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嘉诚大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90292
  • 作      者:
    冯昭编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成功的本质是什么?
财富的真谛是什么?
他是白手起家的富豪
他没有一夜暴富的传奇
他厌恶巧取豪夺,也从不哗众取宠
他拥有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用踏实经营挣来的
当我们被身边各种暴富的故事和炫富的人群包围而惶恐不安时
他只静静地坐在那里,展示着一个真正的商界教父应有的姿态和本色
少年的孤寒挣扎、中年的不虞之誉和晚年的求全之毁,沧桑世事该如何应对

不吹不黑,一起来完整解读李嘉诚先生70载的商海人生——

★这是一本小书:全新解读,讲述与你想像中不太一样的李嘉诚
★只讲一个道理:成功的本质不是求取财富,而是完善自我
★只有一份期待:学习李嘉诚的为人、处世、从商,拆除人生的藩篱
展开
作者简介
冯昭,著名财经观察家,财经传记作家,商业评论撰稿人、诗人、记者,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国土资源报》副主编、《中国联合商报》评论员、《天津诗人》副主编、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商人》总撰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全新解读“超人”李嘉诚先生的传记。全书共分为十章:家族世泽长、风雨少年时、花开满香江、进军房地产、打造长实系、英资大并购、伟大的投资、迈向新世纪、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并附上传主生平大事记,全面展现了这位商界巨擘传奇而智慧的商业人生。
全书既有生动曲折的生活细节描写,也有翔实细致的财务分析,再配上首次披露的李氏独到的判断眼光、稳健的经营策略、专业的财经技巧和平实的处世之法,配上大量全新而精彩的插图,呈现了“超人”不一样的成功诠释:成功的本质意义不是求取财富,而是完善自我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前言:回首夕阳已含山

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人,只有中学文化程度,做过茶楼卑微的跑堂者,当过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靠7000美元起家创业,进入需要雄厚资金的房地产市场,竟然通过个人奋斗,成为叱咤风云的商界翘楚,乃至风光无限的亚洲首富,实现了无数人为之艳羡的“中国梦”,听起来颇具传奇色彩,但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众所周知,这一传奇的创造者就是“超人”李嘉诚。
从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开始,李嘉诚打造的“长实系”在六十六年来虽然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他本人自1999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华人首富开始,十七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是影响甚至塑造市场格局的精神领袖。推销员不止一个,跑堂者不止一个,拥有初中学历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从事过塑胶制品、房地产乃至港口、电信、中药、传媒生意的企业家也俯仰皆是,但是在中国商业史的坐标中,命运却偏偏眷顾了他。
前不久,已届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一反常态,接连抛售在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将投资重点转向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此举引起轩然大波,陷入前所未有的“撤资”风潮,被媒体直斥为:“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房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这就是李嘉诚,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神经。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曾在长江前沿管理论坛上拜会过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他说:“李嘉诚先生不仅是全世界*为富有、*为重要,并且是*受尊敬的华人企业家,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长江商学院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超越了中西之分、体用之分,旨在成为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商业教育机构;项兵则是李嘉诚经过多次接触亲自选定的长江商学院创始院长,某种程度上,他的评价代表了华人社会部分主流管理学家和顶级企业家、投资人的认知。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不能妄加揣测,转战于亚欧市场的李嘉诚究竟悟出了怎样的人生真谛,只能从其过往言行,对其经验智慧加以提炼总结。
晚生代的创业者们,总是抱怨市场环境不好,赚钱机会太少,李嘉诚则用事实告诉我们,在他事业的起步阶段,除了个人赤手空拳,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抓住机遇,就能成为行业翘楚,李嘉诚则用行动告诉大家,抓住时机固然重要,勤练内功才是发力的根本—因为时机不会从天而降,机会总是垂青素质过硬的团队和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没有方程式,失败却有规律可循。在七十年的商海沉浮当中,李嘉诚投资、并购失败,错失机会的案例也俯仰皆是,但唯有在九十九次失败当中检验自我,寻找差距,就可以让风险变得可控,从而夯实成功的基础;从虾兵蟹将成为行业领袖,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同样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遵循朴素的商业规律,才有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当中发现新蓝海。
李嘉诚对“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深信不疑。受环境影响,他的英文相当不错。五十年前,他就拿本字典从阅读华尔街上市公司的英文年报学做生意、订阅英文《当代塑胶》及其他西方专门的塑胶杂志,掌握全球塑胶潮流。以至于后来统领55国投资事业,旗下的职业经理人也来自不同的国家。而且,他对传统文化也有相当的基础,从《曾国藩家书》到《论语》、《老子》无不涉猎。
现年88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会抓重点看,如果是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书籍,就算再难懂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节目,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滚落了一枚硬币,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捡到,旁边的门童拾起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他手上,李嘉诚给了这个门童100港元作为酬谢。别人问起,李嘉诚解释说:“硬币若不拾起,就没有用处,拾起来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这就是其人生态度,他对待员工也同样如此,因为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就要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时至今日,无论香港还是内地,政策、市场环境已与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李嘉诚却绝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关于工作习惯,*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几十年来,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收听当日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在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实业集团总部所在地,李嘉诚的办公桌整洁而干净,简单的陈设,没有奖杯、没有照片、没有文件,除了同事送他的生日礼物,甚至看不出这个办公室的主人是谁。他奉行“今日事今日毕”的行事准则;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三幅真迹,则略约可以透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第一幅是张大千的画作,位于办公桌正前方,山林氤氲,以绿彩泼墨而成,水汽弥漫、浑然天成,天光则以白粉挥洒,更显亮丽清朗,题字是李白的诗句:问予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幅画代表了李氏宽阔、恬淡的心境和面对残酷商业竞争的超然,即便这里是举手投足间决定千亿资产的长江实业集团总部,他依然能谈笑自若。
第二幅是八大山人的画作,位于橱柜上方。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是明朝宗室后裔,朱明王朝覆亡后,朱耷由皇室贵族沦为一介平民,于是装疯扮哑,不与人语,后来为避免迫害出家为僧,画风也颇为晦涩。同样在人情冷暖、颠沛流离中走过半生的李嘉诚认为,八大山人画作一般是不开心的,唯有这幅画是开心的、自在的,能在苦难中窥见真境界,凭这一点,就值得挂在这里。
第三幅是书法作品,挂在右侧墙上。箴言为晚清名臣左宗棠所作,字为名家所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如果说张大千的画作体现了李氏的世界观,这一幅字则体现了李氏的方法论。“发上等愿、择高处立,连小孩都懂,也是我多年前就做到的,这不稀奇。”他说,“结中等缘是不一定与同一个阶级、社会地位的人来往,这不容易;至于享下等福,就更不容易。”勤俭二字是左宗棠家训强调的重点,也在李氏生活方式的写照。
办公室窗外,则是融汇着香港百年兴衰、战争、和平、经济、文化、变迁、商贸、时尚、金融演绎的维多利亚港。
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危机到来的时候,他往往已经做好了准备。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在此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到了将要发生的状况,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获得扩张机会。
作为商人,李嘉诚对数字和信息的重要性极为敏感。从20岁起,他便热衷于阅读其他公司年报,一是寻找投资机会,二是学习其他公司会计处理方法和资源分布,并且可以准确说出自己集团内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数据;他对新技术的了解也不逊于年轻人,办公室左手边的两台电脑,实时显示着旗下公司的股价变动,侧面办公桌上的苹果笔记本,则是日常工作所需。
每天早晨,李嘉诚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据一位跟随他十余年的人士透露,这份新闻列表并非摘要,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闻标题,多来自《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全球知名媒体。李嘉诚会先浏览,然后选择其中想看的文章,让人翻译出来细读。
他的这个习惯坚持了十余年,并因此设立了一个四人小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而之所以看标题不看摘要,是不想被别人误导—iPad出来之后,他就只看电子版了,现在用的iPhone手机则更为简便。这些习惯使他始终站在资讯前沿,也让这个老人投资了一系列高科技公司。
无论身处何地,他都不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相反,他对潮流的把握远远超过很多年轻人。李嘉诚旗下公司无数,直接向他汇报的就有200人左右。每个月,李都会跟海外管理层进行会议,每年会“出外巡检”三四次。此外,李嘉诚非常善于问问题,遇到一个新事物,他总是会想,这和我、我的公司有什么关系?并将自己想到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寻找答案。
“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国内知名媒体《南方周末》报道,李嘉诚一位下属感叹,“外人都将他看成超人,而他自己始终将自己看作变成超人之前的那个人”。
同一时期,不少企业家栽在了*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嘉诚从未因此而烦恼,他对官员的态度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这种原则让他赢得不少人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嘉诚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
“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李嘉诚坦言,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他的原则是“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
据熟悉李嘉诚的人说,他几乎从不生气,见到所有人,都是一副标准的笑脸,表现出单纯快乐的一面。尤其是在家庭当中,他每周为儿孙们亲任导师,准备课程、案例。为了告诉儿孙们风险是怎么回事,李嘉诚甚至还专门花8000美元印出四张AIG股票,把这张股票裱起来,标注了这个世界上*大的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的故事,并且写上“以此为鉴,可惕未来”。
但是,他的个人生活相对简朴,与其说是一个财富的拥有者,不如说是一个苦行僧。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诚然,李嘉诚的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但我们仍然不能排除节俭在财富积累、个人修养乃至商业伦理上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李氏商业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撑。
孤独感是他*好的朋友,*自然的常态,也是他的能量之源。
其实李嘉诚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懂得控制情感。1996年,长子李泽钜被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李的镇静令对方很意外,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嘉诚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出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并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李嘉诚将这种冷静归结为喜欢看书,而一位追随者则将这种冷静归结到他的成长经历。
求学、逃难、病痛、丧父、谋生、养家……过早的人世艰辛撑大了他的心胸,以至于后来面对收购和记黄埔这样的大事,能够一直秘不外宣,甚至自己的老婆也不知道,一切都出自自己的心算,当一个人在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时至今日,已届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仍然住在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五十多年来一如既往。作为亚洲首富,他并没有住顶尖级豪宅;李嘉诚有两艘游艇,已用过多年,算不得豪华。*有目共睹的是他的衣着:常穿黑色西服,不算名牌,也比较陈旧。他自己曾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在公司,李嘉诚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巡察工地,工人吃的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生活中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唯一的嗜好是打高尔夫球。与这种自律性极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公益事业的一掷千金,以及对名誉的珍视。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实际上,他看重的是清誉,而非荣誉。人无完人,但他既然这般说,在现实生活中,也便身体力行地去做,恪守着他所认同的商业伦理和内心底线。
像比尔盖茨、洛克菲勒等很多功成身退的创富者一样,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除了财富的创造,他必须考虑财富的处置。因此,他的收入富可敌国,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他是这样说的,并身体力行。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创造了内心的财富。
1980年起,李嘉诚决定设立个人基金会,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而在更早些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向教育、医疗领域,以及自己从少年时代就离开的家乡,不断捐献巨资。2007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全球*有影响力的两位人士,其中“*有影响力的慈善家”一项,李嘉诚名列其中,与比尔•盖茨并驾齐驱。
李嘉诚作出这一决定,也经历了曲折的心路历程。金钱曾经对李充满诱惑,因为他目睹了父亲从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到寄人篱下的落魄,经历过没钱就没有尊严、没有家、无法读书的困境。28岁那年,李嘉诚已经跻身百万富豪之列,体会到物质享受的乐趣,西装来自裁缝名家之手,手戴百达翡丽高级腕表,开名车,甚至拥有游艇。李也开始尝试上流社会的玩意,玩新型莱卡相机,并在香港列提顿道半山腰买了面积近200平方米的新宅,将母亲接来同住。
但是就在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李嘉诚彻夜难眠,第一次认真审视财富—财富能令一个人内心拥有安全感,但超过某个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么强烈了。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李嘉诚一直郁郁寡欢,晚饭后,常一个人驾车到西环半山上的宝珊道发呆。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明白,可以通过帮助别人,赋予财富新的意义,领悟到:“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
从那时开始,李嘉诚开始不断捐献,直至52岁时成立李嘉诚基金会。
李嘉诚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价值无限的资产。”正如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句表述,不同的读者也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当时间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化已经不再是崭新的命题,制造业升级也已经迈向工业4.0时代,李嘉诚七十年的商业生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还有一定的相关性吗?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哪些营养?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他所创建的商业帝国、总结的商业智慧为东方式商业伦理的重塑,作出了哪些贡献?
凡此种种,都有待我们去解答。

…………

第一章 家族世泽长


据说,李嘉诚曾因观看电影《阿甘正传》而潸然泪下,相比于命运如羽毛般随风起舞的阿甘,李嘉诚对命运的抉择和掌控能力都强出太多,但其成功的基础,同样源自对一系列朴素价值观的反复实践,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说明每一位商业人士及普通创业者与李嘉诚之间的差距。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6年全球富豪榜,李嘉诚271亿美元的身家,大约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三百万倍,但他不可能比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聪明三百万倍,也不可能比我们勤奋三百万倍。那么,是什么使他走在了十几亿华人的*前端?要探索这个秘密,就要从其童年,甚至家世开始。因为,这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启蒙教育甚至家族积淀,都密切相关。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是失败的一生,但是在他的儿子眼中,却是永远的精神偶像;父亲的言传身教,李嘉诚终身不敢忘记,那些三岁孩童都能理解的做人准则,成为其步入社会后的价值底线,他10岁之前的生活告诉我们,人生*重要的,不仅在于知,也不仅在于行,而取决于成年之前形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005年9月,李嘉诚在香港一中开学典礼上做过一次主题演讲,提出这样的思考:全世界的人都公认中国人能干、聪明、勤奋,那么,为什么我们民族的实力和一些西方国家还有一段距离?李嘉诚认为,正视“梦想”的增值作用,强化年轻人对未来的盼望,是民族动力的催化剂。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一直偏重务实主义,而轻视‘做梦者’的追求,不屑启发引导及支持那些跳脱思维的‘做梦者’,这种想法虽无不妥,但显然未及全面。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知识的追求只是满足人生目标的其中一环,今天,我们要懂得如何启发孩子们营造梦想,这不单只为了赢取生命中可量化价值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心灵力量的启迪,让孩子们能成为现代智慧的真正倡导者,而不是只懂盲从接受、重复或印证传统教育,而是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懂得如何面对一切考验和挑战,令过去与未来互相配合。”李嘉诚在演讲中如是说。
他认为,现在享有的一切进步、科学的力量、艺术的美妙、哲学的启释,也许都始于一个人的疑问,或为梦想寻求更好的答案;孩子们追求的一定不单是建造一幢簇新校舍,而是全力争取打造年轻人更丰盛的心灵。这种对未成年一代寄予厚望的拳拳之心,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深受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也源自许昌李氏一脉两百年薪火相传。

…………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家族世泽长 /1
衣冠南渡/故乡潮州/诗礼传家/兄弟同根/商教之争/杏坛春秋/“超人”出世

第二章 风雨少年时 /23
避乱香港/父亲的教诲/茶楼谋生/学艺中南/涉足五金/初试身手/推销奇才

第三章 花开满香江 /57
牛刀小试/退货危机/基业初奠/米兰偷艺/花满香江/欲速则不达/飞来横财

第四章 进军房地产 /89
孤注一掷/涉足房地产/坐享其成/喜结连理/力挽狂澜/人弃我取

第五章 打造长实系 /111
骑牛上市/华资五虎/博弈中区/再建华行/华资双雄/船王包玉刚

第六章 英资大并购 /139
和黄史记/兵不血刃/多元出击/控股港灯/赶超置地/华洋之争/长袖善舞

第七章 伟大的投资 /167
跨国雄心/联手中信/力压恒基/群雄并起/整顿市场/绑架风波

第八章 迈向新世纪 /191
保卫香港/亚洲复苏/经营西部/特首约见/布局中药/走向国际/“红颜知己”/TOM传奇/日渐式微/树大招风/玩转PL/站稳脚跟/断臂之举/父子对决/饮鸩止渴

第九章 潮平两岸阔 /227
和黄遇挫/妙算避亏/草莽英雄/资产缩水/现金为王/三面出击/过冬策略/战略转移/电信并购/破釜沉舟

第十章 风正一帆悬 /249
望子成龙/扶子建业/“小超人”/桀骜不驯/叫板父亲/家族传承/拳拳之心/捐资报国/创建汕大/帮扶西部/创办长江商学院

附录 李嘉诚大事记 /2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