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十部小说及其作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113621
  • 作      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毛姆向读者推荐的世界十佳小说书单--文学创作的十堂"大师课"
  ◆十位殿堂级作家人物传记,褪去名人光环,呈现他们真实无妄的人生
  ◆毛姆从小说家的视角剖析十部著作的成败利钝,文学爱好者不容错失的经典阅读指南
  ◆初版面世后,畅销逾70余年,原文直译无删减,力求还原毛姆毒舌、犀利的笔韵

  ◆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任何一个端庄的女人都该在结婚前读读这本书。
  ◆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敏锐的洞察、犀利的讽刺和机智的文字让平凡之事变得不平凡。
  ◆司汤达与《红与黑》:生活的起伏让他阅尽人生百态,这是令很多小说家求之不得的财富。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他是一个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称之为天才的人。
  ◆查尔斯·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它是基于生活的幻想之作,其中的快乐与忧伤,都来自于一个具有生动想象和柔软情感的作者的回忆与希冀。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人性的愚昧对他来说有种令人作呕的扭曲魅力,他以揭露人性丑恶为病态的乐趣。
  ◆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白鲸》:必须承认,梅尔维尔为了折磨读者,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我想不出还有哪本小说能有这样强烈的痛苦、狂喜和放肆之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他在这段描写里表现出的力量,甚至在落笔成文后,也对自己的文字心惊胆战。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伟大的小说或许还会出现,但绝没有一部能像《战争与和平》这样。

展开
作者简介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
  小说家,剧作家
  毕业于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后弃医从文
  在现实主义文学没落期坚持创作,并奠定文学史上经典地位
  倡导以无所偏袒的观察者角度写作,包容看待人性
  1946年,设立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年轻作家
  1952年,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54年,被英国王室授予CompanionofHonour称号
  1965年12月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

  经典作品
  《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
  《叶之震颤》(1921)《面纱》(1925)《刀锋》(1944)

  译者简介:
  张乐
  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作品
  《人性的枷锁》《绝对自控》

展开
内容介绍

  
  1945年,毛姆应《红书》杂志的请求,列举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书单,并附上十篇周到的推荐理由。书单出刊后不久,便引发了读者热烈的反响,《十部小说及其作者》由此诞生。
  七十余年过去,毛姆推荐的世界十佳小说已然成为文学殿堂不朽的经典,而他撰写的这本评论集,也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一代代读者视为文学阅读的入门指南。

展开
精彩书评

  
  ◆20世纪*棒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之一。--《先驱报》
  ◆他是当代作者中对我影响很深刻的,尤其是他直述故事的能力令我非常羡慕。--乔治·奥威尔
  ◆这段时间我又重读了一遍毛姆。--村上春树
  ◆毛姆的风格非常坦荡。--王安忆


展开
精彩书摘

  
  小说的艺术
  我想来跟读者讲讲这本书里收录的文章是如何写就的。那时我人在美国,一天,《红书》杂志的编辑问,能否列个心目中世界十佳小说的书单?我照他说的做了,也没再多想什么。这书单自然是武断的。我大可以再列十本毫不逊色只是风格不同的书,并附上十篇周到的推荐理由。就列书单这事来讲,一百个爱好文学、熟读经典的人怕是能举荐二三百部小说。但我想,本书中提及的十部作品应该在大多数人的选择中都占据一席之地。精彩小说不计其数,各人自有喜好也在情理之中。一部小说会对某个人有特定的吸引力,即使是善断之人也会不吝赞美之言,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也许是阅读当下适逢感情细腻,易感同身受;也许书中某个主题或场景正中其好,独有深意。我能想象,音乐的狂热爱好者会视亨利·汉德尔·里查德森的《毛里斯·盖斯特》为十佳小说,而五镇当地居民则会着迷于阿诺德·贝尼特对本地风土人情的细致描写,所以把《老妇人的故事》列到推荐书单里。这两部小说都非常出色,但若说称得上世界十佳恐怕还是欠缺些客观的判断。读者的国籍会使他格外偏向某些作品,夸赞之词也难免言过其实。十八世纪时,英国文学在法国广受欢迎,但再后来直到今日,法国人对其国土范围外的文学作品兴趣寡然。因此我想一个法国人除非格外博闻广识,否则是不会像我一样将《白鲸》奉为十佳小说的,《傲慢与偏见》也是同理。然而,他自然会喜欢拉斐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这部小说的确非常精彩:它堪称感伤主义佳作,也许算是第一部心理小说。故事感人至深,人物刻画丰满;文笔细腻突出,而篇幅不长,这点格外令人欣慰。小说描写了法国学生人人皆知的宫廷生活,读过高乃依和拉辛剧作的人对书中营造的道德氛围不会陌生。它与法国历史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密切相连,是法国文学黄金时期最熠熠生辉的贡献之一。即便它有这些优点,英国人读来仍会觉得书中人物言谈做作,不近人情,对话也稍欠生动,行为则不可理喻。我并不是说这种看法是对的,只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永远不会把这部作品列为十佳小说。
  随这份书单还附了一篇写给《红书》杂志的简短评论,我在其中提到:聪明的读者倘若掌握了跳读的艺术,便能充分享受阅读之乐。一个理智的人不会拿阅读小说当成任务,这不过是消遣罢了。在书中人物间自寻乐趣,看他们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行动,命运几何;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并设身处地地代入其生活之中。他们的人生观和对人类未来这一伟大主题的思索,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行动表现出来,都会在读者心里激起或讶异,或喜悦,或愤怒的情绪。但读者本能地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一路坚定追随,好似猎犬跟踪着狐狸的足迹。有时,由于作者的失误,他不慎失去线索,但兜兜转转总能再绕回来。这就是跳读。
  ……

  司汤达与《红与黑》
  1826年,一个善良正直、爱好文学的英国青年前往意大利,途中经过巴黎时给一些人送去了他随身携带的介绍信,希望能结识更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带他去参加了著名剧作家的太太--安瑟罗女士--每周二晚上举办的招待朋友的宴会。他四处打量,很快就注意到一位又矮又胖的男士正和几个客人聊得眉飞色舞。这个男人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头上戴着假发;一条紧身的紫罗兰色长裤显得身材更加臃肿,他还穿了深绿色的燕尾礼服、淡紫色的马甲,里面是褶边儿的衬衫搭配一条大领巾。这副打扮实在太奇怪了,年轻人忍不住打听此人是谁。同伴报了个名字。他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
  "这人把我们都弄得紧张兮兮,"法国同伴说,"明明是个共和党人,却效力于波拿巴。看现在的情况,他这样口无遮拦地说话真是太危险了。他有那么一段时间地位很高,跟着拿破仑军队参加了俄罗斯战役。估计他现在说的就是那时候发生的事呢。他有一肚子故事,逮着人就要讲。要是你感兴趣,我找机会把你介绍给他吧。"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个矮胖男人热情地和陌生小伙打了招呼,几轮对话后,小伙问他是否曾去过英国。
  "去过两次。"
  他说起当时和两个朋友住在塔维斯托克酒店,然后窃笑几声,问英国小伙想不想听自己经历的一段奇遇。当时他在伦敦待得无聊透顶,跟男仆抱怨说在这实在找不出什么合意的人可以陪着自己;男仆以为他是想找个女人,便打听到一个在威斯敏斯特路的地址,保证第二天晚上他和他的朋友能尽兴而归。等他们发现威斯敏斯特路原来在一个又穷又破的街区,稍不小心就会被抢劫甚至谋杀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打起了退堂鼓;而他和另外一人带上手枪和匕首,坐着马车就去了。马车停在一座小屋前,三个肤色苍白的年轻妓女迎上来把他们带进屋。小坐片刻,喝了点茶后,他们在这儿过了一夜。脱衣服前,他还郑重其事地把手枪放在柜子上,把妓女吓了一跳。滑稽的矮胖子生动详细地讲述那一夜的经历,年轻的英国小伙一边听,一边感到万分尴尬。回座后,他告诉同伴,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就非要给自己讲这些事,弄得他浑身不自在。
  "一个字都别信,"他的朋友大笑着说,"谁都知道他根本就硬不起来。"
  年轻人一下脸红了,为了转移话题,说到矮胖男人曾经给《英国评论》写稿。
  "这倒是真的,他写过不少糟糕透顶的文章,还自费出了一两本书,但根本没人读。"
  "你说他的名字是什么来着?"
  "贝尔。亨利·贝尔。他算不上什么人物,又没有天赋。"
  我必须坦白,以上这段情节是我编的,但极有可能真的发生过。它准确地反映出同时代的人是如何看待亨利·贝尔--或者用一个我们现在熟知的名字--司汤达。那年他四十三岁,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生活的起伏让他阅尽人生百态,这是令很多小说家求之不得的财富。他置身于巨变发生的时代,与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一同奔命,因此得以在有限的条件里最大程度地了解人性。与他出身相似的人中,即使性格再敏锐,眼界再犀利,也不过只能从自身的角度观察,这样看到的人性并不真实,而是一副被扭曲了的面目。
  1783年,亨利·贝尔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父亲是一名律师,在城里颇有财富和地位;母亲是一位名医的女儿,从小富有修养,但她在贝尔七岁时就去世了。我在本文中只能对司汤达的人生简单总结,因为若想详细描述,还得介绍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非要一本书的篇幅不可。况且这本书已经存在了,如果读过《红与黑》后,对作者很感兴趣,又不满足于我的简单总结,那不妨去拜读一下马修·约瑟夫先生在传记《司汤达:对幸福的追求》中生动翔实的记述。
  ……


展开
目录

  
  Chapter01小说的艺术
  Chapter02亨利·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Chapter03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Chapter04司汤达与《红与黑》
  Chapter05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Chapter06查尔斯·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Chapter07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Chapter08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白鲸》
  Chapter09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Chapter10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Chapter11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Chapter12结语
  译后记:十部小说和十一位作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