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侯家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282394
  • 作      者:
    周国平著
  • 出 版 社 :
    明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周国平用充满热情的文字追寻童年岁月,带给你他的富有哲思的成长历程。

    “我们小时候”系列丛书以优选作家、优选故事、优选文字为基准,邀请中国一线知名成人作家,以记叙性非虚构文体为孩子讲述自个儿小时候的经历,庄重与诙谐并具,情感与记忆交织。小读者当可从中关照自己的童年,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宝贵而独特的启迪。作家文字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小读者是一份难能可贵的激励。作家的深厚文学功力,可使小读者获得高雅而大气的文学艺术滋养。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人与永恒》《忧伤的情欲》《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侯家路曾经是上海的一个老街名,那里珍藏着作家周国平的童年岁月,铭刻着他的成长记忆。因此,若干年后,周国平把这些关于岁月的记忆形成文字,记载了他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从班级图书角里偷书”、“表演节目”、“走很长的路去上学”、“拼命节省钱买书”、“做誓师大会演讲”、“参加数学竞赛”等,描述亲情、友情,令人动容、感慨,充满童趣和哲思,能让小读者阅读后获得不一样的人生、生命体悟。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小时候:侯家路》:
  我的父母,祖上三代都是上海人。三代以上,听说父系在浙江嘉兴,而嘉兴紧邻上海,就在上海的门口。
  我的祖父早亡,我从来不曾听人说起过他。我见到的祖母,是一个盘发髻、裹小脚的农村老太太,这是江浙沪一带老辈农妇的典型形象。到了我的姑母这一辈,就基本上不裹小脚,也很少盘发髻了。我有两个伯父、一个姑母。姑母也是农妇,她和祖母都住在上海县一个叫周沈巷的村子里,它离徐家汇不远,随着都市的迅速扩展,早已不复存在。顾名思义,周姓在周沈巷是大姓,那么,那里应该是我的父系离开嘉兴后的定居之地吧。
  长兄如父,因为抚养之恩,父亲对大伯父怀有很深的感情,往他家走动得最勤。但是,我比较怕大伯父,他不苟言笑,总是很严厉的样子。解放前夕,他靠做工积了一点钱,办了一个小印刷厂,阴差阳错地成了资本家,父亲常替他感到冤枉。我记得那个厂的情景:大伯父一家人住在闸北区一间窄小的房间里,在旁边搭了个棚屋,那就算是厂房了,有三架陈旧的印刷机和三个工人。公私合营后,工厂合并,印刷机尚未搬走,有一回,我的堂兄偷玩机器,差点儿被轧掉手指。那天父亲恰好带我去串门,我看见堂兄突然从棚屋里冲出来,脸色煞白,一只手紧捏另一只手,鲜血从指缝间流出,使我佩服的是他竟没有哭。
  堂兄金德比我大五六岁。小男孩崇拜大男孩,我也是如此。他很早就戴了一副眼镜,这是我佩服他的又一个理由,我觉得他很有学问。我考入北京大学时,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正临毕业。我们曾频繁地通了一阵信。他的信总是很厚,描绘大学生分配前夕的钩心斗角和复杂心态,讽刺味很浓,我誉之为果戈理笔法。
  后来,与郭世英的交往和惊心动魄的x事件占据了我的心灵,我给他写信就少了,向他宣布:“生活尚且应付不过来,哪有工夫去回忆。”这使他十分惊讶,断言一个低年级大学生不可能有如此纷繁的生活。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在江南造船厂工作,很快变得十分郁闷,不再有兴致通信了。
  二伯父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却娶了一个美女。
  也许因为参加过国民党,有历史问题,他一生潦倒,没有固定的职业,最后也在周沈巷安了家。我见过二伯母不多几面,即使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的漂亮也非常醒目,人却老实,毫不倚色作态。在我的记忆中,她来去匆匆,不久就患乳房癌死了。后来二伯父续娶了一个粗壮的农村寡妇,即使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我也觉得如此大的反差难以接受。他的前妻留下了一群孩子,我很同情那个比我小两岁的堂妹秀华。她有点儿像她母亲,很懂事,可是未长大就要为农活和家务操劳了。
  小时候,父亲带我走亲戚,除了大伯父家,去得多的是钱家塘,那里住着他的那个开穗盛米店的本家。
  他少年当学徒时,老板应该待他不错,否则他不会对这个远亲这样有感情,隔些日子就去看望一下。米店不大,楼上住人,楼下是铺面和车间,角落的柜台后永远坐着一个戴老花镜的账房先生。我盼望到钱家塘做客,因为在那里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糖果点心,还因为我喜欢那里的一个堂姐。米店老板有两个女儿,都比我大。
  姐姐郁秀瘦弱苍白,黑眼圈,两颊突出,妹妹德秀却脸色红润,身体结实。也许因为姐姐人温柔,乐意陪我玩,在我眼中她楚楚动人。
  我母亲一家曾经也在钱家塘居住,父亲在米店当学徒时,母亲和他相识,遂有了后来的姻缘和我的出生。
  不过,从我记事起,我就只在乡下看见外公外婆了。
  他们也住在周沈巷,是租房户,没有田地,不务农。听母亲说,外公以前在印刷厂当排字工,后来失业,才搬到了乡下。我不喜欢外公,对他敬而远之。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去乡下,总是看见他坐在一张红木桌前,一边不停地咳嗽吐痰,一边写毛笔字。见了我们,他不理睬,只是从老花镜片后抬起眼睛,严厉地盯我们一眼。
  外婆则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脾气极好,我从没有见她生过气。她对我们非常溺爱,在老人中,我们和她最亲。
  外婆生了十三个孩子,八个天折,只活下了母亲和四个舅舅。
  四个舅舅中,大舅和三舅在上海,另两个很早去外地谋生了。大舅是汽车司机,他是长兄,可是对外公外婆的赡养不肯承担任何责任,母亲痛恨他的自私,早早和他断了来往,甚至在路上遇见也不理睬。和我家最亲的是三舅,他中年未婚,感情上把我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是一个厚道人,见了我们只是憨憨地笑,话语不多。三舅也曾在穗盛米店做工,解放后入了党,当了一个单位的基层干部。母亲对她这个弟弟的婚事颇为操心。起先经人介绍,他谈过一个比他小十来岁的女人。
  我见过那女人,皮肤光洁,身材矮小,走路时屁股扭动。母亲特别讨厌她,嫌她娇气而做作。她没有工作,为了给她治疗屁股上的一个大疖子,三舅花了不少钱,这也是母亲不满的一个原因。不过,据我观察,三舅自己是喜欢她的。最后,据说是由于她出身不好,组织上没有批准,婚事才告吹。若干年后,经母亲撮合,三舅娶了一个袜厂女工。
  ……
展开
目录

上课爱做小动作
绝对平民
底层亲戚
准贫民窟
上课爱做小动作
不是老师的宠儿
黄万春
为释迦牟尼流泪
街头的娱乐
万竹街和城隍庙
街头的娱乐
被艺术遗忘的角落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乖孩子的劣迹
广场一角的大院
孩子王
扑在书本上
凌辱长志气
性觉醒的风暴
神经衰弱
父与子的难题
迷恋数学和作文
孤僻的少年
扑在书本上
爆了一个冷门
侯家路
父亲的死
侯家路
发现的时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