那应是人间一大造化。辽阔的誓约之原上翻动着鲜花的波浪,渡过河水的牛羊群顺着花浪沿着河岸迁徙,沿河自北向南而居的人家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居家的人们或开始点火烧茶,或者制作奶酪,经历远途的苏乐勒此时此刻也许正在掠过大地的蒙古葱清香中熟睡着呢。
  沿着小路踏着晨露散步时我将那些用棚户和牛粪连接起来的人家房屋主人名字告诉女儿时当然也发现,历经漫长岁月的小小居落与先前比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而草丛中的蝈蝈已经开始歌唱了。我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于是在带着女儿倾听脚下虫子歌唱、眺望远方漫漫雾霭的时候,眼睛里自然也就充盈了泪水。
  “额吉,这是什么?”女儿喊了起来。
  我们已经走到了村头,女儿却飘舞着裙摆朝着村边一座被遗弃的建筑跑去。女儿奔去的是一座垮塌了顶棚仅剩下残垣断壁的房子,看上去犹如被战争摧毁的碉堡,突然,我的双腿像是灌了铅似的沉重起来,难以举步。
  其实,早晨我既没有叫醒苏乐勒也没有告诉额吉就带着女儿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来这里。可到达之后,面对破败之相,却失去了直面相对的勇气。
  ……
展开
目录
最遥远的是心的距离
守护者
苏布德和额尔德尼
萧瑟秋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