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坚定地相信:不是我选择了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行,而是小学语文教师这一行选择了我。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很少,我们是盐,给世界带来“味道”是我们的责任。 ——薛瑞萍
本书精选了“草根名师”薛瑞萍老师从教近30年的部分精品随笔文章,共三辑。
第一辑是“教育,对成长的迷恋”。讲述作者和学生之间含笑带泪的故事,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原生态的教育风格,以及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的性格特点,读来过瘾,回味无穷。
第二辑是“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作者为捍卫职业尊严而对教育同人敦敦告诫,有关于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有关于家庭作业的独特认识,有关于课外阅读的经验分享,有关于职业幸福的切身感受。真挚的情感,无私地分享,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教育后辈的关爱之情。
第三辑是“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作者以身示范,分享了自己近30年的部分阅读故事,作者的阅读领域有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既向读者展示了自己“文学功底深厚,教学效果**”的源头所在,又时刻提醒教育同人做一个读书人。
本书散发着作者对读者浓郁的“爱之深,助之切”的情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定大有裨益。
修订版序
秋天的树
倏忽12年过去。这本小书居然可以再版。
初版序题为“献给自己的小花”。“花朵”的意象说明:尽管疲累、忧愤,然而那时的看云——多么年轻。
倏忽12年过去。很多身外之事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东西没有变。那就是对阅读、思考的执着,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于是有了2004—2010年的《薛瑞萍班级日志》(6卷),2010—2016年的《薛瑞萍母语课堂》(6卷)。这是12年来两届孩子的成长记录,也是为孩子服务的“这个人”的心灵日记。
教师职业辛苦而卑微。真实的荣光和成就,只能来自孩子和自己的成长体验。真实的教师必须是带班的。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如果幸运的话呢,可以像我这样届复一届、一个又一个六年来回地带。
守着一个班。犹如农夫守着一片地,树木守着一方土。
12年过去,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
每天的开始不再是球场散步,而是听歌。蓝天罕见,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远去。
教育似乎不再缺钱,然而有钱的害处似乎更大。靡费资金的“校园文化”往往带来此起彼伏的喧嚣、无孔不入的感官污染,干扰正常教学,劳损教师身心。有增无减的压力,琐碎无聊的折腾,一点一滴侵蚀着教师的平静心、阅读力及教研热忱。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告诫自己:对于无能为力的蠢事,要有意识地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全力以赴投身真实且有意义的事情。这不光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你心心念念、全神贯注的东西——就是你的本质、你的全部。
安住内心,让虚假、喧嚣的外在成为你真实、强大的背景。这是我的信念。信念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必须是因了灵魂深处一点不变不渝的东西——慢慢长出来。
从入职那天起,始终不变的是什么?《毕竟东流去——十七年教师生涯回顾》等篇也许可作说明。再版增加的文字,也都写在2005年之前。而这一本“心满意足”呢,大约可算是“看云前传”。
和我一起带着平行班的周小娇老师说:“疲惫且郁闷的晚上,看看《两地书》,就能安然入睡。”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
中度污染的今晨,我听的是张雨生的《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就用歌词结束吧。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时时仰望天等待春风吹拂
但是季节不曾为我赶路
我很有耐心不与命运追逐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
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
眼前的繁华我从不羡慕
因为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2017年1月12日
……
目录
辑一教育,对成长的迷恋
1.不说爱
2.一个学生的分量
3.借读生赵亮
4.杯水车薪
5.走出险境
6.我只能把话讲到
7.“鹰”归来
8.如歌的行板
9.也是原则
10.东风第一枝
11.砸碎牌坊——为教师节而作
12.孩子,你该这样看“公道”
13.一记耳光
14.不改少年狂
15.方念念的故事
16.不虚此生
辑二语文,美丽的生命之旅
1.整体书空好
2.挤干作业的水分
3“老师的玩笑开大了”
4.可以复制的幸福
5.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6.要怎么掘,便怎么掘
7.投我的影子在你们的卷上
——毕业班上的告别讲演
8.温柔的扼杀
9.比技术更重要的
10.我喜欢
11.我们从另一个世界来
——我和小安
12.两地书:“你我是一样的人”
——致《教师之友》编辑的一封信
13.两地书:低眉信手续续弹
——写给青年同行的心里话
14.两地书:语文不光是课
——给网友“笑语嫣然”的回信
15.毕竟东流去
——十七年教师生涯回顾
辑三书籍,一片丰沃的原野
1.老天真的大实话
——《论语》札记之一
2.《论语》、孔子及我
——《论语》札记之二
3.说孝
——《论语》札记之三
4.喜欢颜回什么
——《论语》札记之四
5.俯仰无愧谢安石
——《世说新语》札记之一
6.老人国里的好孩子
——《世说新语》札记之二
7.游云惊龙王羲之
——《世说新语》札记之三
8.永远的野草/190
9.不敢说师承
10.涅槃是有的
——我和《沙与沫》
11.关于一本书的对话
12.狄金森啊狄金森
13.不能不说《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