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荒煤文集.10,日记 书信 自传.10,Diary letters autobiograph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37949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陈荒煤(1913-1996),作家、文艺理论家、电影事业家。笔名荒煤。193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三四十年代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刘麻木》、《忧郁的歌》、《长江上》;独幕剧《黎明》、《打鬼子去》、《我们的指挥部》;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文艺理论评论著作《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荒煤文学评论选》、《攀登集》、《探索与创新》、《点燃灵魂的一簇圣火》;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冬去春来》、《梦之歌》、《人在旅途》、《荒煤散文选集》;回忆录《永恒的纪念》、《难忘的梦幻曲》;并出版《荒煤选集》等。曾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出版社首任社长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陈荒煤文集10:日记·书信·自传》收入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记”:作者一生记有几十本日记,其中多数遗失,有幸保存下来的因各种原因亦不可能全部整理编入,本卷选取了保留较完整的三个时期的日记整理编人,即“土改和筹备建立边区文联时期”(1945-1948)、“南下时期”(1949)、“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2)。土改和筹备建立边区文联历时四年,其中部分日记曾分别发表于《新文学史料》1988年第四期,1989年第一期、第二期。为恢复日记全貌,编辑文集时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日记混合按日期排列,其中日期前面注有“*”的为曾经发表的,其余均为首次发表。文内注释为发表时作者本人所注。此外,作者在《新文学史料》发表部分日记时所做“前言”,亦收录在这个时期日记的前面。“南下日记”、“改革开放初期日记”均为首次发表。为了尊重历史,编辑时除了对无法辨认的字迹以“口”替代,以及个别不宜发表的内容做了部分删节外,基本上保持日记原貌,不做任何改动。
  “书信”:陈荒煤书信的收集工作开始于2006年陈荒煤去世十周年之际,但一直收获甚少。早年书信因年代久远生活动荡基本散尽。晚年时期作者与友人书信往来频繁,但自己留有的多是别人给他的书信,而存在别人手中的书信则因为种种原因较难收齐。本卷收入的182封通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其中绝大多数书信为首次发表,个别已发表的书信做了注释。在整理编辑工作中,基本保持书信的原貌不做任何改动(包括作者写信日期的书写方式),实在无法辨别的字迹以“口”替代,个别漏字用“()”补充。为了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背景,个别书信后还附录了收信人致陈荒煤的信。编辑此部分书信较为困难的是确定书信的日期,多数信件中作者只注有月、日,而没有年份,编者只能根据书信的内容加以推测确定,以“()”的方式附在月、日的后面,存有疑问的均用“?”加以注明。还应当说明的是,收入本卷的这部分书信多属于私人通信,作者生前还有许多公开发表过的书信,内容多为对文学、电影作品的看法,此类以评论形式发表的书信,均收入文学评论卷和电影评论卷。陈荒煤书信的收集工作不会因文集的出版而停止,希望继续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待条件成熟后另行编辑出版《陈荒煤书信续编》。
  “自传”:收入作者1978年至1990年写的“自传”、“小传”等计5篇,以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为序。
  《陈荒煤生平年表(1913-1996)》,其中1913年至1983年部分曾收入《荒煤研究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此次编者补充了1984年至1996年部分,并对原发表部分做了修订。
展开
精彩书摘
  3月19日 初几阴
  近明醒,即听见两声淋沥。昨晚毫无雨兆,说下就下了。对平原气候不了解。这样,开会去的人今天又不能回来了,雨还不小。早饭,小米饭,唯咸菜、葱,吃葱过多,烧心,未食饱。
  昨夜树林与心太又吵,李哲去民兵队部开会解决。保柱来谈了半天,还是着急。据说,他、心贞、银州、德芳很困难,他与心贞又较困难,因无人拾柴火。谈起来,保柱过去每春打箔,可赚数布袋粮食。“到三月二十六歇了,上麦口了,割割麦,再就又打簾子,到七月十五歇了,烙个煎饼,烙上两个月,再打一个月豆腐,我这是四季买卖,少个亩把地不吃劲!本来跟俺那伙计说,今年春上打个箔,再做点豆腐,这不行了,现在也不说赚个大些,捞个花销,一月总得二斤油,斤把盐。也不说旁的花销,没了,头先该花三个的这会少花一个两个。油盐总得捞摸。我自过年到这已经花了一万了。……”确成问题。我问他,娘怨过他没?他说:“俺娘倒常不断劝俺,这是群众举到这了,别说分么,情愿一点也不分,你落个好,我也不含糊。要不,耽搁工夫。这说不是,那说不是,就不上算!你声音高,说话寻思一点,别得罪人,处事要公正。什么事往自己身上搁搁,‘裁心量己’。俺也跟银州就说过,分么,人都捡走了,撩下给咱点,不能咱走在头里,又为名,又为财!叫旁人说;他跑腿,他东西也没少分了!要是还像过去一样,打什么积极份,咱不要那个。”
  说振华家也要去看战士,保柱对她说:“委员会研究了,叫你去,你就去,去了给振华说,家里事没么,别惦记,这地主富农地里活都不能荒了,别说咱抗属了。别去了,一咧嘴,一掉泪,说:你这一走,尽了心了,撩下我,人家给咱要多少多少粮食。人出门,要保养好身体,一说家里怎么结,就该上愁的时候了,一上愁吃不下,就该到病的时候了。你说你跟他走得近,这么比比,你倒是亲他呀,还是掐他?!……”我觉振华家还是不让去好。
  保柱又谈起他爹来:“心里碰闷!这个人到底怎么着了?”他谈起父亲自东北回时,在雪塔见面情形,父子都互不认,旁人叫保柱,说有一过路人没钱,赊个烧饼,后保柱答应赊,别人说,“赊给他罢,你认得他不?他是你爹。”保柱骂道:“是你爹!”后来告他就是,他父亲又问了许多家里情形,他才信。他生下一岁,父归来时,已十五岁。到现在,雪塔有人见保柱还说:保柱卖烧饼卖了个爹!父亲在雪塔扛活三年,敌占回董村,村上给二亩地动员参军了,临走父子没见面。
  下午全村调查一下民生斗争群众所分的果实,及王志学二人被斗出款,二项一对缺四万余元,委员会大吃一惊。把杨著勋等叫来一对,谁也不负责,都说不清楚。估计杨著勋会恐慌,晚卜去队部谈,安慰一下。他提出回家找找账,允许他回去,结果把账找出来算算,确余一万七千元。白闹了两天,然而不逼恐亦不拿出来。
  人都回来了,添了两三个同志,本地干部。李哲调为六区。据林琪谈,本组为直属组。聂、江、胡、包四人为工委会,详情不清楚。思想有毛病,一听说人加多,又组织复杂,有些害怕。听林琪说:包及另二本地干部确知区上政府抓的王英俊,兴来,并听说跑了一个铁匠。这些土匪一边抢劫,并害干部。如此谈,著勋问题更复杂。
  步之,芝荣不日回冶陶。可托带些药来。不知为什么,看到人回来,感到重压,病体未复,思想一复杂就受不了。最好不想这些事,能做多少做多少罢。
  ……
展开
目录
《日记选》前言
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七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八〇年
一九八一年
一九八二年

书信
致李瑞环(1封)
致王兆国并转胡启立(1封)
致周扬(3封)
致周扬贺敬之(1封)
致朱穆之廖井丹(1封)
致巴金(7封,附2)
致冰心(1封)
致于伶(1封)
致张光年(2封,附1)
致张光年冯牧并转巴金(1封)
致沙汀(22封)
致严文井(1封)
致冯牧(4封)
致冯牧李庚(1封)
致王蒙袁鹰(1封)
致萧乾(4封)
致毛星(2封)
致谢晋(I封)
致张瑞芳严励(15封)
致伊明(2封)
致苏云纪叶韦连城(1封,附1)
致王好为李晨声(2封)
致罗艺军章柏青(1封)
致仲呈祥(1封)
致郦苏元(3封)
致郦苏元张建勇(1封,附1)
致张建勇(1封)
致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1封)
致资华筠(1封)
致李瑛(1封,附1)
致邵燕祥(1封)
致袁鹰(4封,附2)
致袁鹰缪俊杰(1封)
致缪俊杰(22封,附5)
致顾骧(1封)
致李子云(2封)
致刘心武(1封,附1)
致张抗抗(1封)
致包柏漪(1封)
致赵寻张颖(1封)
致陆石(1封,附1)
致李庚(1封),
致潘光武(1封,附1)
致陈早春何启治唐达成(1封)
致马良春张大明(1封)
致白烨(1封)
致董大中(8封,附3)
致季涤尘(3封)
致穆陶(1封)
致张昆华(1封)
致周孝成王墨清(3封)
致王吾增(1封)
致朱家桢(1封,附1)
致陶肃琼(1封)
致光渝(1封)
致张树英(1封)
致张昕(5封)
致陈光玉(5封)
致陈健秋(7封)
致薛桂枝(1封,附1)
致严平(7封)
一传

自述
我与副刊
我的笔名
我的经历
真情不灭心不老——自传
附录:
陈荒煤生平年表(1913-1996)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