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7726
  • 作      者:
    (日)藤田梨那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天外求索文库: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涉及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到20世纪末这段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通过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蒋光慈、台静农、康白情、朱自清、殷夫、司马桑敦、陶晶孙、夏辇生的东亚体验及东亚书写,以多元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作家对东亚各国的人文关怀与异文化认识。同时关联亚洲各国的革命运动,如五四运动、朝鲜三·一独立运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探讨了中国作家在各个不同时期通过异域书写歌颂和鼓舞东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民族独立运动,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主体性。《天外求索文库: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注意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书写方法、创作动机、文学定位等进行严紧的解析与估价,进而阐述这些作品对中国与东亚各国的文学交流所起的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藤田梨那(1958—),出生于天津,日本国土馆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系主任。长期从事中日比较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际郭沫若学会会长、日本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发表论文数十篇,编辑《日本郭沫若研究资料总目录》(2011),代表作有《漱石与鲁迅的比较文学研究》(1993)、《回望故土——寻找与解读司马桑敦》(2009)、《郭沫若的世界》(2011)、《樱花书简》(译著)、《女神》(译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天外”求索文库·比较文学研究学术丛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跨文化书写》在20世纪中、日、韩社会文化语境中,从多元视角分析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蒋光慈、台静农、康白情、朱自清、殷夫、司马桑敦、陶晶孙等作家的东亚书写,探讨中国作家在异域的生命体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神历练。著作视野开阔,在现当代东亚文化整体把握中探讨中国作家异域书写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拓展了空间,也对东亚各国文化、文学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著作史实考据、意义阐释与美学分析相结合,材料丰富、论析严谨、议论精当。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日本流亡期的变形抵抗作品《鸡之归去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不仅破坏了国共合作,还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当时在国民党政治部工作的郭沫若察觉到蒋介石的叛变,决意与蒋决裂,并在《中央日报》上发表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一手制造屠杀事件的真象,一针见血地指出蒋已不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并叙述了自己与蒋的斗争。这篇文章激怒了蒋介石,文章即遭查禁,郭沫若也遭通缉。在十分危机的状况中,他不得不东渡日本,开始了将近十年的逃亡生活。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界同胞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又提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持久的、艰苦的抗日救亡运动。《八一宣言》在当时的文艺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左联解散后,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马上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鲁迅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导致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期间,郭沫若正在日本政治流亡,他在1936年春天看到《八一宣言》,当时他非常兴,①他积极地参与了“国防文学”论争和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现在我们重新审视郭沫若流亡日本这一段时期,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他所处的环境的艰苦。在国内受着国民党蒋介石的通缉,在国外处在日本警方的监视之下。他不能象中国的文学者那样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他没有行动的自由。但他仍然坚忍地作了抵抗日帝的工作,他的古代社会研究、自传、身边小说都反映了他的爱国反帝的精神,同时也为他日后投入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身处日本国内,反而为他提供了从内部观察日本的方便,比如他有机会了解日本普罗文艺的情况,又对日本的朝鲜殖民统治在日本国内呈现出来的劳工问题作了一些具体的观察,这些都帮助他更清楚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它内部的缺陷。可以说从他流亡到日本的那一天起,对日本列强的一种变形的抵抗就开始了。
  这里笔者特别注意到郭沫若流亡日本时期写作的身边小说,这个时期的身边小说与留学时期的大有不同,最为突出的是现实主义精神和社会分析态度的明显化,在题材和题材的处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在此准备通过对《鸡之归去来》的分析来阐释流亡时期郭沫若的身边小说的性格。
  一、流亡与抵抗的炼狱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郭沫若因为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而受到通缉,不得不流亡日本,避居在千叶县市川市。因为他是被通缉的“政治犯”,到日本后不久便被日本警察拘留起来,以后直到1937年他秘密回国,一直生活在警方的监视下。郭沫若在他的身边小说《鸡之归去来》、《浪花十日》中都提到了刑士的监视,在《鸡之归去来》中他用了讽刺的笔致写道:“我一移动到了新的地方便要受新的刑士们的“保护”——日本刑士很客气,把监视两个字是用保护来代替的。”④他的生活受着刑士的监视,自然也失去了言论、作品发表的自由。流亡期间他很少创作,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国内和日本对他的政治压迫和限制。他主要致力于古代社会研究、古文字研究和自传的写作上。但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正相反,他利用了流亡的这段时间和环境完成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他在东洋文库中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金文拓片,还有王国维的《殷虚书契考释》,促使他写成了《卜辞中之古代社会》、《甲骨文字研究》。在史学研究方面,他运用了辨正唯物论的观点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现在史学界给这部著作如此的评价:“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空前创作,为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②在这部著作中,郭沫若打破了以往的“国学”史观和方法,用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辨正唯物论的观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朝鲜题材小说与诗歌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三·一”独立运动的关联
第二节 小说中的朝鲜叙述
一、郭沫若《牧羊哀话》
二、鲁迅、周作人与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
三、蒋光慈《鸭绿江上》
四、台静农《我的邻居》
第三节 诗歌中的朝鲜
一、康白情《鸭绿江以东》
二、郭沫若《狼群中一只白羊》
三、朱自清《朝鲜的夜哭》
四、殷夫《赠朝鲜女郎》
第四节 “五四”时期朝鲜题材作品的特点

第二章 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
第一节 鲁迅的现代与夏目漱石的现代
一、两个留学体验
二、“个人主义”的两义性
三、“个人主义”的发展方向
四、鲁迅的“个我”觉悟
第二节 鲁迅与《働儗僀僎先生》
一、夏目漱石的留学与《働儗僀僎先生》
二、鲁迅与漱石文学
三、从《关于作者的说明》看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认识
四、漱石文学的“低徊趣味”
第三节 《働儗僀僎先生》翻译
一、“轻快洒脱”的笔致与鲁迅的翻译
二、对话与拟声语的翻译
三、对真实的感动
第四节 从《克莱喀先生》到《藤野先生》
一、鲁迅的日本留学与《藤野先生》
二、《藤野先生》的明与暗
三、“日暮里”的象征性
四、对真诚的感动
第五节 《野草》与《梦十夜》
一、鲁迅的厨川白村翻译与夏目漱石
二、《第七夜》西行的象征性
三、《过客》中的西行意象
四、悬在空中的恐怖
五、反抗绝望

第三章 郭沫若的朝鲜半岛书写
第一节 关于郭沫若《牧羊哀话》创作背景及意图的考察
一、“山东问题”与李垠与方子的婚姻
二、两个意图——悲恋与反日
三、六月十一日
第二节 《狼群中一只白羊》的悲剧
一、《狼群中一只白羊》序文中的几个问题
二、两个关键语
三、白色的象征意义
第三节 《女神》时期反殖民统治的诗歌
一、诗的背景与媒体资料
二、诗形的特异性——跨民族、跨语言的关怀模式
三、东方与西方的关照——关注反殖民统治的视角
第四节 日本流亡期的变形抵抗作品《鸡之归去来》
一、流亡与抵抗的炼狱
二、《鸡之归去来》与《沫若自选集》
三、朝鲜人问题与东京大地震
四、对朝鲜劳工的关心
五、连带感与抵抗精神

第四章 东西冷战时期流亡作家司马桑敦
第一节 司马桑敦的异域体验与书写
第二节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高丽狼》
一、地理上的周边性
二、政治上的周边性
第三节 《阿里郎》恋歌的象征性
第四节 从60年代旅韩游记看“后殖民”韩国
一、朝鲜半岛与故乡比邻
二、回顾朝鲜战争
三、对韩国政局与学生运动的关注
第五节 《艺妓小江》——双重文化认识与书写实践
一、司马桑敦与战后日本
二、第29届国际笔会大会与东西文学交流的视野
三、《艺妓小江》中战后日本都市风景
四、小江的爱与藤村操的自杀
五、《艺妓小江》与约翰朗《蝴蝶夫人》
六、双重透视的文化认识与实践
——《艺妓小江》提示的问题

第五章 华人文学与异域语境书写
第一节 华人文学所提示的问题
第二节 在日华人文学创作
第三节 陶晶孙的异域体验
第四节 双重透视模式的文化认识
第五节 陶晶孙异域语境中的《淡水河心中》
一、万国之奴的土地
二、十三号水门殉情案与所谓“心中”
三、殖民统治的悲剧
四、《淡水河心中》日语书写的意义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新朝鲜题材小说的出现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朝鲜题材小说所提示的新课题
第二节 《船月》的叙述空间与主题
第三节 作者与韩国的深层因缘
第四节 从“他者”形象描述到跨民族的文化认同
一、船娘朱爱宝眼中的金九形象
二、金九的愿望与悲哀
三、孙桂荣与金九
四、尹奉吉的奉献精神
第五节 “韩流三部曲”’中跨文化书写——算命鸟与天堂鸟
第六节 “韩流三部曲”的当今意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