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好的老师
我曾听到一位成功的商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在他看来,天底下是不存在敌人的,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对手都是最佳的学习对象。通过学习对手的优点,反思对手的失败和教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这不正是打击对手最高明的方式吗?
曾经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一家公司遭遇到了来自许多家新公司的冲击,市场份额从82%迅速跌至35%,这对公司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为了在危机中重新站起来,公司发明了“标杆管理法”,即把公司的产品、服务等,与同一领域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头公司旗下的产品做比较,找出与这些公司产品的差距,并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通过这样比较学习的方式,公司很快夺回了失去的市场份额,而这一“标杆管理法”也就此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三大管理法”之一。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反败为胜,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找出竞争对手与你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积极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做出适合自己的改变,那么终有一天,竞争对手在你面前将会失去所有的优势,到了那个时候,你自然就能不战而胜了。
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将对手看作最好的老师,从对手身上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得以迈上成功的阶梯。而没有对手的人生则注定是孤独而寂寞的,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独孤求败,走遍大江南北,不过为了寻找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对手罢了。
在一家公司的招聘会上,老板对一位名叫李斌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斌毕业于名牌大学,不仅成绩优秀,更难得的是他非常谦逊,这和时下许多急于表现的年轻人大不相同。公司的人事部经理知道老板很欣赏李斌,因此在录取他之后,便打算让他去一个小部门做主管。这可是其他人想都想不来的好事,可没想到李斌却拒绝了,他对经理说:“在这个行业我还只是个新人,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希望能从基层做起,多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
李斌的谦虚和踏实让经理非常欣赏,于是经理便把李斌安排到销售部门做了一名普通职员。李斌果然如自己所说,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不但业务能力优秀,还时常给公司提出不少有用的建议,老板也越发器重李斌。
仅仅五年的时间,李斌就已经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把手”。但就在这个时候,李斌却突然带领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团队集体跳槽到了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同行公司,并与一些同行联合起来,成为耀旭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李斌的忘恩负义让老板非常愤怒,在一次聚会上,老板当着众人的面痛骂李斌,而李斌却平静地说道:“其实,我跳槽的那家公司是我自己家的公司。您可能已经不记得了吧,十几年前,您挤垮过一间小公司,那间公司就是我父亲开的,那个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当时我就决定,总有一天一定会打败你。大学毕业之后,我进入你的公司,观察并学习你公司的优点,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你公司的弊端。而今天,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听到这话,老板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心中无比懊悔当初怎么就录用了李斌。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李斌家的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之一,抢占了自己公司大半的市场份额,如今,他已经不是光靠一家公司能轻易打倒的敌人了。
李斌的故事无疑是一场现代版的“卧薪尝胆”。当初,这家公司挤垮了李斌父亲的公司,让李斌的父亲在竞争中一败涂地。为了替父亲争回一口气,李斌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耀旭公司,从底层开始做起,一点点了解“敌人”,向“敌人”学习,并在“敌人”内部成长,最终摇身一变,成了耀旭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可见,想要战胜对手,我们就先得找出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学习对手的长处和优点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直至有资格与对手比肩。毕竟能够被我们视为对手的人,在某些方面必然都有着值得我们敬佩的优势。
对手并不一定都是敌人,最大的对手,恰恰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将对手身上的优势和经验拿来,作为我们的养分消化吸收。当我们能够掌握对手全部的优缺点时,自然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一个善于选择对手的人,必定也会是一个懂得定位自己人生的人。在拳击圈中,那些年少的拳击手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站在擂台上,与泰森或霍利菲尔德这样的世界级拳王对战,若真有这样一天,那就意味着,他们也有成为世界拳王的潜质。对手的强大实际上恰恰能够体现出我们自己的强大,而对手的优秀,也恰恰是证明我们优秀的不二“铁证”。对手是老师,也是榜样。
֍ 放下偏见,正视别人对你的指责
对于许多人来说,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批评时,第一反应就是跳出来反驳,极力为自己辩解,这种反应几乎就是一种本能,有时候甚至可能连别人批评的内容都还没有听清楚,这种本能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它让我们如同刺猬一般,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批评都带有恶意,也并不是所有的指责都毫无道理,放下偏见,也许你会发现,有些指责和批评确实出自真心的善意,而我们也能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从而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社会名流都来到昆明地区,西南联合大学也由此在昆明建立。那时候来到昆明的学者,无不对昆明赞不绝口,这其中唯有一人,对昆明提出了批评,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学术界颇具盛名的李长之先生。
李长之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清华大学执教。1937年秋天,李长之来到云南大学任教。那时候才华横溢的李长之先生年轻气盛,根据自己在昆明的见闻和体验写了一篇杂文《昆明杂记》。在这篇杂文中,先生极其尖锐地把昆明从头到尾批评了个透彻,惹怒了一众昆明人,一时之间,昆明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将矛头对准了李长之。最终,李长之不得不卷铺盖离开了昆明。
当时,云南大学的校长是楚光南先生,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年那件事,楚光南先生评论道:“来到云南的学者,无不对云南进行一番恭维,如云南天气如何好,云南风景如何美,云南人民如何热情,在他们的描述中,云南就像人间天堂。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云南固然有得天独厚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云南人不能接受指责和批评,恰恰反映了云南社会的某些不足,反映了个别云南人没有对人尊重和对学术宽容的雅量。”
关于李长之先生与昆明人的恩怨情仇,楚光南先生的评价是非常到位的。这也提醒了我们,无论对待人还是事,在别人对我们提出批评和指责的时候,如果这种批评与指责是善意的,那么即便有失偏颇,也不该心存怨恨。
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曾在香港拍卖出天价,许多人对他的画都赞不绝口。但有一位音乐人却公然指出,陈逸飞的画作中,有几幅内容为演奏长笛、古箫等乐器,乐手的指法有明显的错误。这位音乐人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陈逸飞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完全是因为画家本人缺乏演奏常识!”
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受到严厉批评之后,陈逸飞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立即对自己的画作进行了审查,结果发现,果然如那位音乐人所说,自己的画作中的确存在那样的错误。发现了这一点之后,陈逸飞立即公开向相关媒体和人士进行道歉,并对那位指出他错误的音乐人士致以真诚的谢意。
陈逸飞先生的胸怀之宽广的确令人敬佩,若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类似的事情,也该像陈逸飞先生这样,以博大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衷心感谢那些批评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指责与批评,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断改正,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完美的人。
乔治是一家快餐店的厨师,每到周末的时候,由于客人众多,他都会忙得脚不沾地。
在某个周末,乔治正在厨房忙碌,这时候一个服务生却端回了一盘油炸马铃薯,并对乔治说道:“嘿,外面有位客人抱怨,说你的马铃薯实在切得太厚了!”
乔治一边继续忙着手头上的工作,一边偏头看了看那盘马铃薯,事实上这和平时做的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乔治还是很有耐性地重新做了一盘油炸马铃薯,并将马铃薯片切得比之前薄了一些。
没想到的是,这盘新的马铃薯片送出去才没多久又被端了回来。这一回服务生脸上的表情显然已经不太好了,他对乔治抱怨道:“我说,那位客人一定是今天心情不好,来找碴儿的吧!他还是坚持说这马铃薯片切得实在太厚了!”
此时已经忙得晕头转向的乔治同样也很生气,还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挑剔的客人。虽然心中非常不满,但乔治依旧压下怒气,再一次耐心地重新做这盘油炸马铃薯。这一次,乔治把马铃薯片切得非常薄,并仔细地炸成了金黄色,这才让服务员端了出去。
不一会儿,服务员回来了,乔治皱着眉看向他手里的盘子,但这一次,盘子里却空无一物。服务员笑嘻嘻地对乔治说道:“知道发生了什么吗?那位客人对你这盘油炸马铃薯赞不绝口!而且有不少客人看到之后也都下了单,想要点这道菜呢!”
就这样,这道薄薄的油炸马铃薯成了这家餐厅的招牌菜,之后经过数次改良,就成了今天深受大家喜欢的零食——烤薯片。
挑剔的顾客就像故意找碴儿一样,把一盘没有任何问题的油炸马铃薯退回了数次,好在厨师乔治是个敬业的人,并未因此就拒绝客人的要求或与客人发生争吵。虽然心中略有不满,但乔治还是一次次认真地返工,终于做出了令客人满意的油炸马铃薯,风靡全世界的烤薯片也就此诞生了。
可见,并非所有的指责都是毫无道理或满怀恶意的,放下偏见,你会发现,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批评和指责,我们才能不断蜕变、不断前进、不断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