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研究(第九十三辑)》:
长久以来,传统剧目在“推陈出新”的创作理念下,以脱胎换骨的改编来标示其成果。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新的文化语境下,戏曲界提出要敬畏传统,因而,原汁原味地保留传统剧目的理念盛行起来。这就给戏曲人提出一个尖锐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即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之间走好平衡木?
改还是不改纠结着戏曲舞台的主创人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单的道理,在戏曲界却变得不那么简单,因为,哪样是原汁,哪种是原味,无从考究;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分不清楚;该取哪部分,该去哪部分,各执一词。但针对传统剧目有两部分的改编已达成共识,一是原本芜杂,精华糟粕杂陈,主题思想陈旧落后,如莆仙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只改动了几句唱词便改变了原本的基调:二是篇帙浩繁,难以在今天的舞台上原样呈现的,如三本《牡丹亭》、四本《长生殿》、上下本《西厢记》在昆曲舞台上成功呈现,是改编者智慧地将原本浓缩而成的精品。
尊重传统不等于故步自封,传统剧目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是客观事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名反对推陈出新是不可取的。当然,既保护了遗产,又为遗产增加了积累,在传承与发展之间走好平衡木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北京市河北梆子团团长王洪玲说:“剧团目前的发展的大方向是与时代同步改良和发展,不管是老戏的基础还是新戏的创作,都在力求更贴近时事生活和当代意义。所有的梆子演员都希望河北梆子的市场能日益红火,但若纯粹为了追求现实利益而舍弃梆子戏中的一些传统,则只会加速河北梆子的艺术精神的衰落。”因此,找到传统戏曲与当代人审美取向中的共性,使传统戏曲在年轻人当中传承下去,戏曲才有未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