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魅影》可能是你读过的脑科学图书中*有趣的一本。本书获得了《经济学人》*佳图书,也是《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入围作品,诺贝奖获得者克里克对其赞赏有加,它得到了好评更是数不胜数。《脑中魅影》是生命系列其中之一,拉马钱德兰不仅是为著名的神经科学家,是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还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书中高潮迭起,犹如在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如果脑科学令你着迷生命系列当中,《第二自然》《比天空更宽广》《惊人的假说》等书也不容错过。
2018年新版的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在《脑中魅影》中,一位杰出的神经科学“福尔摩斯”讲给读者听许多他所解决了的*令人瞠目结舌的病例,并由此使我们得以洞察人的本质和心智。包括为什么我们会发笑或是变得忧郁;我们如何决策、自我欺骗和做梦;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上帝等等,这是一些迄今为止没有什么科学家敢涉及的问题。本书是一次发人深思的医学探索,它进入到医学的*后前沿:人的心智。
上下左右,里里外外,
一无所有,唯有幻影,
箱中演出,烛光似日,
舞台之上,幻影幢幢。
——《奥马尔· 海亚姆四行诗选集》
亲爱的华生,我知道,你和我一样,喜欢的不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普通平凡、单调无聊的老套,而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 福尔摩斯
一位男子坐在我的办公室里,他带的金链上挂着一个镶宝石的大十字架,他和我大谈其与上帝的对话、宇宙的“真正意义”以及所有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真理。他告诉我,只要您愿意注意的话,那么您就会发现宇宙中充满了神谕。我看了一眼他的病历卡,上面写明从他进入青春期开始就患有颞叶癫痫,这也正是他“开始和上帝交谈”之时。那么他的宗教体验是不是和他的颞叶癫痫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一位业余运动员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臂膀,但是他依然感到有一条“幽灵臂膀”,他栩栩如生地感觉到这条臂膀还在活动。他可以在半空中挥舞这条失去了的臂膀,“触摸”东西,甚至伸手出去“拿”一只咖啡杯。如果我突然从他那里把杯子攫走,他会痛得直叫。他皱着眉头说:“哎呀!我可以感到杯子从我的手指里被抢走了。”
有一位护士在她的视野里有一个很大的盲点,这本来就够麻烦的了。但更使她惊恐的是,她常常看到有卡通角色在她的视野里跳跃。当她坐在我对面看着我时,她在我的大腿上看到有灰兔邦尼(Bugs Bunny),或是富特(Elmer Fudd),或是黄嘴蓝羽鸟(the RoadRunner)。有时候她看到的是她熟悉的真人的卡通版形象。
有一位女教师因为中风而左半身偏瘫,但是她却坚持说她的左臂没有瘫痪。有一次,我问她在她床上身边的臂膀是谁的臂膀时,她说这是她兄弟的。
费拉德尔菲亚的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得了另一种中风,她不能自制地笑个不停。这样她笑了一整天,最后真的笑死了。
然后我们就要说到一位年轻人阿瑟(Arthur),他在一次车祸中头部严重受伤,不久之后他就声称他的父母给人调包了,虽然他们看上去非常像他的亲生父母。他认得出他们的脸,但是这些脸看上去总有点古怪和陌生感。对此阿瑟认为除了他的父母是一些冒名顶替者外别无解释。
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疯”了,把他们送到精神病医生那儿去纯属浪费时间。相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因为损伤了脑的特定部位,由此引起行为上虽然古怪但是却有高度特征性的变化。他们会听到声音,感受到已经丧失了的肢体,看到别人都看不到的东西,否认明显的事实,对其他人,也对我们都居住于斯的世界作出荒诞的、匪夷所思的论断。但是在其他绝大部分事上他们都神志清醒、理智,和我们一样正常。
虽然在历史上诸如此类谜样的失常使许多医生感到好奇和迷惑不解,他们常常把此归之为奇闻逸事,在病案研究上标上“归档结案”,往抽屉里一塞了事。绝大多数诊治这种病人的神经病学家对如何解释这些古怪的行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就是缓解症状,使病人康复,而不一定要深入探索或是研究脑的工作机制。对于离奇古怪的症状,精神病学家常常想出一些专门的理论来进行解释,这似乎是说离奇古怪的状态需要同样离奇古怪的解释。古怪的症状往往归因于病人所受到的抚育(从童年起产生的糟糕的想法),甚或归咎于病人的母亲(不称职的养育者)。本书则持有相反的观点。您就要听到有关这些病人的详情,他们使我们得以一窥人脑(您的脑和我的脑)的内在工作机制。这些症状远非怪事,正是这些症状给我们以启发,说明正常人的心智和脑是如何工作的,阐明身体影像(bodyimage)、语言、欢笑、做梦、压抑的本质,也阐明人本性的一些其他特征。您是否想到过为什么有的笑话很好笑,而另一些笑话则一点也不好笑?为什么当您笑的时候会突然放声?为什么您会信仰上帝或是不信上帝?为什么当有人吮吸您的脚趾时您会有一种情欲感?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现在至少可以对上述问题中的某些问题给以科学的解答。说真的,通过研究这些病人,您甚至可以涉及有关自我的本质这样玄妙的“哲学”问题:为什么无论时空怎样变化,您都是同一个人?又是什么造就了主观体验的连续一致性?做出选择或是想做某个动作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个更为一般性的问题是:脑中些微原生质的活动怎么会引起有意识的体验?
哲学家们热衷于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辩论,但是只有到了现在,人们才清楚对此类问题也可以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从医院中把这些病人请进实验室,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实验,这有助于揭示脑的深层次构筑。确实,我们可以处理那些弗洛伊德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创也许可以称之为实验认识论(研究脑如何表征知识和信念的领域)和认知神经精神病学(有关脑的精神失常和器质失常之间的交叉领域)的新时代,并开始对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s)、意识、心身交互作用和其他人的行为特征进行实验研究。
我相信身为一名医学科学家,无异于也是一名侦探。在本书中我试图和读者分享所有科学研究所固有的神秘感,这在我们试图理解我们自己的心智所作的初步尝试中尤为典型。本书中所讲的故事都始于描述某位病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症状,或是关于人本质的某个一般性问题,例如为什么我们会笑?或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自我欺骗?然后按照我自己在试图处理这些问题时心中所想的各种想法的顺序一步步地讲下去。在某些场合下,例如关于幻肢(phantom limbs)问题,我得以宣称我已经真正解开了这一谜团。在另一些场合,例如在有关上帝的一章中,最后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依然很不清楚,尽管我们已经向前进了一步,然而还是可望而不可即。但是不管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我都希望能体现出伴随这一追求的智力探索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神经病学得以成为所有学科中最吸引人的学科。诚如福尔摩斯对华生所言:“事态还在发展中!”1
请看看有关阿瑟的病例,他把父母都当成了冒名顶替者。绝大多数医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认为他疯了,而在许多教科书中也确实大多对这类失常做了这样的解释。但是,只靠给他看不同人的照片,并测量他开始出汗的程度(用一台类似于测谎器的装置进行检测),我就得以确切地找出在他的脑中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错(参见第9章)。这是在本书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一开始我们讲了许多离奇古怪和令人无法理解的症状,最后却通过病人脑中的神经回路给出了一种合理的、令人满意的解释,至少对某些病例是如此。而在这样做的同时,我们
常常不仅对脑是如何工作的问题得出了一些新发现,而且还同时开启了一个全新研究方向的大门。
第1章 内心幻影
第2章 “我知道该搔哪里了”
第3章 追踪幻影
第4章 脑中无魂人
第5章 詹姆斯·瑟伯的白日梦
第6章 镜中奇遇记
第7章 单手鼓掌的掌声
第8章 “这人太像了”
第9章 上帝和边缘系统
第10章 狂笑到死的女人
第11章 “您忘了接生我的孪生子了”
第12章 火星人看到红色了吗?
致谢
注释
书目和推荐读物
名词索引
“这是一本杰作。拉马钱德兰极为清楚地说明了我们有关自身之所知是多么贫乏。他介绍的病人都使人深感兴趣,而他对他们所做的实验则既简单又巧妙。他的风格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知识性,并且常常出人意料地以幽默的笔触使人读来轻松。全书充分反映了拉马钱德兰的明智、头脑清醒和悲天悯人。如果您确实对您的脑是如何工作的这一问题感兴趣的话,那么这是一本您非读不可的书。 ”
——克里克(Francis Crick)博士,索尔克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杰出研究教授和诺贝尔奖得主。
“该书不仅以其对神经病学现象清楚而又雄辩的描述吸引读者 ……而且还在于它也是对拉马钱德兰博士这样一位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人心智之谜的学者的写照。《脑中魅影》讲的既是有关脑的故事,也是有关V. S. 拉马钱德兰的故事,而他本人确实也是一个极好的主题。”
——《纽约时报》书评
“既有趣又富有知识性;富有原创性又合情合理 ……精巧的理论、巧妙的实验,而*后则是深刻的认识。 ” ——《经济学人》(评选该书为1998年*佳图书之一)
“这可能是你所读过的有关脑的图书中*饶有趣味的一本。”
——《美国科学家》
“《脑中魅影》从头到尾抓紧了读者的心 ……应该向拉马钱德兰博士致以祝贺,祝贺他就我们*为宝贵也*为神秘的器官的深层构造写出了这样一本扣人心弦的书。”
——《卫报(伦敦)》
“棒极了 ……探究神经病学的冰山之顶。 ”
——《出版商周刊》
“深刻的见解和引人入胜的猜测 ……拉马钱德兰 ……引导读者走上一条探根寻源之旅。”
——《基尔库斯评论》
“他用以检验(他自己的)假设的既简单又巧妙的实验是非凡的。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的爱好者会发现这本作为对科普文学*新贡献的书既引人入胜又大有教益。”
——《图书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