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裂与重塑
一、南方阳光下的罪恶
好莱坞的经典老电影《乱世佳人》描绘了一幅南北战争前,南方种植园的风情画面。种植园主们享受着奢侈、安逸的生活,舞会、美酒与体育运动成为南方种植园主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种植园主和黑人奴隶之间似乎还有着某种温情的互动,但是将视角从种植园主的别墅中移开,投向烈日照射下的棉花种植园,黑奴们带着镣铐在监工的鞭笞下工作,无论老幼妇孺,有人突然倒下就再也起不来。种植园主们像驱使骡马一样地对待他们,黑人奴隶的生活在南方的阳光下充满了黑暗,黑人奴隶似乎生活在地狱中。
奴隶制究竟在早期的美国社会有多么根深蒂固,从华盛顿到林肯之间的70余年中,有多任总统都是奴隶主,包括伟大的华盛顿和杰斐逊。杰斐逊和许多女性黑人奴隶育有私生子,由于强烈的种族歧视观念,他从未承认这些子女和他的关系。
在种植园中,黑人奴隶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受到惩罚。惩罚包括鞭打、殴打、火刑、烙刑、监禁等。当奴隶拒绝服从或是故意违抗命令时会被施予刑罚,奴隶主或监工为了重申自己的绝对掌控时也常常虐待奴隶。在较大的种植园内,对待黑人奴隶通常更加残忍,他们常常被监工虐待。而在较小的蓄奴家庭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好,还较为人性化。威廉•威尔士•布朗是名逃跑的黑人奴隶,他称在种植园内,男性奴隶每天必须摘80磅 棉花,女性奴隶要摘70磅;如果没有摘够,他们就会受到鞭刑,少1磅抽1鞭。鞭子就放在棉花秤的旁边。
19世纪初,英国经历了第二次宗教觉醒,英国人意识到曾经为大英帝国积累了原始资本的奴隶贸易充满了血腥与非人道。很多英国人加入到了废奴运动的队伍中,而英国当时也切实地实行了废奴,大英帝国内部的所有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并且英国海军在海上将禁止贩奴船只通行。这股宗教觉醒的风潮同样在美国产生了影响,其中辉格派的教徒成为美国早期废奴运动的主力军。
然而,奴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扭曲了南方奴隶主的宗教信仰。18世纪末,扎棉机的发明使得处理棉花的效率大大提高,种植棉花的收益增加,南方的奴隶主们建立了大量的棉花种植园。南方对于奴隶的需求大大增加,据统计,在南北战争前有接近400万奴隶在南方种植园中工作,因奴隶需求的增加,而外部供给的减少使得奴隶价格高涨,一个成年健康奴隶可以卖到1800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技术工人三年的工资。随着西进运动的进行,在西部出现了大量的处女地,很多南方的棉花种植园主向西部扩展他们的产业,这导致大量的奴隶被迁往西部,美国国内的奴隶贸易也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出于经济目的,希望可以解放奴隶,因为奴隶成为自由民后可以给北方正处于发展中的工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和需求市场。
但是美国南方的奴隶制根深蒂固,牵涉了太多人的利益。对于南方的奴隶主而言,奴隶是他们宝贵的财富,奴隶问题开始成为南北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50年代之前,南北之间因为辉格党和民主党的调和,在奴隶制问题上尚能达到均衡。随着联邦领土扩张,新加入州的体制、逃亡奴隶以及联邦与州权的关系等问题导致南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联邦的统一开始出现危 机。
二、联邦危机
政党危机
当南北关于奴隶制问题的争论甚嚣尘上,此时能够缓和南北分歧的就是散布在南北方的两党。因辉格党和民主党同时存在于南北方,尽管民主党主要来自于南方,辉格党主要来自于北方,但是出于选票和联邦统一的考虑,他们都在尽力地缓和南北之间的分歧。然而,两党的作用仅仅是延缓了矛盾的终爆发,甚至导致了自身的瓦解。
因西进的扩张,美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西部土地,这些土地以何种体制加入联邦成为南北之间争夺的焦点。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自由州和奴隶州的地理划分,然而随着西部的扩张,这条分界线已经难以服众。在1850年,民主党议员斯蒂芬•道格拉斯推动通过了《1850年妥协案》,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争执。法案的内容主要有4条:加利福尼亚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在新墨西哥和犹他组织准州政府,由当地人民自行决定是否实行奴隶制;划定得克萨斯与新墨西哥州的边界,拒绝得克萨斯对争议地区的领土要求,作为补偿,联邦政府拨给得克萨斯1000万美元;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奴隶贸易,但保留奴隶制。这三条措施暂时延缓了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冲突,但是第四项措施则彻底在民间点燃了有关奴隶制的怒火。妥协案的后一条是《缉奴法》,该法规定南方可以在北方追捕逃亡奴隶,这让北方人非常不满,很多北方人拒绝遵守这一“肮脏的法律”。这个法案的通过让支持者集中在北方的辉格党名誉扫地,由于在后来的国会选举中的惨败,辉格党内部土崩瓦解。
《1850年妥协案》表明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作用只是延缓矛盾,并在无形中加剧了南北的对立情绪,辉格党在这一问题的失策甚至导致其瓦解。19世纪初的南北方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差异性增强又进一步削弱了辉格党和民主党作为两个全国性政党的作用。辉格党瓦解表明通过政党折中的方式解决奴隶制矛盾的路径已经被堵死,民主党也在奴隶制问题上产生了分裂。南北之间的政治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差别在失去了政党的调和作用后愈来愈大,用政治方法解决奴隶制问题基本宣告失败。
流血的堪萨斯
堪萨斯州现在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这个州名的来源是由一支自古就栖居于此的印第安人部落堪萨。因农耕技术落后,这支印第安部落一旦遇到灾年,部落内部就会发生饥荒。为了改变这种情况,1824年堪萨部落与美国联邦政府签署了一项条约,他们将部落土地的大部分献给联邦政府。作为回报,联邦政府派专人负责给堪萨部落传授先进的农牧技术。自此,白人开始进入今天被称为堪萨斯州的区域。一开始的几十年里,这里还处于开发阶段,也未获得州的行政地位,属于领地(或称“准州”)。
1854年5月,时任总统皮尔斯签署了一项法案,把包括了堪萨斯的一片行政区划模糊的土地正式划分为内布拉斯加和堪萨斯两个州级行政区。这个法案被称为《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此外法案还允许居住在这两个地区的民众通过制定和表决州宪法的方式,自决当地蓄奴是否合法,之后再以蓄奴州或自由州的身份加入联邦。
在法案正式颁布之前,在堪萨斯境内定居的白人数量只有不到1500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毗邻的蓄奴州密苏里州。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废奴派的选民格局,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联邦众议员埃里•塞耶主持成立了马萨诸塞移民援助公司,后改名为新英格兰移民援助公司。这家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就是帮助持反蓄奴观点的东部居民快速移民至堪萨斯,这样堪萨斯才有可能终以自由州身份加入美国联邦。
1854年7月,新英格兰移民援助公司向联邦政府购买了今属堪萨斯州第六大城市劳伦斯市的大片土地来兴建移民定居点。根据《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堪萨斯作为一个新州加入美国时的属性,即蓄奴州或自由州的地位由该州的州宪法决定,而州宪法的内容和性质取决于蓄奴派和反蓄奴派两派选民的势力对比。在新英格兰移民援助公司的帮助下,大批东部反蓄奴派移民的到来,让邻居蓄奴州的密苏里人坐不住了。
1855年3月30日,堪萨斯举行了历史上第1次州议员选举,可是本该和平、公开的选举目标并没有实现。密苏里州的前任联邦参议员戴维•阿奇森早有预谋,他决定即使动用武力也要在堪萨斯维持奴隶制。选举日当天,他率领由约1500名密苏里人组成的武装队伍,携带枪支以及两门火炮进入堪萨斯。在发生武装冲突和流血事件后,这帮密苏里的匪徒控制了所有的投票点,往票箱中塞入数万张投给支持蓄奴的议员候选人的假选票。
在反蓄奴者的根据地劳伦斯,来自密苏里的武装人员和东部移民们发生激烈的对抗。但东部移民由于准备不足,武器装备很差,数量上也落了下风,只能眼睁睁看着密苏里人操纵选举。
被操纵的选举让蓄奴派的候选人几乎赢得了堪萨斯所有选区的议员席位。这个不合法、非正义的议会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将密苏里州的法律整套地移植到了堪萨斯州,甚至还添加了许多涉及黑奴的法律。不过,这部允许奴隶制存续的法律在送交国会审核后未被通过,堪萨斯民众此后不断进行废奴斗争,这使其与密苏里在1855年至1859年时常发生流血冲突事件,美国历史学家将堪萨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称为“流血的堪萨斯”。堪萨斯的流血事件同时表明在地方,有关奴隶制存续的分歧也失去了和平解决的可能。
三、南北战争
1854年7月,一个新的反对奴隶制的政党——共和党诞生,它是由辉格党、北部民主党以及其他主张相似的政治派别联合组建的。不久,亚伯拉罕•林肯成为该党的领导人。林肯于1809年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始终热爱读书,尤其偏爱历史和文学书籍。为维持生计,他曾做过摆渡工人、种植园工人、土地测绘员等多种职业。1834年,林肯因抨击黑奴制并建议发展公众事业而影响力渐增,被选为州议员。两年后,他又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他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从政经验日丰。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次年,林肯来到首都华盛顿。在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当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黑奴制度的代言人,并主张应从首都华盛顿开始取消奴隶制,终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消灭。
1860年11月,林肯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当选为第16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首次获得执政地位。林肯也是继杰克逊、波尔克之后的又一位强势总统,他之前连续几届的总统都十分弱势,在国内的经济、政治方面无所作为,尤其对于调和南北之间关于奴隶制的矛盾毫无建树。特别是他的前任詹姆斯•布坎南因在任期内无法调和南北矛盾、对南北战争的爆发负有重要责任而饱受诟病。
林肯作为一位坚定的废奴主义总统,他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极为不利,7个蓄奴州纷纷宣布独立,退出联邦,并组建了“美利坚诸州联盟”,定都里士满,选出了自己的总统,与北方抗衡。1861年4月,南方政府派军进攻联邦的萨姆特地区,双方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不久之后,弗吉尼亚等4州也宣布退出联邦政府,加入南部的美利坚诸州联盟。
战争开始之时,从实力对比来讲,北方的实力要大大超过南方,北方共有人口2200余万,而南方只有900多万,其中尚有超过380万的黑人奴隶。北方在工业革命中已经发展起了发达的工业,年产值15亿美元,而南方仅为其十分之一。但是南方的优势在于其丰厚的军事经验和充足的战略准备。在不久前结束的美墨战争中,美方士兵多为南方人,他们已经受过战火的考验,战斗素质较高,且指挥官经验丰富。而且,内战前夕执政的布坎南总统作为奴隶主的代理人,曾设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钱输送到南方去。因此,南方若要取胜,速战速决是对其为有利的方式。
内战初期,双方的兵力都集中于东部,都力图攻占对方首都。北方的战绩并不理想,接连失利,败绩频传。1861年7月,在双方的马那萨斯会战中,北军大败。1862年夏,北方同样损失惨重。在西部战场上,北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并未能抵消东部的颓势。北方人民已然开始反感,进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在此情形下,北方急需一剂强心剂来加以振奋、动员人民的作战积极性,解放黑人奴隶便成为好的手段。
1862年5月,林肯总统签署了《宅地法》。这一法律规定,符合规定的美国公民,只要经过一定的简易手续并象征性地缴纳10美元,便可登记领取160英亩 以内的宅地,居住并耕种达5年以上,便可成为该宅地的合法所有者。如来不及等待5年之期,可于领取6个月之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措施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根据统计,南北战争当中北方军人半数以上都来自西部,其在战争中所消耗粮食也多从西部而来。而对南方势力来说,在此之后已绝无可能再与北方争夺西部地区的归属。
4个月后,即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份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叛乱诸州的奴隶,可永远获得自由,政府和军队将对其自由予以承认和保障;合乎条件的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但是这一政策只适用于参与叛乱的蓄奴州,对未参加过叛乱的蓄奴州,仍按1862年的国会决议,采取自愿的、逐步的、有赔偿的解放奴隶的措施;对逃跑的奴隶,则视其主人是否参加叛乱而定是否引渡。虽然如此,这一宣言对于黑人奴隶来说仍是一剂强心剂。它颁布之后,南方黑人踊跃参加军队,据统计,1864年便有超过18万的黑人直接参加战斗。在南方,黑人纷纷起来反抗,有50万黑奴逃跑,不少黑人在后方进行游击战,这对于南方军队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牵制。
1863年7月1日,战争已到了决胜时刻,南北双方军队聚集在葛底斯堡,展开决战。两日之后,南方军队被击败,损失约2.8万余人,这被北方称为“葛底斯堡大捷”。自此之后,战场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北方军队手中。后来北方军队分为东、西两线同时向南方联盟展开强大的攻势。东线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西线则深入敌方腹地,切断敌军之间的联系。经过一系列打击,南方已然疲惫不堪,无力再战。1865年4月9日,南方军队领袖罗伯特•李被迫率军请降,南北战争终止,美国恢复了统一。
在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南北战争是唯一一次内战,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虽然这场战争的直接目的并非是为了维护黑人的自由,但在南北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黑人奴隶制度终走向了瓦解。此后,美国确立了相对一致的经济形态,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宅地法》实施之后,美国更进一步加速了对西部国土和资源的开发。至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黑人虽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逐渐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及世界人权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南北重新恢复统一以及奴隶制度废除的过程中,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他也在国内树立了众多敌对的势力。南方军队投降之后的第五天,林肯便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遭到枪击,凶手是该剧院中一名同情南方的演员。林肯身中6弹,当即身亡,终年56岁。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第1位遭到刺杀去世的总统,也被称作美国内战的后一名牺牲者。在之后的岁月里,美国人牢牢记住了这位总统的贡献。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林肯都多次被评选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展开
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大多基于表面的现状,从美国大片的炫目、美元流通的广泛以及美国政坛的纷乱看待今日的美国,这是国人认识美国的一大误区。想要认识一个国家和民族必须要了解其历史,更何况美国在世界上是如此特殊的一个国家,从殖民地到独立联邦再到如今的世界第1强国历时不过二、三世纪。如此短暂的历史成就了这般伟业,美国有何独到之处?想要获得解答必须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而对大多数国人而言,难有精力和时间做这项工作。本书虽非深入研究美国历史的专业著作,但对美国历史上不可不知的事件、人物做了相对详细和完整的介绍,不失为想要了解美国历史的读者的一个选择。
美国历史的时长与我国历史的上下五千年似乎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在相对短暂的历史中,美国从一英属殖民地跃升为世界第1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强国。这意味着美国历史的特征不是深远,而是丰富。因此,尽管本书内容的起止时限仅仅有5个世纪的跨度,但如何将波澜壮阔的美国史进程尽可能全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本书大的挑战。从结果看,本书的两位作者尚算合格地完成了这一任务,除了大程度上呈现美国历史的原貌外,他们还添加了一些个人对于美国历史的思考。
本书共有8个主要章节,内容涵盖了美国建国前的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的革命时期、美国成长过程中的扩张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下飞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从孤立走向世界的转型时期、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的时期、苏联解体后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时期,后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面临挑战的当下时期。作者的这种划分借鉴了其他经典美国史著作和美国史研究者对于美国历史的划分,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于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变化有一分阶段的认识。同时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历史如同河流,河流的不同河段有湍急处、有平缓处、有清澈处也有浑浊处,这成为区分不同河段的依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河流的断流。历史阶段性的特征只是为了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历史,而非人为的将历史割裂为不同的部分。
本书的引言中作者将美国称之为一个巨大的容器,来自于其他各大洲的人民携带着本国或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来到这一容器之中,聚合碰撞形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移民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因此,虽然严格的美国建国的起点应是独立战争的爆发,但是作者在本书的第1章介绍了美国前殖民地的历史概况,这让美国这片新大陆的历史与其他大陆的历史连接了起来,给美国史的开端找到了源头。谈到美洲大陆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哥伦布,正是哥伦布的误打误撞才让这片古老、隔绝的大陆与世界其他的文明地区联系了起来。欧洲人怀揣着黄金、上帝的愿景来到美洲,开始在美洲大陆进行殖民扩张,这也掀开了美国前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不同类型的殖民地间并非没有差异与矛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这也是为何在1775年,13个殖民地可以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反抗英国蛮横统治的主要原因。殖民地时期对美国的意义相当于夏商周三代对我国的意义一般,它奠定了美国立国的基础与规模,所以作者用一整章的篇幅介绍貌似超y了美国史本身的内容,实有其良苦用心。
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美国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因对于强权天然地恐惧刚刚独立的美国只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这导致美国政府中央贫弱,缺乏凝聚力,新生的美国大有分崩离析之患。以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建国先贤在费城的一所教堂里连开三月会议制定联邦宪法,重新确立联邦共和政体,自此美国才真正走上成长之路。
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可谓美国的创业史。这一时期里美国的政坛不算稳定,先有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人和杰斐逊领衔的民主党之间的争斗,后有南北之间因奴隶问题长期存在的嫌隙,矛盾终致美国内战爆发。政治上的纷争并没有影响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成立的国家是一个吸引外来移民的强力磁铁,每年有着大量新移民前来美国寻找属于自己的美国梦。在财富的感召下,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农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新移民怀着对土地的渴望不断向西拓殖,美国的疆域从大西洋沿岸一路高歌猛进拓展至太平洋。印第安人——北美大陆原来的主人——在这场运动中进一步地被剥削和驱逐,他们被迫放弃了世代居住的土地被赶入保留地。美国移民的创业史的背面是一部印第安土著居民的血泪史,除此之外还有南部黑人在种植园中的悲惨经历都是美国发展过程中残酷侧面。作者没有回避这些美国史中灰暗的部分,并用一定的篇幅做了相应地介绍,目的是希望读者们可以全面地认识到大国成长的历史不只有英雄史诗,更有底层民众的辛劳与血泪。
美国自内战后彻底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美国在19世纪的后半期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出现了一批主导美国经济各部门的商业大亨。这些大亨的出现乃是时势造英雄,又可称英雄造时势,在他们聪明才智和铁血无情的领导下,美国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铁路运输、电力公司及金融业快速地成长并形成规模。美国的城市化也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是工业化带来了托拉斯、城市化带来了贫民窟,加之杰克逊总统时期遗留下来的政党分肥传统,美国社会内部再次出现裂痕,贫富之间,民众和托拉斯之间以及选民和政党之间。在一批先进社会人士的推动下,美国社会内部发动了一场自我更新的进步运动。作者将这半个世纪的美国史归结为喧嚣的工业时代,喧嚣表面上是工业生产中机器发出的轰隆隆噪声,深层次是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问题,各阶层之间出现争执的声音。在喧嚣声中美国迎来了20世纪,或许站在20世纪门口的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一个他们真正走向世界大国的世纪。
本书的前四章作者对美国史的介绍主要集中在了国内范围,自20世纪尤其第1次世界大战后,作者开始用大量的篇幅介绍美国在国际上的作为。从一战后美国逐渐开始放弃华盛顿总统确定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参与进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之中,尤其美国适时地参战极大地改变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美国也因此真正地从一个经济大国,成长为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冷战接踵而至。作者将美苏冷战专设一章,因这一段历史不仅影响了美国及前苏联的历史进程,更深深地塑造了世界历史,这种影响在前苏联解体后的今日仍依稀可见。冷战中美苏争霸形势起起伏伏,势力此消彼长,但美国能取得终的胜利,无疑靠的是国内政治制度的弹性及经济发展的活力。美国社会的自我完善功能如果没有丧失,美国的衰落就能很难发生,这是作者在此章中想要向读者们传达的一个信息。
全书的后两章已经算是进入了当代史的范畴,作者选择记述的事件可能时至今日仍未完全结束。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16年的美国大选或许会成为未来历史学家总结我们这一时代的重要转折点。作者在这两章中记述的历史对于读者们而言都十分的熟悉,也更容易激起读者们的思考,这段当代史尚远未到可以总结的时刻,了解它们是为了寻得未来可能走向的蛛丝马迹。
本书的书名为《不可不知的美国史》,对于读者们而言不可不知的不只美国的历史,更应了解的美国史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本书的作者在这个方面做了尝试,是否成功还请读者们予以一个公允的评价。
2018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