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性功能性的命名
一 域外源流
1.1.“观念学”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及其第一次转向
1.2.“虚假意识”与意识形态理论的经典形态
1.3.意识形态概念的泛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境况
1.3.1.“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诞生与意识形态概念的中性化
1.3.2.“总体意识形态”概念与知识社会学
1.3.3.无边的“意识形态批判”与法兰克福学派
1.3.4.“生产性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主体“传唤”
1.3.5.所谓“意识形态的终结”
1.4.艺术社会学及文艺与意识形态之关系
二 国内论争(1979年以来)
2.1.众说纷纭的文艺意识形态学术论域
2.1.1.“文艺是意识形态但不属于上层建筑”观点的提出
2.1.2.“意识形态”概念的词源学探讨
2.1.3.“文艺具有意识形态性”同“文艺是意识形态”的分离
2.1.4.并不一致的“文艺是意识形态”说
2.2.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
2.2.1.“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与发展
2.2.2.“文艺学第一原理”的核心关键词
2.2.3.从概念的质疑到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学派性分歧
三 问题考证(1919一1979)
3.1.陈溥贤、李大钊与五四时期的“意识形态”概念
3.1.1.汉语中最早的“意识形态”一词即今天所说的“社会意识形式”
3.1.2.“意识形态”概念被扩大,并不只是个别现象
3.1.3.“观念形态”也并不能等同于现在的“意识形态”
3.2.“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命题的形成与流播
3.2.1.文学观念的变迁与文学界说方式的变化
3.2.2.“意识形态”的意涵流变与文艺“意识形态”说的形成
3.2.3.“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本然”还是“应然”?
3.3.中国文艺理论教材中“文艺是意识形态”说的形成和确立
3.3.1.“意识形态”、“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的混同由来已久
3.3.2.所谓“文艺是意识形态”,开始指的就是“意识形式”
3.3.3.把不同语境不同文本中的“意识形态”一词等同,实属想当然
3.3.4.如何面对“意识形态”概念现时的含混状态
附录
1.马克思、恩格斯涉及“意识形态”一词论述摘编
2.当代中国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相关论文年表(1978—2008)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