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散文
山间的烽烟
伙铺
双十回忆
逃难杂忆
难民收容所内速写
一个退伍兵士
清晨的公园
乡行一日
妇女劳动者
搭车记
老乡亲
鼓励者
在景山公园
重庆印象
春天里的春天
在原始森林里旅行
深夜的鸟
鞍钢啊,我回来了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
大足石刻观感录
游成都文殊院有感
珠江三角洲纪行
地貌的青春
东京的一天
我看过原子弹轰炸的地方
竹海的浪花
我是这样对付老年的
回忆与悼念
悼鲁迅先生
关于鲁彦的回忆琐记
记五卅一烈士
五四的浪花
关于国防文学和围攻鲁迅的说明
我与沙汀建国前后的关系
在林如稷同志追悼会上的致辞
回忆周总理
你放下的笔,我们要勇敢地拿起
悼念赵树理
悼邵荃麟同志
怀均吾同志
悼念华侨诗人、翻译家黄缚卿
回忆周立波同志
夜深我走在北京的街头
回忆茅盾同志
记诗人杜谈
悼念任白戈同志
怀念李健吾
回忆祖父
记仰光华侨陈兰生
走向南洋群岛
怀念郭沫若
杂感随笔
人与魔鬼及神
沪战前夜的片断”
“七七”二周年纪念的回忆与感想
谈迷信
谚语、历史和时事
屠户的咒语
把它当成一面镜子
纪念劳动节妇女义卖手工
太平天国的人物
谈土地菩萨
麻木
魔法
渣滓洞
作家生活自述
聪明的皇帝
想起了祖父讲的故事
高尔基永远走在我们的前头
对平反七六年天安门事件的感想
两件往事的启发
庆祝中国共产党六十周年座谈会的发言
掌握时代精神
创作杂感
序跋
《受难者》编后题记
《荒地》序言
《漂泊杂记》玫版后记
关于《文学手册》增订本
《欧洲的风》序
《金凤姐含冤诉苦情》前言
《初春时节》序言
《夜归》前言
《艾芜中篇小说集》序言
《艾芜选集》后记
《浪花集》后记
《艾芜短篇小说集》重版题记
《艾芜中篇小说集》重印后记
传略
香港版《艾芜短篇小说选》序
《文学手册》重印后记
《艾芜小说选》序
《艾芜文集》序言
《漂泊杂记》重印前言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艾芜》序
德文版《艾芜短篇小说集》前言
英文版《艾芜小说选》序
《芭蕉谷》小序
认识老中国
《翻译小说选》序
《桂花村的孩子们》序
论学习写作
《月亮与火塘》序
《当代四川游记选》序
酒·菜·川菜
为日本汉学家中田喜胜《艾芜—-人与作品》序
读书行路须常记(序)
过保山
《我和孩子》散文集序
诗歌
流星
伊洛瓦底江
墓上夜啼
漂流曲
示威进行曲
扛夫的歌
我怀念宝山的原野
野外旱操
我要向全世界控诉
初到布达佩斯有感
有感
山游
月光下的歌舞
山
山行
昭觉寺诗六首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感
访日有感
三次南行有感之一
边城
香港有感
戏剧
昨日之花
落雪的冬天
内容摘要
1925年艾芜因不满守旧的学校教育和反抗包办婚姻,弃学远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漂泊,五六年在底层过着贫困流浪的生活。《艾芜全集·第13卷:散文·诗歌·戏剧》作品就以这几年的见闻感受为题材,描写“现在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呈现了西南边地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1931年回国后定居上海,开始创作生活,题材包括散文、戏剧、诗歌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