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远结不成的果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57567
  • 作      者:
    王亚平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冀鲁豫解放区的文艺活动》……《永远结不成的果实》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之一,是老诗人王亚平于1944年年底在重庆写成的创作回忆录。《永远结不成的果实》以这部回忆录为基础,添进他后来写的一批回忆性文章以及亲朋好友追忆他的文章,结果便是这部合集的生成。
展开
作者简介
    河北威县人,农民的儿子,现代著名诗人、作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中国诗歌会河北分会负责人。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运动和进步文艺活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鲁豫解放区文联主任、北京市文教局文艺处处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兼秘书长、中国曲艺研究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新民报》总编辑、《说说唱唱》副主编、《北京文艺》副主编等职。出席了全国第一、二、三、四届文代会和第一、二、三届作家代表大会,先后被选为“作协”、“曲协”、“剧协”和“民研会”理事,北京市一届人大代表等。
<br />&nbsp;&nbsp;&nbsp;&nbsp;“野草诗社”发起人之一。出版有《都市的冬》、《海燕的歌》、《十二月的风》、《红蔷薇》、《生活的谣曲》、《火雾》、《中国,母亲的土地啊!》、《黄河英雄歌》、《王亚平诗选》、《百鸟朝风集》、《写在母亲像前》、《两代书》、《两代诗》和《张羽煮海》等几十部诗歌、散文、戏剧等著作。
<br />&nbsp;&nbsp;&nbsp;&nbsp;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俄文、日文等,在国际诗坛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永远结不成的果实》为文化艺术出版社传统项目、十二五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之一,《永远结不成的果实》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王亚平的回忆录,收入王亚平个人的学诗史方面文章二十多篇,既有叙述性文章,也有为他人撰写的序言等。“附录(一)”是亲朋好友的追忆文章,风格上由他说人好话变成了人说他好话。“附录(二)”是“王亚平著作存目”,即未收入《王亚平诗集》的散在作品的题目,保留当初刊发时的原貌,以便于研究者参考使用。《中国现代文学馆钩沉丛书:永远结不成的果实》是作者原创诗歌、随笔、散文,不属于研究类。
展开
精彩书摘
  “家乡是一幅美画,绿色田园笑对着晴天。”这是我在《都市的冬》“序”上所描写的家乡。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祖父、父亲都不认识字。但他们却有着北方人特有的憨直的性格、健康的体魄,以及农民的纯洁光耀的血的传统。特别是我的祖父是一个民间的国术家,他一举手就可能打死一个人。他为了穷生活,奔波到东北、蒙古,度过了二十年的游牧式的生活,33岁才回了老家,重度他朴素的老百姓生活。他常常对我滔滔地讲说他生活的经历,那些真实动人的故事,给我童年心灵里印上了很深的印象。我的祖母和母亲,同他们的性情恰恰相反,祖母是一个宽厚贤淑的女人,母亲是一个温柔智慧的女人。我从幼小的时候,就跟着祖母,她那种爱护儿女、丈夫,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家业的精神,给我一种不能泯灭的印象。她比母亲还要爱我,白天领着我到场园里看打谷子、摘枣、种牵牛花,或到田地里摘棉花、摘青豆、挖甘薯、割麦子、看守瓜园。在“夕阳烘我身…‘东升月一轮”(拙作旧诗《家居》句)的黄昏或夜晚,她就把我放在一个小木板凳上,讲说起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还教我唱北方人民的歌谣、小曲,以及大鼓词之类的民间的声音。
  这也许就是我的性格、志趣之所以凝成的原因与起点。祖父、父亲遗传给我一个刚强不屈的性格,而祖母、母亲却又给予我心情上一种浑厚、温柔的影响。这含留在性格中两个不同的极点,决定了我生活的道路。在这“中庸”之道支配了一切的中国社会里,太倔强的人,一定要到处碰壁,碰得头破血流,碰到今天还是过穷苦流浪的生活。性情太温柔呢。就叫我遭遇了几段热爱狂恋的生活,几乎弄到自杀,直到今天这种火似的热情还像火山的岩流一样埋压在心的石壁里面。这当然要感谢那些改造我的思想的新书,改变我的行动的朋友,以及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的经历,使我人生的路转向正确的目的,否则,也许我早被“热情”火葬了吧。
  太行山和泰山两大山脉东西对崎,形成了河北大平原,我的家乡——威县,就正处在冀南平原上。这个地带是十分肥美的,盛产大豆、麦子、高粱、棉花和各种农家蔬菜。农民们生活得很好,没有太大的地主的剥削,终生给人家做佃户奴隶的也不太多,大多数是衣食自给的小康之家。加以南面有大黄河作屏栏,“不到黄河不死心”便是北方人安土重迁的一句歌谚,也足足代表了这一带老百姓安居为农的恬静心理。像我祖父那种远征塞北的流浪生活,在乡邻看起来,的的确确算是例外,但正因他这种奇异而富于幻想的生活,给了我一个生命上的重大刺激,使我怀了奔走各地不能安居家乡的雄心。
  生我的那个小小的村庄,只有五十来户人家,“亘古一秀才”——就是自有这个小村庄以来只出过一个“秀才”,也足见念书识字的人太少了。我的家是一个黄土院子,黑油漆板门,看来也很整齐。门前几十步远,有一个土水池子,岸的周围长满了垂柳、白杨、枣树、梨树、榆树、椿树,还有一个三丈多长的葡萄架。池水北边,有一片平坦的场园,那是打谷子、晒高粱,夏天乘凉冬日晒暖的地方。
  我的童年就在这个农家风味十足的环境里度过。祖母是场园的守卫者,她每于麦割秋收的时候,常坐在树荫下,看守着梨、枣、葡萄、谷物,不让家雀、鸡鸭来啄食谷粒,不让顽顿的小孩子来摘梨打枣。我呢,常陪伴着祖母看守场园,她从来没有拍打过我,连责骂的时候也很少。她永远用微笑着的闪着慈爱光亮的大眼睛望着我,有时,父亲责骂我,追赶我,我躲到她衣襟底下就安全了。夜里我睡在祖母怀里,白天她一刻不停地忙着家中琐事,夜里她得喂牛马料草,她那种坚苦忍耐一生如一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她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维系了全家人的心,祖母、父母、叔叔、婶婶,都在和气辛勤地做着家里田亩的工作。我自己虽说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但我却没有懒惰的习性,我必须感谢那种家庭环境的陶育,后来我读到歌德的诗句“做事要有决心,扭住头毛用劲。丝毫不肯放松。万事自能前进”,正与我所受到的这种农民的精神相结合。我终生奉这几句诗为做事的经典,也不是无因的呀。
  我读书的时问很晚,11岁之前完全在农村里讨生活。美丽的农村是我的乳娘,祖母是我的教师,祖父的生活是我的幻想。“男儿不吃十年闲饭”,八九岁的年纪。我就跟随父亲去弄镰刀了。那一望无边的田野,蓝色的云天,田野上禾苗的绿色波浪,绿色波浪中,戴斗笠打赤膊的农夫,农夫们唱着小调、情歌,辘辘地滚转在黄沙道上的大车,挑担子送饭的少妇。看瓜园摘棉花的姑娘……这一切诗的画图、诗的情景、诗的颜色和声音,把我这个年幼而敏感的孩子陶育着了。
  ……
展开
目录
永远结不成的果实
我怎样学写新诗
青春如火探文源
关于我的处女作《故乡来客谈》
诗歌是战斗的武器
春草社的始末
《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序
《海燕的歌》题后
《生活的谣曲》序
《火雾》序
《中国母亲的土地啊!》序
《王亚平诗选》序
《百鸟朝凤集》序
冀鲁豫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袁勃诗文选》序
《童晴岚诗选》序
初读曼晴的诗
忆《白河》作者邵冠祥
温流——“最后的吼声”
忆钱亦石队长
校场口事件目睹记
《大刀进行曲》的产生
——忆革命音乐家麦新
将军的午餐
悼念董老
向暖一枝开
一次难忘的会见
文思惊今古诗声震雷电
——纪念郭沫若九十诞辰
拜访茅盾记
人比峰岩竣文似两江吼
——忆茅盾先生
笔底心声
老舍与《避暑录话》
——老舍故事之一
炮火声中组成“文抗会”
——老舍故事之二x
通俗文艺的先行者
——老舍故事之三
营救二作家
——老舍故事之四
一个新诗的座谈会
——老舍故事之五
到美国讲学
——老舍故事之六
赵树理的创作生活
赵树理创作的几个特点
他死在创作高潮到来之前——追忆诗人方殷
附录一:亲友笔下的王亚平
王亚平诗史王渭
《都市的冬》序黄蒲风
《海燕的歌》序王统照
王亚平蒲风
悼念王亚平同志徐光霄
在临江门茶馆里丰村
人民的声音(节选)——王亚平、臧克家、力扬、马凡陀印象记李根红
捏着一把火——《王亚平诗选》序臧克家
悼亚平夏传才
你真的骑马走了吗?——悼念王亚平同志□斐
忆亚平徐放
铮铮诗汉王亚平葛文
不凋的红蓼花(节选)
-记老诗人王亚平先生晏明
回忆王亚平同志罗扬
王亚平——“中国诗歌会”的中坚周良沛
时代与心灵的交响——王亚平与中国现代新诗段从学
一位不应该忘记的重要诗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两代书》首发式上的讲话舒乙
《两代书》首发式讲话刘玉山
沉默地飞向无穷辽远——悼念著名诗人王亚平张同吾
怀念老诗人王亚平木系
颗颗红枣忆诗魂——忆著名诗人、作家王亚平戈缨
王亚平主编的早期《平原》方竟成
热心培育文学青年——访老诗人王亚平同志李向明
访诗人王亚平黄健民
近学问远名利何养明
纪念王亚平逝世五周年王冰之
忆父亲王洺
遥望北国记深情——纪念著名诗人王亚平诞展九十周年黄安榕
同名作家忘年交陈松溪
永远怀念老诗人王亚平同志——陈建功馆长在“王亚平手稿、著作、文物捐赠仪式”上的讲话
《两代书》序周克玉
老凤青凤的合声吴纪学
两代书一脉情王玉仓
无边的思念——哭亚平老友臧克家
附录二:王亚平散在作品存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