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the revolutionary decade that gave the world impressionism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0140683
  • 作      者:
    (加)罗斯·金(Ross King)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工作室(分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罗斯·金对这场意义重大的艺术运动进行了一丝不苟的研究,把重点放在了两位重要的但也是相互对立的先驱者——埃内斯特·梅索尼埃和爱德华·马奈的故事上。埃内斯特·梅索尼埃是19世纪中期受赞赏的画家,因致力于创作像照片一样写实的以拿破仑战争场景为主的绘画作品而举世闻名;相反,马奈则总是因自己不拘一格的画风和充满情欲色彩的主题而遭到嘲笑。在马奈的一生中,他几乎没有在与世人的斗争中获得过什么胜利,不过他靠自己的画笔开拓了一条与停滞不前的学院派风格迥异的道路,最终赢得了艺术的未来之战。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斯·金,是一位广受赞誉、著有多部畅销书的作家,著有《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莱昂纳多和最后的晚餐》《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马基雅维利:权力的哲学家》及两本小说《藏书票》和《多米诺》。他生活在英格兰的牛津郡外。

 

译者简介

冯璇,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毕业,曾在出版社从事版权工作,现在专门从事翻译工作,已经翻译出版了《郁金香热》《美第奇家族的兴衰》《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印加帝国的末日》《《皮毛、财富和帝国》》等作品。荣获2018年度书业翻译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内战正酣之时,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另一场革命也爆发了——在巴黎的工作室里:一群艺术家在法国艺术机构的蔑视和嘲讽之中,展示了他们的第一批画作,而这些印象派的画作会成为历史上受欢迎的艺术品。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次艺术运动产生如此大的争议。它诞生的故事和在画布上的登台亮相,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而当时整个社会都成为一个战场。作者在解释了这次运动如何重构了历史和文化,并在全世界产生共鸣。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力作。

——黛安娜·约翰逊(Diane Johnson),《纽约时报书评》

引人入胜……罗斯·金对于第二帝国文化政治的把握深入透彻,他的机智和对细节的取舍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让人对这本书拿得起,放不下。

——弗朗辛·迪·普莱西·格雷(Francine du Plessix Gray),

《洛杉矶时报书评》

金的写作风格非常抓人,他的内容建立在一丝不苟的研究之上,所以才能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关于艺术的政治和政治的艺术如何相互交织的细节图。

——苏珊·伦斯(Susan Lense),《哥伦布电讯报》  

连画家们也会钦佩金利用时代为背景,衬托画面突出位置的艺术家形象的手法。

——埃德·诺瓦克(Ed Nawotka),《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

(《印象巴黎》)文笔优美、内容丰富,充满奇闻轶事和史实介绍,正是这些因素让金的《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成为畅销书,让《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成为美国国家书评人奖入围作品……如果这部生动鲜活的作品引发了人们对梅索尼埃的重新关注,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意外。

——查尔斯·马修斯(Charles Matthews),《旧金山纪事报》


展开
精彩书摘

1863年1月的某个阴云密布的日子,世界上最富有、最广受赞美的画家让-路易-埃内斯特·梅索尼埃(Jean Louis Ernest Meissonier)穿上一身拿破仑·波拿巴的制服,冒着风雪,登上了自己位于普瓦西(Poissy)的宅邸顶部的露台。

普瓦西是一个人口略超过3000的镇子。它位于巴黎西北11英里之外,坐落在塞纳河上一个U形弯的南岸,在从圣拉扎尔火车站(Gare Saint Lazare)到诺曼底海岸边的铁路沿线上。镇上有一座12世纪时的教堂和一座同时期建造的桥。每周在这里举办的牲口集市能为巴黎的肉店提供货物,但是每到周二,古老的街道上就会堆满牲口的粪便。年代久远的圣路易小修道院(priory of Saint Louis)几乎就是普瓦西全部的名胜了。围墙之内的修道院曾经是多明我会某个宗派的修女的住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修女都被驱逐了,而修道院的建筑不是被拆毁就是被卖给了私人买家。不过,围墙之内还矗立着一座带尖塔的教堂,其长度接近100码。教堂旁边有一座宏伟的房子,房子带有多个阳台、老虎窗和铺着粉色瓦片的烟囱,这栋建筑有时被人们称为“大宅”(Grande Maison)。

过去2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埃内斯特·梅索尼埃就住在这栋大宅里。48岁的他个子不高,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容易给人一种自命不凡的印象。有观察者描述他“丑陋、矮小、刻薄,是男人中的渣滓”。梅索尼埃的一位朋友则把他形容成一位体操老师——实际上体格结实的梅索尼埃对运动很感兴趣,而且小有成就。他总是天不亮就起床,骑马在乡间狂奔,或到塞纳河中游泳,再或是找个人作为对手练习击剑。只有在锻炼了一两个小时之后,梅索尼埃才会回到大宅的画室里,有时甚至连马靴都不换掉。他每天要在画室里待10~12个小时。画架上的那些精确无误、细致入微的杰作就是他名望和财富的来源。

1863年时,无论你如何描述梅索尼埃的名望和财富都不会有夸大其词之嫌。一个跟梅索尼埃同时期的人宣称:“在他以前,从没有哪位法国画家享受过这么高的赞誉,也没有哪位画家的作品如此受追捧,更没有哪位画家的物质利益如此有保障,因为他画的任何一幅作品都会有人出高价购买。”在法国,其他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开出梅索尼埃所要求的天价或引发和他一样大的公共关注。每年在香榭丽舍宫(Palais des Champs-Élysées)举办的巴黎沙龙(Paris Salon)艺术品展览都会展出梅索尼埃的作品。由于围在其画作前的参观者太多,主办方不得不特别安排一名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避免观众为了欣赏他的最新作品而靠得太近。像詹姆斯·德·罗斯柴尔德(James de Rothschild)和欧马勒公爵(Duc d’Aumale)这样的富有的收藏家都会收藏梅索尼埃的画作,投资他的作品被证明是获利丰厚的经济活动,据说梅索尼埃的签名几乎和法兰西银行的一样值钱。一位瞠目结舌的艺术评论家称:“他的作品价格高得吓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埃内斯特·梅索尼埃梅索尼埃不仅能在拍卖行中大获成功,还总会获得评论家的一致好评,甚至连他的同行们都对他尊崇有加。这实在太不同寻常了,因为艺术界一直是一个充斥着野蛮竞争和无聊嫉妒的环境。欧仁·德拉克鲁瓦(Eugène Delacroix)曾对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预言:“他(梅索尼埃)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中无人能够匹敌的大师,我们所有人之中,他的作品一定是最有可能流传于世的!”梅索尼埃的另一位朋友、作家小仲马称他为“代表法国的那个画家”。如一份报纸令人激动地报道的那样,他就是“我们的时代中最有名望的艺术家”。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在梅索尼埃家

第二章 现代生活

第三章 完美的诱惑

第四章 维多琳小姐

第五章 天才之梦

第六章 青春的无畏

第七章 眼花缭乱的帆布迷宫

第八章 维纳斯沙龙

第九章 傻瓜的风暴

第十章 著名的胜利

第十一章 年轻的法国人

第十二章 评审

第十三章 M展厅

第十四章 天上掉馅饼

第十五章 污秽肮脏的泔水

第十六章 丑陋的使徒

第十七章 委拉斯开兹大师

第十八章 杀手评委团

第十九章 莫奈还是马奈?

第二十章 剑光一闪

第二十一章 奇妙、奇观和奇迹

第二十二章 朋友的葬礼

第二十三章 马术表演

第二十四章 新人的沙龙

第二十五章 在海边

第二十六章 贝尔特小姐

第二十七章 腾空飞驰

第二十八章巴蒂尼奥勒的野猪

第二十九章 好高骛远

第三十章 普鲁士恐怖

第三十一章巴黎的末日

第三十二章 血之狂欢

第三十三章 艰难岁月

第三十四章 引起纷争的金苹果

第三十五章 一枚金戒指

第三十六章纯粹的哈勒姆啤酒

第三十七章 超越完美

第三十八章 解救巴黎

尾声 最后的润色

政治事件时间表

致谢/注释/参考文献/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