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吴晗晚年历史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62641
  • 作      者:
    吴晗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吴晗是位明史专家,也是位杂文大师。他以史家的手笔写杂文,别具一格,字里行间闪烁着历史经验凝炼成的哲理的光辉。尤其是他在晚年发表的杂文,话题丰富,内容充实,观点独到,能使读者受到许多趣味、启迪和教益。

 

1.史学大家吴晗晚年集一生历史研究精华所作杂文,篇篇经典

2.被中国伟人赏识的史学家写杂文,育德育人

3.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事物、事件、典故必读的小品杂文

4.著名明史专家吴晗1959年及之后“古为今用”的46篇经典历史杂文

5.吴晗的历史杂文是历史常识进阶读本

6.以“批判精神”确保杂文的锋锐,以“思想者的火花”确保作品的高度

7.以史鉴今,以史资政,以史励人

8.汇集吴晗晚年著名的杂文:郑国的商人、劳动、诈降和质子、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古代的斗将、谈曹操、反对“花法”、古人读书不易、刺配、度牒、谈烟草、谈武则天、论夷陵之战、阵图和宋辽战争……

 

总结继承历史的遗产,知道当前的伟大运动,并由此引导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看出中国的前途,这不止是对革命战争年代有其现实的意义,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运动来说,也是必要的,有重要的帮助的。——吴晗(《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吴晗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浙江义乌人,中国历史学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有《明史简述》《读史札记》《历史的镜子》等。《朱元璋传》是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吴晗晚年历史随笔》中辑录了吴晗晚年时期关于政治、军事、人物、文化等历史相关方面的杂文随笔。吴晗以真实史料为基础,撷取历史细节,分析历史典故和人物,论述兴衰得失,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照。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现象和行为的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状态。

 

读吴晗的杂文可以知道:

“劳动”这一个词原意是指的体育运动,现代语“劳动”一词的语源是日本语。

赤壁之战那年,孙权27岁,诸葛亮27岁,周瑜34岁,鲁肃37岁,曹操54岁,是孙权加诸葛亮的年龄。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平民百姓没有功名的,是既没有学名,也没有官名的。怎么称呼呢?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一个符号。

……

《吴晗晚年历史随笔》中辑录的吴晗晚年发表的杂文,话题丰富,内容充实,观点独到,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历史的趣味和人生的启迪。


展开
精彩书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现在要找能够与那个时代的明史学者如吴晗、郑天挺、孟森并驾齐驱的人很难。——复旦大学历史学家樊树志


    吴晗是位勤奋、正直、诚实的历史学家,他一贯爱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于世。——中国历史学家黎澍


    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只能作死学问,费孝通无疑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中智慧、悟性与分析力的社会科学家,吴晗亦是一位重视打通古今的史学家。——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


展开
精彩书摘

郑国的商人

    春秋时代,郑国的商人最活跃。《左传》里曾有记载。最有名的,是“弦高犒师”的故事。秦兵偷袭郑国,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商人弦高到周去做生意,路上碰到敌兵,弦高急中生智,用十二条牛劳军。秦军以为郑国有备,只好灭滑而还(僖公三十三年)。其次,是晋国荀罃被楚国俘虏,郑国的贾人打算把他夹带在贩运的棉衣中偷运出境。准备好了,楚国却释放荀罃回国。后来,郑贾人到晋国做买卖,荀罃很感激他,十分款待。郑贾人过意不去,转到齐国做买卖去了(成公三年)。

从这两个故事看来,郑国商人北到周,南到楚,西到晋,东到齐,不但到处做生意,看来气派还很大,一个假冒他的国家慰劳敌军,一个帮助晋国将领逃亡,都不是做小买卖的人所能干的。

    还有,商人这一行业似乎还被社会所尊重,有人取作名字。齐国一个贵族就名叫商人(文公三年)。至少地位在皂隶之上,排列的顺序是庶人、工、商、皂隶、牧、圉(襄公十四年)。当然,排列的地位在庶人、工之下,看来贵族是不屑于干这一行的。他们在社会上起互通有无的作用,所以有“同恶相求,如市贾焉”的话(昭公十三年,韩宣子语)。

    为什么郑国的商人最活跃呢? 

    第一是郑国的地理位置适中。郑国位于济、洛、河、颍四水之间,以今河南新郑为首邑,水陆交通便利,为南北必经的要道。郑的商人如前所说,足迹遍及齐、周、楚、晋。虽然在军事、政治上郑介于齐、秦、晋、楚几大国之间,齐楚、晋楚争霸,都要先打郑国,长期间两面挨打,是霸国必争之地,但在经济上却大占便宜;郑的商人转运各国商品,在当时国际上很吃得开,郑国也得到好处。

    第二是人的因素。这就牵涉到商人这一名词的由来了。《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了一段极有意义的故事: 

    晋国韩起(宣子)到郑国聘问。他有一个玉环,另外相同的一个在郑国商人手上。想拼齐一对,和郑的国君商量。郑国执政子产不答应,说:“这不是官府的东西,情况不了解。” 

    韩起只好向商人去买,已经成交了。商人说:“还得告诉一下政府。” 

    韩起再和子产商量。子产说:“从前我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来的。肩并肩地劳作,斩除蓬蒿黎藿,共同开发这个地方,建立城市,共处得很好。还立了盟誓,世代相守,一直到今天。誓约说:‘你不要造反,我也不强买,也不取讨和抢劫你的东西。你发了财,有利市宝贿,我也不干预。’现在你是为友好来访问的,可是却要敝邑强夺商人的货物,这不是明教我们破坏盟誓吗?怕不大好。我想,你得了环,却失了诸侯,一定不干。” 

    第三是商品生产的发达。看来,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已经突破了地区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情况了。只有在商品生产超过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才会有大规模的地区间的广泛交换的可能。从《左传》的记载看,虽然只提到郑、晋、齐、周、楚之间的商品交换,但是,事实上绝不只这些地区,是可以想见的。虽然只提到郑国商人的多地区的商品交换,但是,也可以肯定,别国的商人,也是在同样情况下,在进行多地区间的商品交换的。

    这几个故事说明:第一,郑的商人是和郑的开国国君一起从周来的,共同开发了郑国。第二,郑国国君和商人订了盟誓,内容是商人保证不造反,支持郑君,郑国呢,保护商业,一条条规定了明确保护办法。由此可见,除了农业以外,郑国从开国以来,就一直依靠商人,发展商业,取得国内和国际商品交换的利益的,也可以看出,在春秋时代,虽然郑国所受战争的祸害最多、最大、最久,却终能勉强站住,一直到三家分晋以后,才为韩所灭的道理。第三,春秋时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情况。虽然在长期间各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但是并没有完全妨碍各国间商人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些情况中,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原载《人民日报》,1959年1月9日)


展开
目录

001 郑国的商人

 004 劳 动

 006 论赤壁之战里的鲁肃

 011 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

 016 诈降和质子

 018 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

 021 古代的斗将

 024 斗将的武艺

 027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

 031 唐顺之论明代刻书

 034 谈曹操

 046 炮

 049 明代的火器

 052 阵图和辽宋战争

 062 古代的农书——《齐民要术》

 066 刺 配

 069 度 牒

 072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075 木棉的广泛种植和传入朝鲜

 078 《农桑辑要》

 081 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085 谈烟草

 093 古人读书不易

 096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

 099 谈武则天

 107 况钟和周忱

 121 卧薪尝胆的故事

 125 冼夫人

 131 献身于祖国地理调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138 杰出的学者玄奘

 149 古人的业余学习

 152 夫人城

 155 史学家万斯同

 158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171 隋末农民领袖窦建德

 176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190 捻与捻军笔记

 208 从幞头说起

 213 爱国学者顾炎武

 221 戚继光练兵

 224 反对“花法”

 226 《敕勒歌》歌唱者家族的命运

 233 古人的坐、跪、拜

 236 文天祥的骨气

 240 赵括和马谡

 244 论夷陵之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