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与牛棚
春节期间,到黄华路省委党校大院给一位老同志拜年。党校的面目全变了,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不过大门里面不远处的那棵大榕树,似乎变化不大,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雨,它还是那么健壮葱茏,并无老态,可见树比人老得慢些。经过树下的时候,我下意识地停了一下,忽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从三十多年前传来:
“牛鬼!”
这声音别人当然是听不到的,它只响在我的心里,这是一个孩子的声音。那是1968年的秋天。8月,“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掀起,“军管队”进驻广东人民出版社,迅速“揪”出了一批“牛鬼蛇神”,我首当其冲,罪名是“大黑手”,“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兼“文艺黑线人物”。“阶级阵线”立刻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一小撮”,集中住宿,集中劳动,除了批斗会,“革命群众”的一切活动不能参加,过了不久,全体人马开进了省委党校办学习班,阶级斗争明显升温。
为什么选择党校?这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有房子和活动的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党校“马列主义水平高”,有利于开展阶级斗争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讲一件往事便足以说明问题。
195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农业编辑室主任,东江纵队老战士汪潮同志在党校学习。结业的时候正是反右斗争的高潮,他那个班还未“揪”出一个“右派分子”。一位负责人到班上讲话了,“你们这个班表现很好,鸣放期间没有一张大字报,没有发现右派言论。校部决定,这个班不划右派。不过你们就要结业返回单位了。希望座谈一下对反右斗争的认识,以便提高觉悟,回到原单位继续参加斗争。”汪潮怀着“向党交心”的虔诚,在座谈会上讲了自己对反右斗争的认识过程:从不理解到比较理解,对报上点名批判的大右派没有疑问,对本单位相处多年的一些干部被定为右派有过怀疑……。好了,“引蛇出洞”成功了,第二天贴出了大字报:“请看汪潮的黑心!”汪潮被这一棍打懵了。接着发动同班学员“深入揭发”,连开玩笑称一些同学为“县太爷”,请假到医院做避孕结扎手术,都成了罪状。在劫难逃,汪潮在党校被划成了右派。
在党校这样的环境设立“牛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
展开
——著名诗人、作家邵燕祥
★年年碰撞前后壁,西西弗斯上下山。移山愚公百无功,填海精卫千徒劳。
所幸抛尽韶光头尚在,望穿石壁眼未槁。不愁劫火销俗骨,每睹师容胆气豪。
——著名学者高尔泰题达摩像赠李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