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言志与载道之间:论周作人的文学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07528
  • 作      者:
    汪成法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但几乎也是承受非议最多的一个作家。这“非议”,首先当然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附逆”之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有关周作人的学术会议,就是1986年11月12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主持召开的“敌伪时期周作人思想、创作研讨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首先是一个文学者,但作为历史人物,周作人之被更多的人关注也就是因为他的这一经历。”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四”之后,新文学虽然依旧还有各种各样的反对派,但是,他们实际上都已经不能再给新文学以什么真正的威胁了。新文学的发展壮大与旧文学的日趋式微已经是当时不争的事实。
  就是周作人自己,在1923年1月6日所写的《读〈草堂〉》一文中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意见:“中国的新文学,我相信现在已经过了辩论时代,正在创造时代了。理论上无论说的怎样圆满,在事实上如不能证明,便没有成立的希望。四五年前新旧文学上,曾经起过一个很大的争斗,结果是旧文学的势力,渐渐衰颓下去了,但是这并非《新青年》上的嘲骂,或是五四运动的威吓,能够使他站不住的,其实只因新文学不但有理论,还拿得出事实来,即使还是幼稚浅薄,却有古文所决做不到的长处,所以占了优势。”他接着谈到在成都出版的新文学杂志《草堂》:“近来见到成都出版的《草堂》,更使我对于新文学前途增加一层希望。向来从事于文学运动的人,虽然各地方都有,但是大抵住在上海或北京,各种文艺的定期刊也在两处发行。”而《草堂》的出版说明新文学的影响已经从中心城市到达了相对比较偏僻的内地城市。
  在周作人之前,1922年3月,胡适于《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谈及当时刚刚出现的《学衡》杂志(也就是“学衡派”)时就曾经说过:“《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讨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从此以后,完全是新文学的创造时期。”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学史讲述与文学观的表达
第一节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第二节 “野记偏多言外意”
第二章 “言志”主导下的文学选择
第一节 “诗言志”和“文以载道”
第二节 “人的文学”与“人生的艺术派的文学”
第三节 “言志”“载道”与“文学上的主义或态度”
第三章 “言志”主导下的文体选择
第一节 “小品散文的专家”
第二节 美文、小品文与随笔
第三节 在“言志”中走向“文抄”
第四章 “言志”与“文抄”的成败得失
第一节 “文抄公体”散文的是与非
第二节 “文抄公”的选择及其效应
第三节 文体选择的困境及其超越
馀论文学选择与人生选择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