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艺术概指主流艺术以外的艺术,通常以另类艺术形式体现出来,也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多边缘艺术也逐渐成为主流艺术。
《当代边缘艺术20家》由吉·达勒维、洛翰、让·弗朗索瓦·赫尔主编,主编之一GuyDALLEVET为里昂边缘艺术协会主席,在全球边缘艺术界享有盛誉。书中收录了20位著名边缘艺术大家的作品,其中19位来自法国,1位来自中国。
大部分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均为首次发布,中国艺术家周惠明的作品近年来在世界边缘艺术领域颇受关注。
《当代边缘艺术20家》首次将边缘艺术引入中国,具有超越时空、走在艺术前沿的重大意义。
边缘是一种视野——评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边缘艺术20家》
新年伊始,上海大学出版社向国内艺术界重磅推出了《当代边缘艺术20家》,展现了超越时代的边缘艺术精品,堪称边缘艺术在中国的开山之作。这是继《原生艺术手册》之后,上海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又一本高端艺术图书。本书旨在发掘并传达艺术家的最本真的创作,关注并尊重边缘艺术者的人性权利。
“边缘”与“主流”,是一对充满争议的主题。相比经过学院派长期练就,重在描绘现实生活场景的主流艺术而言,那些处于其对立面的边缘艺术,则是自然流露的、隔绝于所有社会与文化影响之外的、“天然去雕饰的”的艺术。边缘艺术既不由它的接受者的多少来决定,也不取决于接受者的身份地位。边缘艺术以其所包含的开放、包容、变幻、活力、创新的内在精神而呈现出无可替代的精彩,它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边缘艺术也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
《当代边缘艺术20家》汇集了中法20位顶尖边缘艺术大家的作品。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周惠明先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艺术家。本书首次将边缘艺术引入中国,具有超越时代、引领艺术发展的重大意义。“边缘”一词在我国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边缘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尚不被理解和认同,还处于艺术的边缘地位;二是边缘艺术家的生存状况艰难,尚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三是国内受众对“边缘”一词普遍存在误读,认为边缘就是层次较低的、没有内涵的,这是一种主观偏见。我国的边缘艺术家一直被排斥在主流艺术圈子之外,并且经济条件堪忧,时常徘徊在生存与创作的两难境地,这与“边缘艺术”在国外早已为人普遍接受并深受推崇相去甚远。不论是从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号称世界上最主流的边缘艺术节庆活动的英国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还是法国里昂每两年举办一届的边缘艺术双年展,国外边缘艺术家及其作品都备受关注,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边缘艺术已逐渐获得主流地位,并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犹如一头困兽,迷失于主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创新举步维艰,它亟须一种革命性的、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念去超越它所固有的模式化的窠臼,实现艺术体系的新生。《当代边缘艺术20家》的推出,正是给予了中国当代艺术界这样一种现实观照。书中20位边缘艺术家,大胆而充满了艺术的叛逆精神,因此,本书不仅仅展现了一件件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更传达了“艺术必须重视对未知规则的大胆探索”这一理念。书中既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的个体特性,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即对人性的最自由、最透彻的表现。
可以说,本书为中国艺术家打开一扇眺望法国边缘艺术的视觉之窗,让这个最富艺术气质的国度以及这个国度中最引人入胜的边缘艺术,为中国艺术家支撑起一片创意的天空。这20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了当代艺术领域的架上绘画、装置、新媒体等各个门类,以各自强大的观念,表达对社会的深切思考;以艺术家独有的敏感和卓越,将人性中倏忽而过的感受提点清晰。其实,边缘艺术从来不曾离我们的生活、离我们的心灵很遥远,它们也从未真正偏离过“主流”艺术界,欣赏优秀的边缘艺术作品,能成为繁华都市生活中一餐活色生香的美食,特别之处在于它清醒了人们对“边缘”一词的理解和包容。
可喜的是,这些被打上“边缘艺术”烙印的艺术形式正在向“主流”位移。这正如同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向世界的“主流”位移,这种潜在的转变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边缘艺术并非态度、并非立场、并非倾向、并非意识——边缘是一种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