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琼学术文选 <格萨尔>史诗求索》:
1905年印度加尔各答出版的下拉达克本《格萨尔王传》,1716年北京刻板的蒙文七章本《格斯尔传》两种版本中有关章节来看,《加岭》应属于第二种情况,即是由文人记录了民间艺人的唱本以后,再进行加工整理成书的。为什么呢?《加岭》的故事情节,在下拉达克本中已初具雏形。下拉达克本是主要根据一个十六岁少女的口头说唱记录整理成书的。另外,在北京刻板的蒙文七章本中也有与《加岭》情节类似的一章,从这两种不同地区、不同版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基本相同这一情况来看,这一故事早已在民间流传。从流传的地区来看,从祖国的北方流传到遥远的拉达克地区。靠口头传播得如此辽远,如果没有相当长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肯定,这一故事早已口头流传于民间。《加岭》云南德钦本是在民间口头唱本的基础上,由文人记录加工整理而成的。那么,这种本子是在什么时代被人加工整理成书呢?这就必须对该书进行必要的探讨,才能确定其成书的时代。
时代留下的印记
如果按《加岭》的故事情节来说,这一故事应当发生在藏历第二绕迥阳铁虎年至阳土狗年共八年的时间里。时当宋徽宗大观四年至政和八年(1110—1118),亦即格萨尔五十岁至五十八岁的八年中。这是按这一史诗中《霍岭大战》(两种本子)、《北地降魔》、《岭·格萨尔传》及其他有关资料中记述格萨尔生于藏历第一绕迥阳铁鼠年之说推算的。如按《英雄诞生之部》中记述格萨尔生于藏历第一绕迥阳土虎年的说法,故事则当发生在上述年代以前的22年至14年之间,即公元1088年至公元1096年。但我们知道,《加岭》是文艺作品,不是历史的刻板记录。上述年代是否真的发生过这种史实还难以确知。但从史诗中有格萨尔和北美、德国战争的分部本来看,有的分部本是后人假托格萨尔之名写成的。《加岭》也许就是属于这类本子。这一故事即使是史实,也是艺术化了的。所以上述年代绝不是《加岭》口头唱本产生的年代,也不是此种文字版本成书的年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