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48980
  • 作      者:
    陈超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的论述中心是先锋诗歌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如何生成以及进一步自觉深化的可能性。个人化"历史想象力",是指诗人从个体主体性出发,以独立的精神姿态和个人话语修辞方式,去处理生存、历史、文化、语言和个体生命中的问题,使诗歌得以在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人化的形式探险与宏阔的人文关怀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富于异质包容力的、彼此激活的能动关系。著者以"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作为一种写作向度和阐释策略,对先锋诗的现状、历史发展脉络、某些诗人的创造特性,做了深入的探寻和理解,为当代诗的写作和读者的知觉,提供出某种理论力量。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超,1958年生于山西太原。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诗学研究和诗歌创作。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先锋诗歌论》《生命诗学论稿》《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两卷本)、《游荡者说》《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诗与真新论》等;出版诗集《热爱,是的》《陈超短诗选》(英汉对照)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诗研究丛书: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的论述中心是先锋诗歌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如何生成以及进一步自觉深化的可能性。个人化“历史想象力”,是指诗人从个体主体性出发,以独立的精神姿态和个人话语修辞方式,去处理生存、历史、文化、语言和个体生命中的问题,使诗歌得以在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人化的形式探险与宏阔的人文关怀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富于异质包容力的、彼此激活的能动关系。著者以“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作为一种写作向度和阐释策略,对先锋诗的现状、历史发展脉络、某些诗人的创造特性,做了深入的探寻和理解,为当代诗的写作和读者的知觉,提供出某种理论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新诗研究丛书: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
  诗人要有能力将关于“好诗”的“共识”作为新的背景,由此出发,进一步去开拓个体灵魂话语的领域。我曾如此表述过这个问题:一个现代诗人,如果从未经过本体的自觉,他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在一般情况下,只会成为不断激进“实验”的炮灰。而若他始终停留于元诗,也只能获具美学风格、趣味范畴内的“高雅之诗”,却不会是拥有个人内在经验、精神气象和话语秘密的重要诗人。
  在我看来,西川的不凡正在于,被许多诗人孜孜以求,视为终点或核心的“诗本体”,在他后来却是一个可靠的起点。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他就从这个起点或偏移,或斜出,或横向或反向拓展。在他快意的“后退”里,却为中国先锋诗歌新的深度和幅度的“前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与常规的创作路向不同甚至相反,西川是由一个“百分之百”的诗人,修炼成了一个“百分之五十的诗人”,而空出的“五十”,是对已有的诗歌概念的创造性增补,更是对广义的灵魂和语言边界的开拓。显然,由于“本体意识”的满盈而感到了单调的饥渴,从而另掘井泉的诗人,与那些“一瓶不响半瓶咣哨”,试图以粗陋的方式争取到所谓“另类个性”的诗人,是不可做同日语的。
  2004年,西川获得了由22位国内外批评家、汉学家评出的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启明星奖”。“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文底蕴,使西川的诗不断逾越自身,成为当代诗歌最重要的整合点和出发地之一。他的诗沉稳、大气、均衡、精确,充满睿智的洞察,但也不回避种种困扰,注重精良的抒情品格,却又向异质事物充分敞开。他以孜孜小倦的热情贯通经典和当下,以灵活多变的语言策略致力于综合的创造。通过引入文明的悖论模式,他大大扩展了诗歌经验的内涵,在不断增加其负荷的同时也不断锻炼其表现的强度。他使我们意识到,一种在厦地上足以与生活和历史相对称、相较量的诗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在诗人多次获奖的授奖辞中,只有如上文本对西川诗歌特点及发展的概括是较为全面准确的。下面,本文将分三部分论述西川诗歌的发展道路,对“变法”期间的作品,将予以更多关注。
  ……
展开
目录
先锋诗歌20年:想象力维度的转换
——以诗歌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为中心
先锋诗的困境和可能前景
传媒话语膨胀时代的诗歌写作问题
乌托邦和圣词的消解
——兼论如何解读、传释“消解圣词”的诗歌
近年诗歌批评的处境与可能前景
——以探求“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为中心
从“纯于一”到“杂于一”
—— 西川论
“反诗”与“返诗”
——于坚论
女性意识及个人的心灵词源
——翟永明论
大地哀歌和精神重力
——海子论
敲响的火在倒下来……
——骆一禾诗歌简论
“X小组”和“太阳纵队”:三位前驱诗人
——郭世英、张鹤慈、张郎郎诗歌论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生成
让诗与真互赠沉重的尊严
——北岛诗歌论
论现代诗的结构意识
论元诗写作中的“语言言说”
危险而美妙的平衡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启示
话语斜坡
诗艺清话
——意味和声音
回望80年代:诗歌精神的来路和去向
——陈超访谈录
击空明兮溯流光
——外国文学与我的青少年时代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