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25620
  • 作      者:
    徐复观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除了精彩的短篇外,以《宋诗特征试论》和《陆机<文赋>疏释》这两篇文章最能体现徐复观先生文学研究的态度和成果。
  钱锺书先生在看过《陆机<文赋>疏释》后,曾致信徐复观先生谓“注则训诂精博,疏则解析明通”,而以两人在“释虎济伟诸节,冥契尊见。独学无友,闭门造车而竟不孤有邻,出户合辙,又窃以自壮也”。
  《宋诗特征试论》一文不囿于前人“诗以意为主”、“宋人专用意而废词”、 “宋人多是实话”、“唐人诗主情……宋诗主气”、“宋人以议论为诗”、宋诗“主议论”及“宋使事最多”的成见,通过对宋诗传承的梳理,对宋代诗歌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复观教授,始名秉常,字佛观,于一九〇三年元月卅一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徐家坳凤形塆。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武昌高等师范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一九二八年赴日,大量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后入日本士官学校,因九一八事件返国。授身军职,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任军令部派驻延安联络参谋,与共产党高层多次直接接触。返重庆后,参与决策内层,同时拜入熊十力先生门下。在熊先生的开导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并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体会出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国的理念。年近五十而志不遂,一九五一年转而致力于教育,择菁去芜地阐扬中国文化,并秉持理念评论时事。一九七〇年后迁居香港,诲人笔耕不辍。徐教授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辞世。他是新儒学的大家之一,亦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是二十世纪中国智识分子的典范。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文学论集续篇》收录了徐复观先生有关文学方面的一系列专论,除了《宋诗特征试论》和《陆机<文赋>疏释》这两篇重头文章外,还有对于《人间词话》、以及古诗《登鹳雀楼》、《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等具体文学问题的独到看法。书末并附有徐复观先生诗文旧稿及序言数篇,反映了徐复观先生对于文学创作的观念和实践之全貌。

相关视频请点击: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子渊《四子讲德论》(《文选》卷五一)中引“《传》曰: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这把典型的诗之创作历程,说得很清楚。感是感动感发,这即是情的活动,所以我们便常将两字连结在一起,而称情为“感情”。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中,有的称为“创作的冲动”。真的诗,必系由感而来的,亦即必系是由情之动而来的诗。但当人有所感时的精神状态,多半是激动而带有某种迷惘性的精神状态,此时可以发出由感而来的呐喊或哭笑,并作不出诗来。由感落到思,才是创作的开始。思是感情的反省,是感情的条理,是感情向语言及物象的沾惹、构造。这也可以说是把感情加上了想象与思考之力。积是思的酝酿;满是酝酿的成熟。没有无感的诗,也没有不思的诗。唐宋诗在这里不能有所分别。前面所谓“意”,不是一般所说的意志之意,而是以想象为主的“思”中,加入了较多的理性成分,前人便称为意。这可以说是把感情加上了理性,甚至是把感情加以理性化。
  但这种理性化乃是对感情的冷却澄汰,冷却由热情而来的冲动率,澄汰去实际上是不相干的成分,以透视出所感的内容乃至所感的本质,而将其表现出来。此即所谓宋诗主意。意是经过理性的澄汰而成为更凝敛坚实的感情。前面引的方虚谷所说的杜甫诗愈老“愈剥落”,及吴之振所说宋诗的“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是极有意义的话。有内容上的“剥落”、“皮毛落尽”,这即是我在这里所说冷却澄汰。有表现上的“剥落”、“皮毛落尽”,是适应内容上的“剥落”、“皮毛落尽”而构造的。在(八)之中,方氏说后山“全是骨,全是味”,及吴之振所说的“精神独存”,以及(十五)中吴乔说“宋人多是实话”,(八)之中纪晓岚说“宋人矫之以本色为之”的“本色”,都指的是由理性的冷却澄汰后凝敛坚实的感情而言,前人只能感到宋诗在这种根源之地与唐诗有分别,而不能说出其所以然,便称之为意。因为这种感情中的理性成分较多,发生了对感情的照明作用,不知不觉地加上了解释或评价,自然带有议论的性质。唐人的诗,主要是凭想象和幻想之力,把感情当下的活动表现出来,以呈现出感情的原有之姿。这即是一般所说的唐诗主情。或者可以说,唐代诗人的感情,似乎是近于青年人的天真烂漫的感情。而宋代诗人的感情,似乎是近于成年人因历练而较为成熟的感情。对同一事物,幼年、青年、老年的感情,反映在情态与程度上常有不同,便可以承认“主情”、“主意”的分别,只是两种情态不同的感情分别。这是了解宋诗的关键。

  ……

展开
目录

自 序

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
宋诗特征试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中国诗词中的写景问题  
陆机《文赋》疏释
皎然《诗式》“明作用”试释
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新亚研究所文化讲座讲辞
王梦鸥先生《刘勰论文的观点试测》一文的商讨
从颜元叔教授评鉴杜甫的一首诗说起
敬答颜元叔教
答薛顺雄教授商讨“白日依山尽”诗
简答余光中先生《三登鹳雀楼》
海峡东西第一人——读陈映真的小说
学问的历程——《卧云山房论文稿》序
附录 诗文旧稿
编后小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