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吠陀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108075
  • 作      者:
    (印)马赫什·帕布(U. Mahesh Prabhu)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吠陀智慧是一种基于吠陀文化整体主义的管理学。这本小书为我们提供了吠陀文化的精髓,阅读此书,对于广大瑜伽爱好者意义重大,这可以让他们的瑜伽习练和教学具有正确方向和指导。基于此,此书值得所有瑜伽馆主、瑜伽教练和瑜伽爱好者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马赫什 帕布(U. Mahesh Prabhu),是吠陀管理应用领域的知名媒体人和管理咨询顾问,精通印度哲学传统,尤其擅长吠陀哲学智慧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吠陀科学是人类*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它不仅提供关于我们真我(True Self)的知识,也提供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意识宇宙的知识;它揭示自然与自然法则的秘密。本书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吠陀的智慧,每一章都提供了一个关于吠陀生活的不同视角,而每一视角都是一扇门,让人们通过内在的深度反思和对外部自然的深入观照,从而理解关于“我们真正是谁”这一主题,使瑜伽习练和教学具有正确的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十章
  真正的古鲁
  古鲁不仅仅是任何一位老师,或者是一位穿着橘黄色的衣服寻求关注来挣钱的人——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他不是那种渴望关注的人。古鲁这一概念超越这些。
  梵文古鲁,Guru,常被误译为“老师(teacher)”。老师,在梵文中是“Shikshak”。老师是教导、教育我们的人,他确保我们学会读、写和理解。然而,老师不对他的学生全部的福祉负责,他只关注他的特殊目标。一位老师是一位专家,他通过教育来谋生。
  但是,古鲁远远超出一位普通的老师。古鲁是一位导师,他启发,他培育。与老师不同,古鲁并不是通过一个职业来换取金钱或任何其他物质利益。说实话,他避免任何得到回报的念头。作为他的职责,出于爱,他做他所做的,他远离所有的结果。古鲁是圣人,是弟子们灵感的灯塔,尤其是当弟子们遭遇危机的时候。
  古鲁也是那个我们跟他学习智慧的人。吠陀仙人(圣人)宣称,我们所希求的每样事物——幸福和知识,都在我们自身深处。当老师(Shikshak)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想要什么或者可能不想要什么而努力时,古鲁(Guru)将我们介绍给我们自己,在我们中慢慢灌输寻求、引导和启迪我们自己的智慧。
  吠陀文献有两个值得回味的有趣故事,这两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鲁一词更深的意义。
  据说卡拉迪(Kaaladi)的商羯罗(Adi Shankaracharya),他是不二论(Advaita)[1]领域的先驱者,有一次,在去位于瓦拉纳西(Varanasi)圣堤(Hari Ghat)洗浴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位送葬人(Chandaala)[2](在火葬场工作的低种姓人)。商羯罗惊恐地发现出现了这么一位不可接触者,他告诉送葬人让他保持距离。令商羯罗十分诧异的是,这位送葬人提出了一些商羯罗自己正在研究的与不二论哲学相关的问题。送葬人问道:“你让谁离开远点?是这具身体还是居住在这具身体内的阿特曼(意识)?不同尺寸和颜色的陶罐都是用同样的黏土制成的,同样,你的身体和我的身体都是由相同的物质构成的。这样的身体如何能够要求另一具身体离远点?它们不都是相同整体的部分吗?”传说这位送葬人的言辞震惊了商羯罗。他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源自身体的尺寸和外形的不同以及感知这不同的心意状态。然而,阿特曼远远超越所有这些。商羯罗不仅为这位送葬人解说了他宣传已久的不二论哲学实际的一面,并因有机会解说他的不二论学说而向送葬人致敬,他还献上了敬礼,将送葬人当作他的古鲁。商羯罗十分感动,作了一首诗,题为《确信五颂》(Manisha Panchaka)[3]。在这首颂诗的末尾,商羯罗宣称,“那从非二元的角度看待创造之物的人就是我真正的导师,他可以是一位婆罗门(Brahmin)或是一位送葬人。”这里,吠檀多不二论(Advaita Vedanta)的伟大的提倡者宣称,古鲁可以是任何种姓、信仰、年龄、性别的人甚至其他物种。任何在我们努力觉悟我们真实的自我和全部潜能的进程中帮助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
  古鲁。
  在这方面,还有另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托钵僧达塔特瑞亚(Avadhoota Dattatreya)[4]。
  据说,有一次,国王亚度(King Yadu)在森林里看见托钵僧达塔特瑞亚,国王问他:“先生,你受人尊敬,因为你相当有能力、精力充沛、富有智慧。既然你是这样受人尊敬的人,为什么你住在森林里、远离任何欲望?既然你没有亲属、亲戚,甚至没有家,为什么你还能如此喜乐、如此自我满足?”
  这位托钵僧(Avadhoota,字面意思是:放弃了所有世俗欲望的人)回复道:“我满足是因为我对自我的觉悟。通过二十四位古鲁,我获得了源自宇宙万物的必要智慧。让我照着原样为你细细阐述它们:
  “1. 大地:人们耕作、挖掘,对土地没有任何尊重。人们在地上生火。然而,大地母亲并没有偏离它维系生命的道路。另一方面,她庇护着每一个生物,即便它们伤害她、将她踏在脚下。大地的这种特性让我明白,要成为智者,就必须永不偏离他的达磨,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偏离耐心、爱和公义的誓言,他应当将他的生命致力于众生的福祉。因此,我把大地看作我的第一位古鲁。
  “2. 空气:我观察到空气是纯净的、无色的,它不带任何好恶地吹过香甜的和恶臭的事物。尽管它似乎在某一刻散发出它周围环境的味道,但短暂的时间过后,它就显示出它那纯净的品质。从这点,我学到了灵性追求者应当生活在世上,不受生活中诸如快乐和悲伤这样二元性的和感官对象的影响。一个人应当情绪稳定,言谈不受虚无的对象染着。因为,我从观察空气当中学到了这些,所以空气是我的第二位古鲁......
  [1] 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派哲学的一个分支,全称为吠檀多不二论(Advaita Vedanta),商羯罗为该派哲学的著名理论家。——译者注
  [2] 根据印度传统,在火葬场工作的送葬人是不可触碰的。——译者注
  [3] Manisha Panchaka,或Manisha Panchakam,或Maniishhaa Panchakam,是商羯罗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一旦某人获得了自我知识,诸如种姓这样的问题就变得完全无关了。——译者注
  [4] Dattatreya仙人是一位托钵僧,被认为是印度瑜伽的先师之一。后人将他看作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位一体的化身。《自由之歌》(Avadhoota Gita)被认为是他的作品。——译者注
  ……
展开
目录
引 言................................ 001

 

第一章 吠陀经:智慧之书.............. 011

第二章 吠陀智慧的真实本质............ 019

第三章 终极的力量源自内在............ 033

第四章 达磨.......................... 041

第五章 业............................ 051

第六章 瑜伽 ......................... 061

第七章 瑜吉、薄吉和罗吉.............. 079

第八章 独处的力量.................... 086

第九章 解决问题...................... 093

第十章 真正的古鲁.................... 099

第十一章 王古鲁...................... 118

第十二章 王政学...................... 127

第十三章 获得绝对的权力.............. 145

第十四章 财富........................ 154

第十五章 吠陀智慧.................... 161

第十六章 吠陀智慧的实践性............ 166

 

译后记  1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