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也说到郑国渠故事:“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日:……”关于“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事,张守节《正义》写到:“郑国渠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傍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以溉田。又日韩苦秦兵,而使水工郑国间秦作注溉渠,令费人工,不东伐也。”
《汉书》卷二九《沟洫志》沿袭《河渠书》的记载,而文句略有不同:“……其后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日:‘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日‘郑国渠’。”对于所谓“欲罢之,无令东伐”,颜师古注:“如淳日:‘息秦灭韩之计也。’师古日:‘罢读日疲,令其疲劳不能出兵。”’对于所谓“中作而觉”,颜师古注:“中作,谓用功中道,事未竟也。”对于“渠成而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颜师古注:“注,引也。阏读与淤同,音于据反。填阏谓壅泥也。言引淤浊之水灌咸卤之田,更令肥美,故一亩之收至六斛四斗。”
《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记载,秦王政元年(前246),“作郑国渠”。宋人吕祖谦《大事记》卷六据此以为“作郑国渠”在“秦始皇帝政元年,魏安釐王三十一年”。《大事记解题》卷六在“因名日郑国渠”句后写道:“始皇虽少,而其谋国者乃如此。”清人马骕《绎史》卷一四八《秦并天下》“(秦王政)十年”条下写道:“《通鉴》载于元年,然以《秦纪》考之,似宜在是年。”然而分析当时形势,似以《六国年表》的记录比较合理,《资治通鉴》的“载于元年”处理是正确的。
宋人刘一止诗《再用韵呈允迪秘监江子我郎中》二首其一写道:“曾见雄风追楚赋,尚堪雌霓读《郊居》。愿公先卜嵌岩隐,秦利宁忘郑国渠。”①末句突出强调了“郑国渠”于“秦利”的意义。又韩元吉《周彦广待制挽词》:“淮海欢腾《五袴歌》,政声京兆益中和。邺侯井在功堪纪,郑国渠成利更多。”①所谓“郑国渠成利更多”,以为其功效超过其他水利工程的判断,是正确的。明人沈炼《赠葛仪封堤成二首》其二:“郑国渠成千里完,葛公堤就万人欢。鱼惊浅浪穿花度,鸟羡微波隔叶看。”②王鏊《舟次张秋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诗又写道:“长堤十里隐如虹,来往行人说武功。洚水突来无兖济,铁牛屼立尚西东。淇园竹下人初骇,郑国渠成运自通。读罢穹碑人不见,北来冻雨洗寒空。”③所谓“郑国渠成千里完”,“郑国渠成运自通”,可以理解为“郑国渠成”利润“千里”,秦国的国“运”亦因“郑国渠成”而自然通达畅泰。张念祖《中国历代水利述要》于是以“郑国开渠利秦”作为工程的总结概括。④郑国渠工程的成就及其对于政治和经济的意义,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对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完成统一大业有着直接的关系”。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