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两河流域群雄割据,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不过是一个时而依附这一邻国、时而向另一邻国称臣的蕞尔小邦,到第五代国王辛·穆巴里特时,其所统辖的范围长不过120余公里,宽仅30余公里。辛·穆巴里特的儿子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审时度势,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经过35年长期征战,最终统一了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对苏美尔的传统极为尊重,他视自己为太阳神沙马什“偏爱的牧羊人”。沙马什的使命是“让正义普照大地”。他在位40余年,勤于治国并有显著政绩,把王国推向了空前的兴盛和繁荣。他坚信能够“给臣民带来长久福祉”的唯一途径是实行法治,并基于此信念而编制了一部系统法典。这部以其理性和仁慈闻名于世的法典,是完整保存至今的最早成文法。
这部法典是20世纪初在伊朗境内发现的。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由丁·摩尔根率领的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发掘苏萨古城遗址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几天后,又发掘出了两块。将3块石碑拼凑起来,恰好合成一根椭圆形石柱。这个石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米。上部是一幅高65厘米的精致浮雕: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右侧宝座上,正将一支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一说即神赐的法典)授予恭敬站立着的汉谟拉比王;下部是用典型的阿卡德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法典分前言、正文和结语3部分,共3500行。可惜发现时已有7栏的条文被磨光了。幸好,在发掘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遗址时,从大量泥版文书中又发现了法典的部分抄件,终将石柱缺失的条文补全。
法典正文共282条,所列条目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详细规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至今给人以启迪。譬如,儿童和妇女不得被剥削和受穷,允许以交罚款赎轻罪,贸易交往必须开具发票,法官执法不公不仅要被罚重金,而且终生不得执法,等等。当然,这部法典毕竟产生于奴隶制社会,也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假如奴隶主把自由民的眼睛弄瞎了,只须赔偿一定数额的银子便可了事。而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则无须任何赔偿。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一旦奴隶主在手术时死了,医生要被剁掉双手。奴隶倘若不承认他的主人,就要被割去双耳。奴隶与自由民之间关系也不平等,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要处以割耳的刑罚。
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内部关系的。其中规定:“你挖了别人的眼睛,你的眼睛要被挖掉”;“你打掉别人的牙齿,你的牙齿也要被打掉”。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出处。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房子倒塌,砸死了房主的儿子,那么,建造这所房子的人,也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和水利设施的人要受到严厉处罚以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都要处死;如果违法的人在酒店里密谋,店主却没有把密谋者抓起来,则店主也要连坐处死。
有材料记载了这样一宗案例:有个叫乌巴尔的人,租种了义鲁姆家一小块土地。全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秋收。可是,庄稼刚收上来,义鲁姆就上门逼租了。富商伊兴杜姆也来索要欠他的500斤粮食了。乌巴尔交了租,还了债,再纳完各项捐税后,自己居然变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依照法律规定,他只得将妻子儿女交出充当债奴。不过,自由民沦为债奴者,以3年为限。
法典对商业给予特别保护和优待。商贩若在经商途中财货被抢,只要在神的面前发誓表示没有谎报,其损失可以由国家补偿。
法典还列有保护妇女儿童的专门条款。男人不可随意用手指妇女,否则便被认为是对该妇女的侮辱。如果无法证明被指的妇女有不检点的行为,这个男人就要在法庭上接受笞刑,还要把他的头发和胡须剃去一半。再如,只要妻子认为丈夫对她不好,或妨碍其自由,即可提出离婚。离婚后由男方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当然,这都是指的奴隶主和自由民,奴隶是不在其中的。
对于法典的内容,我们无法一一细述。毋庸置疑的是,这部距今3700多年前的完整成文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