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511116
  • 作      者:
    安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1. 你还在为不懂人情世故而苦恼吗?
《人民的名义》—— 一堂超现实的人情世故课,你真的看懂了么?
《甄嬛传》—— 一堂骨子里依旧是人情世故的课,看了这么多年,你懂了多少?
看不懂?不要紧!本书能告诉给你所有没看懂,却又十分想深入挖掘学习的东西,下一个传奇也许就是你!

2. 你还在为不懂沟通、人际交往困难而犯难吗?
好多人说:我脑子不够用、我个性比较直接、我不爱绕着圈说话……
了解沟通心理后,什么人际交往、什么人情世故,都是小菜一碟。
本书会简单、直接、清晰、明了地告诉你怎样在这个时代摸爬滚打——哪怕是站在巅feng的人也需要装备这种基础素质。

3. 国内顶jian企业讲师安辰的“十年一剑”
安辰,北京大学毕业,在职场摸爬滚打将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实战经验。现为某大型企业讲师,将20年来的经验分析归纳整理成书,让更多的学生和职场新人受益。

展开
作者简介
安辰

北京大学毕业,曾经也因为年少气盛而遍体鳞伤,但在职场摸爬滚打将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实战经验。他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人脉”是一个人*大的财富。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应该用*后的力气经营与朋友、同事、亲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就能柳暗花明,重新走到你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现为某大型企业讲师,在巡讲时,看到新毕业的大学生们懵懂步入职场,遂萌生创作此书的想法,将20年来的经验分析归纳整理成书,让更多的学生和职场新人受益。
展开
内容介绍
年纪小的人瞧不起人际交往,年纪大的人虽然也不喜欢,却非常愿意去学习这些。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是让你去虚伪地说假话和逢迎别人,而是让你用更委婉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一起生活。《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这本书对人际交往、沟通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解读和完整的分析。
别人教不会的,我们都能分析透彻。中文博大精深,玄妙难言,如何说话是我们需要研究并追求一生的东西。
展开
精彩书摘
֍ 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好的老师
我曾听到一位成功的商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在他看来,天底下是不存在敌人的,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对手都是最佳的学习对象。通过学习对手的优点,反思对手的失败和教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这不正是打击对手最高明的方式吗?

曾经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一家公司遭遇到了来自许多家新公司的冲击,市场份额从82%迅速跌至35%,这对公司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为了在危机中重新站起来,公司发明了“标杆管理法”,即把公司的产品、服务等,与同一领域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头公司旗下的产品做比较,找出与这些公司产品的差距,并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通过这样比较学习的方式,公司很快夺回了失去的市场份额,而这一“标杆管理法”也就此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三大管理法”之一。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危机中反败为胜,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找出竞争对手与你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积极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做出适合自己的改变,那么终有一天,竞争对手在你面前将会失去所有的优势,到了那个时候,你自然就能不战而胜了。
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将对手看作最好的老师,从对手身上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得以迈上成功的阶梯。而没有对手的人生则注定是孤独而寂寞的,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独孤求败,走遍大江南北,不过为了寻找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对手罢了。

在一家公司的招聘会上,老板对一位名叫李斌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斌毕业于名牌大学,不仅成绩优秀,更难得的是他非常谦逊,这和时下许多急于表现的年轻人大不相同。公司的人事部经理知道老板很欣赏李斌,因此在录取他之后,便打算让他去一个小部门做主管。这可是其他人想都想不来的好事,可没想到李斌却拒绝了,他对经理说:“在这个行业我还只是个新人,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希望能从基层做起,多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
李斌的谦虚和踏实让经理非常欣赏,于是经理便把李斌安排到销售部门做了一名普通职员。李斌果然如自己所说,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不但业务能力优秀,还时常给公司提出不少有用的建议,老板也越发器重李斌。
仅仅五年的时间,李斌就已经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把手”。但就在这个时候,李斌却突然带领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团队集体跳槽到了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同行公司,并与一些同行联合起来,成为耀旭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李斌的忘恩负义让老板非常愤怒,在一次聚会上,老板当着众人的面痛骂李斌,而李斌却平静地说道:“其实,我跳槽的那家公司是我自己家的公司。您可能已经不记得了吧,十几年前,您挤垮过一间小公司,那间公司就是我父亲开的,那个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当时我就决定,总有一天一定会打败你。大学毕业之后,我进入你的公司,观察并学习你公司的优点,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你公司的弊端。而今天,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听到这话,老板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心中无比懊悔当初怎么就录用了李斌。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李斌家的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巨头之一,抢占了自己公司大半的市场份额,如今,他已经不是光靠一家公司能轻易打倒的敌人了。

李斌的故事无疑是一场现代版的“卧薪尝胆”。当初,这家公司挤垮了李斌父亲的公司,让李斌的父亲在竞争中一败涂地。为了替父亲争回一口气,李斌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耀旭公司,从底层开始做起,一点点了解“敌人”,向“敌人”学习,并在“敌人”内部成长,最终摇身一变,成了耀旭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可见,想要战胜对手,我们就先得找出自己与对手之间的差距,然后通过学习对手的长处和优点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直至有资格与对手比肩。毕竟能够被我们视为对手的人,在某些方面必然都有着值得我们敬佩的优势。
对手并不一定都是敌人,最大的对手,恰恰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将对手身上的优势和经验拿来,作为我们的养分消化吸收。当我们能够掌握对手全部的优缺点时,自然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
一个善于选择对手的人,必定也会是一个懂得定位自己人生的人。在拳击圈中,那些年少的拳击手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够站在擂台上,与泰森或霍利菲尔德这样的世界级拳王对战,若真有这样一天,那就意味着,他们也有成为世界拳王的潜质。对手的强大实际上恰恰能够体现出我们自己的强大,而对手的优秀,也恰恰是证明我们优秀的不二“铁证”。对手是老师,也是榜样。





֍ 放下偏见,正视别人对你的指责
对于许多人来说,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批评时,第一反应就是跳出来反驳,极力为自己辩解,这种反应几乎就是一种本能,有时候甚至可能连别人批评的内容都还没有听清楚,这种本能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它让我们如同刺猬一般,全面进入“战斗状态”。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批评都带有恶意,也并不是所有的指责都毫无道理,放下偏见,也许你会发现,有些指责和批评确实出自真心的善意,而我们也能够从中得到不少好处,从而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社会名流都来到昆明地区,西南联合大学也由此在昆明建立。那时候来到昆明的学者,无不对昆明赞不绝口,这其中唯有一人,对昆明提出了批评,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学术界颇具盛名的李长之先生。
李长之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清华大学执教。1937年秋天,李长之来到云南大学任教。那时候才华横溢的李长之先生年轻气盛,根据自己在昆明的见闻和体验写了一篇杂文《昆明杂记》。在这篇杂文中,先生极其尖锐地把昆明从头到尾批评了个透彻,惹怒了一众昆明人,一时之间,昆明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将矛头对准了李长之。最终,李长之不得不卷铺盖离开了昆明。
当时,云南大学的校长是楚光南先生,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年那件事,楚光南先生评论道:“来到云南的学者,无不对云南进行一番恭维,如云南天气如何好,云南风景如何美,云南人民如何热情,在他们的描述中,云南就像人间天堂。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云南固然有得天独厚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云南人不能接受指责和批评,恰恰反映了云南社会的某些不足,反映了个别云南人没有对人尊重和对学术宽容的雅量。”

关于李长之先生与昆明人的恩怨情仇,楚光南先生的评价是非常到位的。这也提醒了我们,无论对待人还是事,在别人对我们提出批评和指责的时候,如果这种批评与指责是善意的,那么即便有失偏颇,也不该心存怨恨。

陈逸飞是一位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曾在香港拍卖出天价,许多人对他的画都赞不绝口。但有一位音乐人却公然指出,陈逸飞的画作中,有几幅内容为演奏长笛、古箫等乐器,乐手的指法有明显的错误。这位音乐人甚至毫不客气地批评陈逸飞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完全是因为画家本人缺乏演奏常识!”
在得知自己的作品受到严厉批评之后,陈逸飞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立即对自己的画作进行了审查,结果发现,果然如那位音乐人所说,自己的画作中的确存在那样的错误。发现了这一点之后,陈逸飞立即公开向相关媒体和人士进行道歉,并对那位指出他错误的音乐人士致以真诚的谢意。

陈逸飞先生的胸怀之宽广的确令人敬佩,若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类似的事情,也该像陈逸飞先生这样,以博大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衷心感谢那些批评我们、指责我们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指责与批评,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断改正,不断进步,让自己成为更完美的人。

乔治是一家快餐店的厨师,每到周末的时候,由于客人众多,他都会忙得脚不沾地。
在某个周末,乔治正在厨房忙碌,这时候一个服务生却端回了一盘油炸马铃薯,并对乔治说道:“嘿,外面有位客人抱怨,说你的马铃薯实在切得太厚了!”
乔治一边继续忙着手头上的工作,一边偏头看了看那盘马铃薯,事实上这和平时做的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乔治还是很有耐性地重新做了一盘油炸马铃薯,并将马铃薯片切得比之前薄了一些。
没想到的是,这盘新的马铃薯片送出去才没多久又被端了回来。这一回服务生脸上的表情显然已经不太好了,他对乔治抱怨道:“我说,那位客人一定是今天心情不好,来找碴儿的吧!他还是坚持说这马铃薯片切得实在太厚了!”
此时已经忙得晕头转向的乔治同样也很生气,还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挑剔的客人。虽然心中非常不满,但乔治依旧压下怒气,再一次耐心地重新做这盘油炸马铃薯。这一次,乔治把马铃薯片切得非常薄,并仔细地炸成了金黄色,这才让服务员端了出去。
不一会儿,服务员回来了,乔治皱着眉看向他手里的盘子,但这一次,盘子里却空无一物。服务员笑嘻嘻地对乔治说道:“知道发生了什么吗?那位客人对你这盘油炸马铃薯赞不绝口!而且有不少客人看到之后也都下了单,想要点这道菜呢!”
就这样,这道薄薄的油炸马铃薯成了这家餐厅的招牌菜,之后经过数次改良,就成了今天深受大家喜欢的零食——烤薯片。

挑剔的顾客就像故意找碴儿一样,把一盘没有任何问题的油炸马铃薯退回了数次,好在厨师乔治是个敬业的人,并未因此就拒绝客人的要求或与客人发生争吵。虽然心中略有不满,但乔治还是一次次认真地返工,终于做出了令客人满意的油炸马铃薯,风靡全世界的烤薯片也就此诞生了。
可见,并非所有的指责都是毫无道理或满怀恶意的,放下偏见,你会发现,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批评和指责,我们才能不断蜕变、不断前进、不断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低调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贬低自己抬高别人
火候未到,不露锋芒 
枪打出头的鸟,别什么事都第一个冒头 
先放低姿态,才能为你的才华保鲜 
“忍”字当头,得意才能长久 
反思自己,“自以为是”让你的人缘迅速流逝 
不先学会低头,怎么能出头? 
看低别人,只会被别人踩得更低 

֍第二章  真诚但不要太天真,宽厚却不要太愚傻
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一种善良 
手心向上,捧出真诚才能换来肯定 
原谅对方,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大智若愚,有时候装傻才是真高明 
别随便“交心”,防人之心不可无 
得意失意不要全写在脸上
不做“白莲花”,拒当“烂好人” 

֍第三章  承诺了就要做到,否则还不如闭嘴
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来圆 
守信,就是说话算数 
引诱你失信的“蜜糖”,都涂在刀尖上 
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许诺 
信誉是最大的资产 
警惕!感情用事往往会导致“信用缺失” 

֍第四章  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永远不会输 
留一些面子给别人,等于留一条退路给自己 
率先尊重别人,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衡量别人 
太阳同样有黑子,放过别人的缺点 
给予是获得的最佳“通道” 

֍第五章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
赞美,最可靠的“嘴上功夫” 
拒绝的话,说得越委婉越好 
话术,就是把批评的话说得好听 
说话会转弯,错误间接提 
说服不是争吵,赢的对面依然是赢 
幽默所有人胜利的糖果 
言多必失,话说“三分”就够了 
巧妙打圆场,给人一个台阶下 
֍第六章  别太任性,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
“心直”固然可嘉,“口快”却不值得称道 
可以适当抬高自己,但不能贬低别人 
话前三思,当心“居心不良”的谈话陷阱 
说话之前,先掂量掂量 
瘸子面前不说腿短,东施面前不言面丑 

֍第七章  对手未必是冤家,懂得善待能双赢
折磨你的人,又何尝不是成全你的人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不断的进步 
对手的存在,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激励 
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好的老师 
放下偏见,正视别人对你的指责 

֍第八章  能力再大,你也只是团队里的一滴水
融入团队,你才能无坚不摧 
荣誉不是你一个人的 
谦和不卑微,可以低头但绝不下跪 
热忱是令人最无法拒绝的美德 
好话背着说 

֍第九章  其实别人看得到你所做的一切
功劳=100分,苦劳=0分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能人动手不动口 
你知道自己在为谁打工吗? 
别让借口阻断你的成功之路 
别把问题留给领导 
走在前面,领导才能看得见你 

֍第十章  想要未来走得宽,别忘人际关系这张网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君子之交 
毛遂自荐,也要有防人之心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诤友”是一剂苦口良药 
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力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