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这都是关于新疆的真实,也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
★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
★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因为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白岩松:这些图片与文字里,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他们的故事,是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的有力见证。也让我们明白: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而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这是一部纪实图文作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姚明的恩师、CBA主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三十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序:我到新疆去
多年以前,我在新疆的一个戈壁小城做采访,听到的一个故事,让我感慨良深。
六十年前,小城里来了第一支建设队伍。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城,只是一片戈壁滩;这支队伍也不是一支普通的建设队伍,队伍里的士兵都是从朝鲜战场退下来的。很快,他们挖地窝子,用干打垒的方筑墙。渐渐地,这里有了小城的模样,周围竖起了钻井的铁塔,甚至还有了一个十字路。
有一天,十字路上突然响起了音乐声。小城的声音单调已久,除了钻井铁塔深处的岩石撞击声,就是一年到头不停地刮过戈壁滩的风声。
现在,十字路上突然出现的音乐声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一身尘土的士兵,如今的建设者,纷纷从地窝子和干打垒里钻出来,有的人手里还端着吃了一半的午饭——窝头和稀饭。
那一天,十字路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大家注意到,十字路的中间新立了一根木杆,木杆上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音乐声就是从这个喇叭里发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建设者都认识这个喇叭——曾经是他们的宝贝。这是几年前,这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军战利品。转业的时候,他们辗转万里,把这个美军的喇叭带到了遥远的戈壁滩。
在那个戈壁小城最初建设的日子里,这个喇叭成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他们从里面听到了来自家乡的戏曲,听到了遥远的首都北京的消息,也听到了前来视察的首长的讲话。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午休的时候,都会端着饭碗,聚集在喇叭的周围。这个从美军那里缴获的喇叭,成为他们和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
很多年过去,当年的那个干打垒小城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极其现代化的城市,多年占据中国城市人均GDP第一名。现在的戈壁上不仅绿树成荫,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湖泊。
我到新疆去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多少年来,无数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愿和目的去往新疆。对我来说,这个曾经在十字路的喇叭就是一个关于去新疆的隐喻。
我到新疆去,“我”是谁?“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对我个人而言,新疆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我曾经自己开车,走遍了新疆的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昆仑山深处,甚至阿尔金无人区、罗布泊无人区。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生。
“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为什么去?怎样去?去了新疆以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
在寻找拍摄的人物和故事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在新疆见过的那些人,他们的面貌、说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我期盼着在《我到新疆去》中能够看到我曾经熟悉的那些人的影子。
李文举
大型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路程》执行总导演
大型纪录片《自然的力量》总导演
李秋平:凝聚力是夺冠的重要动因
籍贯:上海
职业:篮球教练
他是姚明的恩师,曾带领上海男篮摘CBA总冠军。2015年他与新疆队签下三年合约,承诺“两年内带领新疆队夺得冠军”,现在他做到了。
我是2015年6月份来新疆的,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我是2015年6月份来新疆的,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2015赛季,我在山东青岛带双星队。带完以后,2015年新疆广汇俱乐部董事长来找我,希望我能来新疆接手这个队但是我当时没有选择新疆。
当初没选择新疆的原因,一个就是距离比较远,一旦赛季开始,路途上消耗的时间太多。另外新疆整个俱乐部的要求都比较高,就是要拿冠军。青岛打完比赛以后,我在上海休假,广汇俱乐部的总裁兼董事长到上海,我们当面聊了一下。就短短一个小时吧,我就下决心来。聊的时候我感觉就是,整个广汇从上到下对篮球是很热爱的,总裁甚至谈到流泪。我想俱乐部可能有很多的目标,但一般的总裁可能不会像他那么动情,对篮球投入那么大的情感。就是这一点我没想到,也是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
还有一个巧合,我在青年队时的孙月根教练,曾在20世纪70年代来新疆带女篮。那么实际上,我这次来也是追随着我师父。所以我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会跟师父沟通一下,征求意见。孙月根教练说:“那你去吧”。
除了我带上海队比赛的时候来过乌鲁木齐,新疆的其他地方我都没去过。当时就是今天到了,明天打完比赛,后天就走了。了解新疆的机会就是坐车,从机场到酒店,从酒店到球场,就在路上这么看一看。我想象当中新疆很漂亮,这种印象是从电视纪录片中得来的,没有机会到新疆各处转一转。
我看中新疆队有那么多优秀球员,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带这么一个球队,有很大的机会去夺冠。但是,这个队为什么老拿亚军,拿不到冠军,这里面的问题有很多。我来之前就分析,这个队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凝聚力不够。球队的大牌球员太多,都是国字号的,有退役的、有现役的、有国奥的,大家在一起凝聚力可能会比较差一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队夺冠的概率就非常大。当教练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到了新疆,第一年我就用来了解这个队伍。
新疆队的特点就是防守好,有拼劲,进攻得分点很多。大家都想夺冠,这是大家的目标。但是在夺冠过程当中,训练、比赛当中,每一天的工作当中,大家的想法不一样,队伍的凝聚力不够,队员相互之间不是非常信任,都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先从“我”这里考虑。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比赛,反复地跟他们沟通,不光在开大会,还会经常把队员叫到房间来,或者我到队员的房间去,跟他们讲。我就说我们现在都想拿冠军,你们每个人也想拿冠军,俱乐部从上到下都盼望着拿总冠军,为什么实现不了?问题就在于大家心不齐,没有合力;为了球队的总冠军这个目标,大家现在必须做出牺牲。家在思想上慢慢沟通,然后通过比赛来实践,使他们认识到这么做是有效果的,然后他们才会相信你——我们要为了总目标,做出自我牺牲。
其实到新疆压力非常大,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表。对新疆来说,拿亚军不算完成任务,而算失败。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很开心,那么大一个目标。我说的“大”不光是总冠军,关键是时间段,我定了两年。我跟整个教练团队坐下来聊的时候也说,我们这两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大家几乎很少出去,我有时候一个星期都不出楼门,就待在这栋楼里,准备训练,看录像,准备第二天的比赛,比赛完了又准备后一天的针对性训练,就这么循环。两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非常开心。
我们广汇从上到下对这个总冠军已经渴望已久,特别是广汇主席。他自己酷爱篮球,每周要打几次,球队提什么要求,他几乎都会满足。他的目标就是要拿总冠军。在男篮历史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来没有拿过冠军。而新疆人民非常喜欢看篮球,每到联赛,球场都非常火爆。南疆北疆的人们也都在收看电视转播,在议论这个。他们对篮球非常热爱,对男篮寄予厚望,非常期待广汇男篮能够拿一个总冠军。以前没有这个实力,差距太大,但现在已经拿了四次亚军。所以,我们这次算是圆了大家的梦。
时隔十五年,再一次夺得总冠军,开始也没去想那么多,主要是为了完成这个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他们就说,你是唯一一个带了两个不同的队拿冠军的人。
夺冠以后,体育局的领导说,要给你一个惊喜。我也不知道啥惊喜,后来我才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给我颁发了“开发建设新疆奖章”。这么一个荣誉给我,我没想到。我师父当初来新疆,现在我也沿着我师父的足迹来了,想想蛮有意思的。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到新疆去,更没想到还能获得这么一个奖。这对我说来挺有意义的。
至于怎么看待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你看到的是你一年或者几年工作、努力付出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往往并不和付出成正比,也有一辈子搞篮球没有达到这么高目标的。但是你不去努力,肯定达不到。我们今年拿了冠军,实际上是新疆队前面一代一代人,或者说那么多年不同的教练带领下一路走过来的结果,是大家不断付出、积累,到最后慢慢开花结果的这么一个过程。
现在新疆对体育的投入越来越大,普通老百姓中体育受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以前你去打了,打好打坏很少有人去关注,但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篮球、足球等很多项目水平都在提高,像这次天津的全运会,新疆拿了不少奖牌,整个体育发展得很快,势头很猛。而且我认为,新疆的球迷非常热情,同时又非常本分,不会去指着骂,很少听到新疆球迷骂客队的,他们甚至会鼓励客队。这么多年下来,在各个地方待过,我觉得新疆的球迷是最热情、最友好、最友善的。
教练能碰到天赋好的苗子,然后又能够把他培养出来,是非常幸运的。我带上海队的时候有姚明,带新疆队时又有周琦,他们两人都去了NBA,这是非常幸运的。反过来说,队员也希望有好教练,两者相辅相成。我说这就像军民鱼水情一样,大家相互帮衬着才能成功。
按照NBA规定,队员退役五年以后才有资格去评选名人堂,去进这个备选名额。姚明退下来五年以后,成为备选人之一,后来选上了。姚明也邀请我参加了名人堂的活动。飞到休斯敦参加这个活动,对我来说也第一次经历,整个过程做得非常棒。这也是值得我们CBA学习的地方。姚明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作为教练来说也是非常荣幸的,有机会去开开眼,看看进名人堂是怎么回事儿,活动是怎么组织的。对他们来说,篮球不光是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他们把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在运作。这方面我们差距实在太大。
作为一个中国教练,我有责任去把这种差距缩小,新疆队是好苗子,我也会努力把这支球队培养好。
前言
序:我到新疆去
张信刚:从梦想到现实
陈宗振:我把青春交给新疆
王世杰:不了新疆情
《挑战》
李秋平:凝聚力是夺冠的重要动因
安钟旭&史记芳:相遇改变了我们
黄震飞: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
《相逢》《探索》
周丽娜:因为爱情收获了新疆
阿超:让更多人像我一样爱上新疆
丹尼尔:在平静中努力探索
《拓荒》导演手记
刘思思:我在新疆跳钢管
王中杰:传承石油人的铁人精神
黄昌辉:坚信这里未来的路很长
《探索》
徐东良:丝绸之路是我一生都要做的研究
陈长青:新疆的阳光给我们带来希望
刘铭庭: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而来
《灵感》
王小东:让建筑长出来
沙图:马语者
王劲梅:把琵琶带回起源的地方
《跨越》
小萨:去新疆是最好的安排
韦泽纯 & 罗彪:如何登上爱情这座高峰
邢睿:新疆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
《机遇》
彭晓春: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
王磊:新疆是中国未来的滑雪天堂
杨敏德:去新疆是我最骄傲的决定
约瑟华:用探索把新疆变成家
王浩:努力做到无怨无悔
玛丽娜:每天到新疆去
《回家》
谢胜利:回到我音乐的家乡
王蒙:这边风景——忆新疆
跋:江汗格
白岩松:看新闻时,新疆有时很远很陌生;看这本书时,新疆却很近很熟悉!这些图片与文字里,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陈晓卿:库尔班江是我的同事,我们一起工作多年。作为一名业务出众的摄影师,小库敏锐、勤奋、和善,深受大家喜欢;作为一名维吾尔族青年,他对这些年新疆发生的种种变化一直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崔永元:我相信真实的力量可以超yue一切熟悉与陌生。
杨锦麟:库尔班江用镜头和文字,努力向人们介绍客观、真实的新疆,用心良苦。只有用爱的视角、爱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走进新疆,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
《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即使在读图时代,人性的力量依然葆有打动人心的魅力。
《人物》主编张悦:也许只有像库尔班江这样娴熟游走在维汉两端,并胸怀人类普世价值的有识有情之人,才能避开此困扰,并为我们呈现此中端的。
《凤凰周刊》主编周宇:像作者自己常说的: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