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文学讨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6409
  • 作      者:
    李怡,罗维斯,李俊杰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民国文学讨论集》根据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界提出了“民国文学”研究的课题,各方面的探索持续展开,有倡导,有追问,也时有质疑,尽力搜索,汇编了“民国文学”概念提出以后各种各样的意见,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阐述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毫无疑问,文学现代性首先是思想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的变革实质上是人的精神世界变革,文学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这一变革。这一认识表现出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注重思想革命的一贯性评价尺度。近年来,人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讨论,实质上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本质的深刻认识。但是,文学的形式也是具有传统与现代之分的。因此对于文学形式的判断也必须纳入现代文学的性质判断之中去。现代文学的性质界定应该包括从内容的判断到形式的判断。<br>  形式的现代性是一个过去曾经被强烈关注过,而现在又被相对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近年来文学和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兴盛,使这种关注甚至走向了反面。在传统的思想被赋予现代化的理解的同时,传统的形式也被赋予了新的价值。现代诗的产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使文学发生了现代化的转化。自由的形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歌形式变革,而且也是意义式变革。例如,“五四”时期的白话诗运动,说到底是一个思想运动,而它往往需要以自由的形式来配合。过去,中国的古体诗严格的格律本身就是对自由思想严格的限制,白话诗的努力就是要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获得自由。郭沫若的《女神》如果改用古体诗的形式就不能充分表达诗人那种激情澎湃、冲决一切的情感,就不能充分表达出破坏与创造的时代精神。诗中那排山倒海式的铺排的句式,特别适合诗人那自由奔放,随意性极大的精神气质。而到了晚年,郭沫若一改初衷,作诗多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无论怎样与时代乃至时事紧密相连,无论怎样“革命”,都失去了青年郭沫若的新锐气质,给人以古旧之感。而郁达夫的旧体诗在现代文学作家中是负有盛名的,但是这些诗所表达的多是个人的情怀,而且再加以旧的形式,成为了传统色彩远远浓于现代色彩的文本。<br>  ……
展开
目录
编选前言<br>第一编&nbsp;反思与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症候与危机<br>应该“退休”的学科名称<br>从意义概念返回到时间概念——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命名问题<br>“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br>重建文学史的概念谱系——以“民国文学史”概念为例<br>以“民国文学史”替代“新文学”史考<br>“民国文学风范”的再思考<br>给新文学史重新断代的理由——关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他的几点补充意见<br>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br>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文学史观的反思——以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中心<br>百年后学科架构的多维思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br><br>第二编&nbsp;质疑与辨析:“民国文学”研究主体与方法争鸣<br>“民国文学”及相关概念的学术论衡<br>文学、文学史、文学生产方式——从两本剑桥文学史谈文学的“民国机制”<br>“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br>“民国文学”的理论维度及其文学史编写<br>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br>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br>从“民国文学的现代性”到“现代文学的民国性”<br>关于建构民国文学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几个问题<br>以“民国经验”激活“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新的可能性<br>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民国视野”述评<br>“民国文学”或者“民国机制”——民国话语空间推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探讨<br>返观与重构——“民国文学史”的意义、限度及其可能性<br>论“民国文学”的概念属性及其意义<br>对话:关于“民国文学机制”与现代文学研究<br><br>第三编&nbsp;创建与延展:民国文学的理论架构与学术立场<br>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br>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br>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br>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br>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br>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br>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br>民国文学与现代文学<br>民元作为民国文学史起点的意义与价值——以《共和国教科书》为参照<br>追复历史与自然原生态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观”的一种文学史哲学论证<br>论民国文学研究与当下史料工作问题<br>现代文学研究的民国经济视野:有效性及其限度<br>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有效性<br>民国文学史特点研究<br><br>第四编&nbsp;共鸣与回响:学术交流中的“民国文学”研究范式<br>民国文学机制研究中的经济视角——西川论坛第一届年会综述<br>“民国视野”的问题与方法意识——“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br>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br>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br>201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