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渡词及其因革变化
从高宗建炎元年(1127)至帝呙祥兴二年(1279),南宋共一百五十三年。其中宋高宗统治三十六年,孝宗二十七年,光宗五年,宁宗三十年,理宗四十年,度宗十年,恭帝、端宗、帝呙皆短命王朝,共五年。高宗、孝宗、宁宗、理宗在位时期都很长,南宋的文艺发展,却不与各皇帝的执政期同步,而大体与宋金、宋元间的和战相关。
笔者认为,对南宋词应结合和战形势,及相关而形成的流派风格来划分。如此,则历史阶段并不明显,而流派的特点则为之凸显。因此,结合历史与流派,拟将南宋词分作四章来论述:第一,从靖康事变的北宋之亡,经南宋建立的初期,到宋高宗与金朝签订绍兴和议止,为战乱时期,是南宋词的第一阶段,可命名为“南渡词”。此期词重在历史,词亦反映社会史、心灵史,多为动乱生活的写照,社稷存亡的忧愤。高宗签订绍兴和议后,宋金二十年没有战争,南渡词渐变,成为下一高潮到来前的过渡阶段。第二,完颜亮南侵很快结束,随之是高宗退位,孝宗之立。孝宗“北伐”失败,隆兴和议签订,随之是四十年的和平期。经绍兴和议后二十年中“忧时”、“避世”、应制之词并行的过渡,到孝宗时期,因“恢复”难行,壮志被抑,以辛弃疾为代表,创作出一批相关之词,形成了以愤激悲凉为主体风格的流派。第三,与辛弃疾同时而又稍后,主要在孝宗、宁宗时期,和平日久,文艺发达,词坛形成了追求典雅精工的艺术风尚,继承、发展、变化周邦彦的艺术手段,出现了以布衣词人为创作主体,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又称格律词派)。第四,风雅词派从理宗时期延续到南宋末,以浙江词人为主,以杭州为创作中心,继续在推敲声律、钻研法度中发展,将词推到了“精能”之极致;而在宋元之交,此派词人目赌国亡,身丁离乱,引起了词风之变,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同时,以江西词人为主,稼轩一派为之延续,虽亦亡国之音,却为“悲而愤”之作。
本章所要论述的南渡词坛,其历史基础实际上包含两个时间段:一是宋室南渡时期,二是南宋初期,即宋高宗与金朝签订绍兴和议之前。从靖康二年(1127)四月的徽钦二帝被掳北,北宋亡,到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和议签订,两个时间点之间共计十四年半稍多。而南渡词则不能作如此的机械划分,还应分别向两端延伸。北宋后期词人甚众,而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南渡词人来论述,当取决于其创作。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要生活在北宋时期,但创作期跨越北、南宋,且大体相等;一种是创作主要在南渡之后,或其作品的影响主要产生在南渡以后。因此,南渡词实际上包括部分的北宋词,是跨越北、南宋时期的创作,而非全为南宋之作。
从签订第二次绍兴和议,到金海陵王完颜亮以政变登上皇位,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发动第三次宋金战争,在南北对峙的两个政权之间,有了二十年的和平。高宗朝廷偏安一隅,恢复和发展经济,社会较为安定,逐渐造就出“中兴”的局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