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进入电力时代,这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促使技术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电力的应用并非直接来源于生产,而是来源于科学实验。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成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经过了几十年,到19世纪70年代才制成了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和电动机;80年代,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出现了电力照明;19世纪末,又出现了无线电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对工厂的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促进了技术教育的发展。以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为例,在19世纪20年代,英国孕育了其历史上伟大的教育运动——建立机械工业学院(mechanics'institutes),在我国也把它翻译成技工学校。但当时的这类学校的办学者对其特殊的作用并未有很清醒的认识,使得这类学校一度陷入困境。“这类学校在经济波动中起伏不定,忽好忽坏,当就业情况好时,它们兴旺发达。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政治学明显比自然科学更重要时,它们就失去了活力,因为技工学校的方针不是去探讨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有关政治问题或经济的问题。”①采取这种方针并不奇怪,因为当时大多数的技工学校都是由富裕的制造商或商人积极主动创办的,他们对政治激昂的情绪并未给这类学校带来好运,相反,这种热情未能持续多久,到1830年,技工学校就陷入了困境。技工学校在当时陷入困境和衰败一方面是办学者没有明确到“学校的目标是教会工人(干什么学什么)掌握那些他们在工作中会用到的科学原理;让他们了解这些科学原理实际的应用,以及怎样学以致用;使他们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并有能力对工作进行改造;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中提升自己,使业余生活过得既体面又愉快。”②授课内容很少与工人每天的工作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当时条件下缺少作为技术教育基础的初级教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