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7079
  • 作      者:
    梁冬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梁冬丽,女,1978年生。百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明清小说。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典小说有许多不被西方小说文体兼容的民族特质,如“有诗为证”,这是中国古典小说“诗骚”传统的标志性特征,需要认真研究以正本清源。《话本小说与诗词关系研究》选择“有诗为证”代表性文体一——话本小说作为切入点,立足于话本小说文体的本身,研究“话本小说”与所引入“诗词”的“关系”,而非话本小说中的“诗词”。力图全面、多角度地分析话本小说与引入诗词的纵向发展脉络和内部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独特性所在。话本小说与所引入之诗词,确实在体制、编创方式、叙事方式变更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离一合一离”之轨迹。
展开
精彩书摘
  话本小说继承了“说话”的敷演方法,其中“据事随意演说”成为核心的编创方式。“据事”即是讲述的故事有根据,或者是据现成的材料讲说,而“说话”的艺术要求之一是使人相信“事有源流”。具体敷演的时候就要“随意”,随讲说者的“意图”来捏合故事与材料。宋元话本多用这种方法改编现成的故事。在选取好故事底本之后,再从分类素材《醉翁谈录》、《绿窗新话》、《草堂诗余》、《花草粹编》等拈来诗词及其他材料,以增饰细故,通过“状以骈俪、证以诗歌”手段以博笑噱。可是因为宋元话本还残留着“小说”家痕迹,所以在捏合诗词时,外在特点是程式化,内在结果是捏而不合,致使宋元话本引入诗词非常粗糙,甚至出现错误、重复、雷同的现象。明末拟话本在宋元小说家敷演故事的基础上,完善了改编方式,且捏合诗词的手法也日益成熟。首先是改造旧篇时对原有诗词按需要进行增、删、改、易,在加工素材时,按需要在原有素材引诗的基础上补充完整,使引诗方式符合体制完善的需要,这时候引诗方式处于整饬化状态。正因为编创者多是相对独立的文人或者文人型书商,在编创小说、捏合诗词时倾注了更多的个人心血,融入了更多编创者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独创倾向,所以编创方式呈现改编向独创过渡的趋势。明末开始,特别是清初以来,话本小说编创方式进入独创时期,编创者多为文人,才力不同,气质又各具特点,所以引入诗词处于个性化时期。且这时期的话本小说“垂教诫、好评议”,所以诗词的引入重引适合用于议论的俗化的近体诗词,不少诗词明讲“道”、“理”,却暗藏“情”、“色”,出现编创意图与艺术效果相去甚远的现象。
  编创方式与引入诗词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依赖诗词捏合、促使改编为主的宋元话本敷演故事得热闹与久长,再发展到从改编走向独创的明末拟话本利用增删改易与补充完整的诗词引入手段来满足“适俗”、“导愚”需要,再到以独创为主的清代话本利用明讲“道”、“理”,暗藏“情”、“色”的诗词来创作,呈流动的线性过程。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话本小说体制演化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话本小说体制前源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宋元话本体制确立与“有诗为证”的程式化
第三节 明末拟话本体制完善与引诗的成熟
第四节 明末清初拟话本体制变异与引诗的失范

第二章 话本小说编创方式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程式化:据事改编宋元话本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整饬化:改编向独创过渡拟话本的诗词引入
第三节 个性化:独创话本小说的诗词引入

第三章 话本小说叙事方式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抒情性诗赋如何融入叙事性小说
第二节 多赋赞:用于描写、抒情
第三节 多近体诗:用于评论
第四节 多签词偈语:用于情节设置

第四章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叙事模式转型时诗词引入的趋势
第二节 内引诗词增加与模式化情节
第三节 外引诗词缺失与叙事笔记化回归

第五章 话本小说文本变易与诗词的引入
第一节 随意删削:选本的诗词引入
第二节 各行其是:同题改编的诗词引入
第三节 不可复制的“有诗为证”:海外翻案的诗词引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明代话本、拟话本小说
附录2 清代拟话本小说
附录3 话本小说诗词体裁、数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