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15231
  • 作      者:
    杨克伟,金悦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杨丽坤是我国少数民族著名演员,由她主演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曾享誉中外影坛,更为云南的旅游文化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两部影片已成为大理和石林的永恒广告。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以详实生动的资料记述了杨丽坤坎坷悲欢的艺术人生。
展开
内容介绍
  她是我国著名舞蹈家和电影表演艺术家。她出生在宁洱县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她十二岁进入云南歌舞团,凭着舞蹈天赋和刻苦训练,十六岁时就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她十七岁时主演了国庆十周年献礼电影《五朵金花》,一时间她随电影《五朵金花》传遍了大江南北,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盛赞。《五朵金花》先后在五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创下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的纪录。她在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她二十一岁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电影《阿诗玛》,影片在西班牙第三届桑坦德音乐舞蹈电影周获得“最佳舞蹈片——金片奖”。她就是“共和国六十年最美十二人”之一、“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以详实生动的资料记述了杨丽坤坎坷悲欢的艺术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
  昔日古镇——磨黑
  在云贵高原滇南一隅,有一个群山环抱、古木掩映的小镇——磨黑。这里山美水美,依山,徐步东皋,四望平野;临水,湖雾相许,不待云中甘霖而自润。浓荫蔽日,树影筛风……当地人早就说过,磨黑是一棵绰约而挺拔的梧桐树,待凤凰前来栖息。
  明末清初,磨黑发现了盐矿。于是,商贾们逐渐云集此地,开采盐矿,一熬盐经商。由于这里的盐矿质量上乘,熬出来的锅盐口感极佳,深受人们喜爱,得号“滇南盐都”。它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乡,400年前,磨黑就因盐、茶享誉天下。如今,它是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
  磨黑镇因盐而得名、因茶而享誉,油盐柴米酱醋茶,中国人的七项基本生活要素磨黑主产其二,甚是了得。
  磨黑地处“茶马古道”上,当盛时节,每日清晨四五点钟,这里的大街小巷总是人欢马叫,马锅头们忙着整装备鞍,然后启程……每天都有四五百支马帮队伍出人磨黑,沿着崎岖蜿蜒的茶马古道,将这里的盐巴和普洱茶源源驮出,又将外面的洋货不断运回。
  这里的人追求时髦,崇尚流行,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排排的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有上海的百货、西藏的药材、缅甸的玉石、法国的香水、日本的洋布……入夜之后,四处灯火通明,秦楼楚馆林立,人气非凡。那时,镇上的学校里就有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被山内山外的人誉为“小上海”。
  磨黑又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很早就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两位共产党党员受组织派遣到磨黑中学教书,并开展地下活动,一位姓曾、一位姓蒋,后遭反动派杀害。新中国建立后,磨黑建了曾、蒋烈士纪念园。磨黑中学先后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国英模张培英也出生在磨黑镇,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向张培英同志学习,把一切献给党。”磨黑人说:磨黑是咸的,因为有遍布的岩盐;磨黑是厚的,因为有古道的沧桑;磨黑是红的,因为有烈士的鲜血;磨黑是美的,因为有金花和美食。
  磨黑有许多故事,等待着后人去追忆……磨黑的传奇故事之一,是好山好水孕育了一个貌比天仙的美丽人儿——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口口相传的“金花”和“阿诗玛”。1942年4月20日,杨丽坤出生在磨黑。
  如今,美人虽已魂飞魄散,但她一路播撒的微笑,引领人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桥,去寻觅和探求曾经发生在那方水土间的故事。
  “大桥头老杨家”清末,政局动荡,风雨飘摇。在一个大雨如注的夜晚,磨黑镇上来了一位操着南京口音的魁伟大汉,他没有去宿店,却在土地庙里烤干了湿透了的衣服,和十几个乞丐挤着过了一夜。此人沉默寡言,不像掮客不像商贾,骨骼粗大,身板硬朗,一旁的乞丐们猜想,这家伙若非山贼的卧底便是流落的军汉,总之不是一个可以欺负的对象!的确,这汉子不同凡响,他是一名政府认为的危险人物,年轻时参加刘永福的黑旗军,并担任过中级军官,有严重的排满倾向与反清行为,因此遭到通缉。他一路躲躲藏藏,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这个心中仓皇的跑路者姓杨名民生,是“阿诗玛”杨丽坤的祖父。
  天高皇帝远的磨黑让逃命的人产生了安生的念头,磨黑不大,却给予了背井离乡的流浪汉莫大的温暖。眼看着这兆祥和安宁的山水,杨民生决定留下看看。他来到大盐户李财主的家中,当了一名帮工。
  杨民生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熬盐技术,成为一名得力的盐工。他聪明伶俐,相貌英俊,识文断字,且身材高大又舍得出力,东家很快便喜欢上了他,继而想招他为婿。杨民生自是非常愿意,不久便娶了主人家的小姐为妻。在老丈人家生活一段时间后,杨民生另立门户,自己出来开矿熬盐,发展产业。
  杨民生吃苦耐劳,经营有方,很快便有了积蓄,他盖起了房子、建起了盐灶。房屋建筑风格为当地典型的“三坊一照壁”。
  ……
展开
目录
引子

青青河边草
昔日古镇——磨黑
“大桥头老杨家”
关于“复兴党”假案

马背上驮来的小姑娘
远走他乡
系着红领巾进歌舞团

金花在风雨中绽放
电影《五朵金花》的诞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总理的关怀下成长

阿着底是个好地方
头顶“光环”不张扬
总理指示:“阿诗玛”还是要杨丽坤演

史无前例的悲与哀
“文革”冲击波
杨丽坤在镇沅
周总理挽救了杨丽坤
解铃还是系铃人

结束语
上海的隐居生活
寻找阿诗玛

附录
金花,向世界微笑
我和“阿诗玛”的悲欢
有感于唐凤楼的文章
给读者和观众的一封信
来自故乡的怀念
共和国集体记忆中最美丽的女性
人民艺术家杨丽坤
你叫我,我就回来
永远的“阿诗玛”
宝山夕晖映金花艺魂长存滇池畔
丽坤真的走了
“金花”“阿诗玛”品牌价值超过千亿
回来了,妹妹你终于回来了
杨丽坤长眠于金宝山
磨黑故乡对杨丽坤的纪念
怀念我的姑妈
诗说杨丽坤
“共和国60年最美丽的12人”之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