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学界.第十四辑.Vol.14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499104
  • 作      者:
    王廷信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廷信,2000年7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师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先生从事戏曲研究,2002年7月出站。2002年8月进入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完成山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锦笺记〉评注》、主持完成国家昆曲艺术抢救和保护工程规划项目《昆曲与民俗文化》,参与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大项目《中华艺术通史》明、清两卷的撰稿工作。已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民族艺术》、《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90余篇,出版独立专著《〈锦笺记〉评注》、《中国戏剧之发生》、《昆曲与民俗文化》等3部,参与出版专著《文学古韵园》、《20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卷》、《中国戏曲美学》等3部,编著《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主持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平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文化部科技专项项目《科技背景下的艺术产业模式研究》等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学界》以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为主要特色,同时兼及艺术学其他一级学科,力求站在学术前沿,集中反映观点新颖、资料性强、较为深入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艺术学界》将团结海内外学人,努力塑造富有原创性、前沿性、深入性的学术性格。本丛书已经连续出版十三册,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学类理论丛书的重要代表,形成了较好的学科影响和社会效益。
展开
精彩书摘
  建构与整合
  ——中国艺术史研究与西方艺术史理论
  ■常宁生
  摘  要  长期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能否与中国古代画学传统有机的结合
  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考察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学术体系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考察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向现代美术学的转型过程和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学术传统的交往与冲突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作者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术史研究必须走出并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迷障,完成中国美术史学科现代形态的转化与整合。
  关键词  画学  艺术史学  方法论  整合
  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学科在形成和发展中不断引入了西方近现代美术史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一方面使中国古代传统的画学向着现代学科体系的转化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同民族的学术文化传统和研究客体又各不相同。因此,外来学术理论体系能否与中国美术学传统有机的结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些研究中国美术史的学者坚持认为中国传统画学已自成体系,西学体系很难有效地解决中国美术中的一些具体个案问题;[1]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传统学术体系的封闭状态下美术史学研究很难有较大的实质性突破,中国美术学要想得到有意义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引入西方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大量译介西方艺术史学术著述的同时努力尝试将这些理论方法运用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实例(具体个案材料)上来。长期以来,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民族的和外来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一直在影响和控制着我们的学术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这些对立和冲突有时是潜在的,有时则是明显而激烈的。美术史研究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其领域内的前提理论以及讨论方式都与传统所使用者具有相当大的差别,20世纪以来的美术史研究的中国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出于传统和来自于西方的双重压力”。[2]在当今越来越开放的学术环境下,中国美术史研究是否能够回避西方学术思想和话语体系的影响而独立地存在和发展?如何才能走出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并确立现代形态的美术史研究学科体系,已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学学科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旨在考察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学学科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学术体系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考察中国传统画学理论向现代美术学的转型过程和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中国学术传统的交往与冲突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在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发展的设想和可能的方向。同时指出美术史研究必须走出并超越中西二元对立的迷障,完成中国美术史学科现代形态的转化与整合。
  一、 中国传统的画学理论形成和特点
  美术、美术史及美术学等概念在中国的引进和形成是二十世纪的学术现象。中国古代对绘画艺术的研究和论述一般以画学称之。画学之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即对古代和当时的绘画现象,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并从中总结出画史、画法、画理、画论等方面的规律,用以指导作画与评画。自东晋顾恺之撰写《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以及唐代张彦远撰写《历代名画记》以来,中国历代画家和学人所撰画史、画论、画评、画录、画迹、画跋等画学文献古籍卷帙浩瀚。此外,还有大量的画学文献,散见于其他的古籍之中。仅根据1998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谢巍先生所著的《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一书就收录了自汉代至清代的画学著作三千余种,这在世界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堪与匹敌。
  中国画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概念、话语和理论系统。而这个理论系统又是和中国传统的人文哲学思想和绘画实践密切相联系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画学理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及农耕文化的产物,因此基本上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天人合一)审美理想和价值倾向,并且创造了大量画学专门术语和概念,如气韵生动、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神仪在心、以形写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等。中国古代传统画学著述虽有其特点,并自成体系,但相对来说更偏重于史料的价值,许多画学著述基本模式为“画论+画迹+品评”,而美术史学的意义则极为不足。[3]秦仲文先生在其《中国绘画学史?序论》中谈及传统画学著述时指出,“综观所有的文字,虽各有它们相当的功用和价值,但是缺乏用史学方法将历代绘画起源发展、演变程序作为系统有组织的叙述。”尽管中国书画理论源远流长,但是直到接受西方学术的正面影响之前,始终保持着“好事者而为之”的超然姿态,而未曾作为独立自足的学科来对待。大量有关书画艺术及其思维方式的真知灼见,不是散落在浩如烟海的随笔漫话,只言片语之间,就是混迹于印象性、点评式、随笔式和写意化的简单陈述之中。即便像《历代名画记》那样的专门著作,也依然偏重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心得志趣的阐发,而不作西方那种逻辑的思辨的、体系性的分析演绎[4]。
  ……
展开
目录
学科前沿
周华斌        中华史前文明的太阳崇拜
艺史探幽
常宁生        中国艺术史研究与西方艺术史理论
刘吉平        氐羌遗韵:陕甘川毗邻区域祀神美术的文化渊源
付德雷        《申报》戏曲广告研究
艺理思索
顾聆森        昆曲腔律浅说
孙丽萍        不同剧种剧目移植表演规律之探索——以从昆到越为例
马琦玥        民族音乐学中国化研究的镜像
张硕          音乐引导想象疗法对提升希望的启示
刘伊蒙        与朱莉小姐谈海达
艺术美学
刘海          20世纪现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实践
裴萱          实践美学的“未完成性”及其后现代理论弥补
苏翔          《声无哀乐论》:一个音乐世俗化转向的文本
创意传播
姜春爱        中国传统戏剧的韩国传播路径-以戏剧节为中心
吴衍发        转型期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思考
李盼君        论电影《女巫布莱尔》的网络传播与营销
艺术设计
王颖          字体与图形设计信息互化解读方式
艺术教育
任也韵        音乐教学空间拓扑理论
陈玉洁 尚澎   南京市学前音乐教育改革现状调查与分析
会议综述
赵天为        2015年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婧文        2015年中国艺术海外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深切悼念于润洋先生
彩色插页
薛扬的绘画艺术
周缨的设计艺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