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46010
  • 作      者:
    赵莹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赵莹,任职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专业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文学比较;围绕《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进行过深入学习与研究。参加编著和翻译的作品有《中日古典文学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东亚诗学与文化互读》(中华书局,2009年)、《日本当代小说导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在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白话小说《三国演义》自江户时代输入日本,就不断被翻译、仿作、再创作,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与日本文学互为影响,推动多次“三国热”席卷日本文坛,同时带动日本学界《三国演义》研究的深层次发展。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分为10章(包括绪论),围绕上述内容,站在中日文化关系史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方法,对《三国演义》与日本文学和文化的关系进行系统地梳理,评述和研究,探索中日文学交流的轨迹。首先以译本和再创作版本为中心,深入研究《三国演义》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文化过滤,所反映的时代特色,所表达的日人情怀,从一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成适合大众阅读的日本现代小说的过程。其次以人物研究和版本研究为中心,阐释日本学界《三国演义》研究的大众化和日本化等特性。最后以日本视觉系《三国演义》为中心,提供观察《三国演义》的新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
  以孔明之死作为全书的结束,这种整体结构布局的改变也意义深远。吉川将小说的结束设定为到孔明死为止,符合现代小说的结构布局,符合故事的完整性,更符合读者的欣赏习惯,因此这种改变获得了成功,也被后来者效仿。柴田炼三郎的小说《三国志》,虽然不是写到孔明之死,但是也按照自己的理解,只写到孔明向后主呈上出师表,从成都出发的情节,结束了整个故事。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也以孔明之死结束全书。另外,受到吉川这种按照现代小说和现代日本人的理解来删增情节的方式影响,柴田还放弃“桃园结义”的情节,因为初次见面的三人就结成情谊深厚的兄弟关系,普通日本人是无法理解的。同样放弃这个情节的还有北方谦三,他在创作小说《-国志》时做了同样的处理。既然可以以孔明为中心,那么以曹操为中心也是可以尝试的,三好彻的小说《兴亡三国志》就是以曹操死结束全书。同样的道理,伴野朗也尝试以吴国开头以吴国结束,以吴国为中心创作了《吴·三国志》。这些作品所尝试的改变都获得了相应的成功,反映了日本作家的理解和偏好。
  加入虚构人物为再创作出力。吉川的另一个创意,就是为刘备身边增加了白芙蓉这个人物,她是刘备的恋人,二人上演了英雄美人的凄美爱情故事,弥补了《三国演义》阳刚气过重的缺憾。这样的增补很符合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所以后来者多有借鉴。柴田《三国志英雄在此》完全按照吉川的设定增加了白芙蓉,同样将关羽的身份设定为私塾先生。增加人物的目的无非是满足作者的创作需要,需要添加爱情描写就加入白芙蓉般的人物,需要贯穿故事情节的,就像陈舜臣那样加入少容,需要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和作品中人物思想的,就如三好彻那样加入郑钦,这倒是非常简便的方法,吉川的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好创意。
  伴随日本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达,带动了大众小说的兴起,采用报纸、刊物连载小说,成为一种新形式。作者可以边创作边发表,读者可以边欣赏边评论,是作家与读者之间在创作过程中互动的绝佳方式。吉川英治就开启了《三国志》连载的新时代,效法的有柴田炼三郎《英雄在此》(1966-1968)和《英雄:生还是死》(1974-1976)(后将两部作品合并为《英雄三国志》)、陈舜臣《秘本三国志》(1974-1977)、宫城谷昌光《三国志》(2001-2013)。
  吉川《三国志》除了对日本的《三国志》、《三国演义》的研究和再创作影响深远以外,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掀起了日本的三国热潮,这股热潮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还波及到视觉系的各个方面。著名漫画家横山光辉的60卷本漫画《三国志》就是以吉川《三国志》为底本的,横山光辉从中学时代就开始阅读吉川版《三国志》,后来看到准备高考的弟弟都不舍得放下手中的《三国志》,他发现了《三国志》的巨大魅力,并以此契机,开始了漫画版《三国志》的创作,从开头的白芙蓉出场始,基本是吉川《三国志》的漫画化。如果说吉川《三国志》是面向成人的成功作品,那么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就构建起了孩子们的三国世界,它们共同加速了日本的“三国热”。除了漫画,孩子们还会沉浸在游戏的世界。日本游戏制造公司光荣社的系列三国游戏中,1989年的《三国志Ⅱ》也会见到芙蓉姬这个人物,看来吉川的影响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是一般三国作品可以匹敌的。说到视觉系三国,日本NHK电视台的《人形剧三国志》也不得不提,1982年开始在电视上播放的这部人偶剧,虽然不能找到直接受吉川影响的证据,但是全剧以孔明之死终结,应该也是源于吉川版《三国志》的创意。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国演义》跨国演绎的肇始
第一节 《三国演义》传入日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初译本及对江户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三国演义》与时代转型

第二章 吉川英治的现代小说《三国志》
第一节 日本版《三国演义》的诞生
第二节 现代小说形式下的创意
第三节 吉川版《三国志》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 借《三国演义》反思战争
第一节 柴炼《三国志》——战后虚无主义
第二节 陈氏《三国志》——和平主义
第三节 花田清辉《随笔三国志》

第四章 借《三国演义》抒发日人情怀
第一节 林田慎之助《人间三国志》
第二节 北方谦三的写实主义《三国志》
第三节 三好彻以曹操为中心的《兴亡三国志》

第五章 借《三国演义》发挥创新和想象
第一节 个性《三国演义》的时代
第二节 宫城谷昌光争议中成就《三国志》
第三节 以吴国为中心的《三国志》

第六章 忠实《三国演义》的译本
第一节 直译本及译者的汉学修养
第二节 翻译《三国演义》的各种准备
第三节 翻译中的具体问题

第七章 《三国演义》人物研究
第一节 说不尽的三国人物
第二节 日本文学中诸葛亮形象的嬗变
第三节 日本学人通过诗文重塑曹操形象

第八章 《三国演义》版本研究
第一节 《花关索传》发现以前的版本研究
第二节 《花关索传》的发现和研究
第三节 《三国演义》版本研究热潮
第四节 中川谕的《三国演义》版本研究

第九章 《三国演义》在日本的视觉盛宴
第一节 日本的动漫《三国演义》
第二节 超级歌舞伎《新·三国志》
第三节 人形剧《三国志》
附录:燕人燕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