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单读.19,到未来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822180
  • 作      者:
    吴琦主编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1. 探索一种“到未来去”的全新方式:从内部进入未来,从历史了解未来,从当下看到未来——到未来去,这并非是一场无法把握的宏伟行动,事实上,它的起始点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在这一辑《单读》里,它关乎人的自由选择、女性的生存空间,关乎人类的生育、语言的演变,也关乎后极权时代的政治、新技术时代的社会。未来是丰富的、复杂的,也是需要被质疑、被警惕的;它不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预言,自动照亮人的前路,我们需要在想象未来之前,首先打破对未来的想象。

2. “未来是她们的”主题演讲合集,当代女性的生存处境与可能,也是全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本辑《单读》收录了于威、陆晔、郭爽、彭可、马李灵珊在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上的演讲,不同的年龄、职业和经历背后,是现代女性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同样值得尊敬的智慧和勇气。女性平权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迸发出了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它所带来的震荡和挑战,拷问着整个社会的文明,也考验着人类未来的走向。

3. 许知远对话尤瓦尔·赫拉利:“我不预测未来,我只想让人们有能力讨论人类的未来”——随着《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的风靡,尤瓦尔·赫拉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现象级的追捧。《单读》首次对话这位被视为人类预言家的历史学家,探讨他思考、表达世界的方式,如何与这个信息爆炸、躁动不安的时代产生奇妙的共振。访谈中,他分析中东特殊的环境与文化,谈到自己的性取向对自我认识的影响、多学科的研究路径、高效的工作与写作方法,警示人类21世纪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这位一再表示自己“不预测未来”的作家认为,他真正在做的是提供一种视野,“使人们有能力加入关于人类未来的讨论”。

4. 首发科幻作家陈楸帆的*新力作“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贾行家撰文探讨“语的去处”——陈楸帆这部精彩的科幻剧本首发于本辑《单读》,它用极富张力的故事和语言将生育伦理与人类繁衍,推向更加难以把控的复杂境地;而思索语言的未来,几乎是每位写作者的日常工作,作者贾行家将曾经、现在与近在眼前的将来对照、考量,提出疑问:未来将会“在无数误解中仍充满惊奇”,还是“我们以加倍的嘈杂,变得日益沉默下去,对于真相更加漠不关心,彼此互不相通”?

5.首次推介诗人孙文波的诗歌——“所有的诗歌都是关乎未来的”,诗人孙文波这样说。孙文波伴随着中国诗歌的沉浮与更迭,他的诗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感来自诗人对当下的自觉审视,对生命的深刻拷问。偏居深圳洞背村的他从未脱离这个世界,在这个难以发声的时代,孙文波用一个诗人的方式继续呐喊。

6.单向空间和理想国继续联手,打造智识青年们的挚爱书、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斯拉夫文化书写者柏琳,英国社会观察者王梆,小说家赵松、蒯乐昊,将在这一辑《单读》中继续发表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小说、随笔与书评,分享他们的全球观察和个体经验。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楸帆,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Xprize基金会科幻顾问委员会(SFAC)成员。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后人类时代》等。

贾行家,男,1978年生人,非职业作者。出版有散文集《尘土》《潦草》。

于威,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陆晔,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华中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广播学院法学(新闻学)硕士,复旦大学法学(新闻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美国南加州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社会学、新技术、影像与日常生活。

郭爽,1984年出生于贵州。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获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无界行者”创作奖学金(2015)。获第七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7)。现居广州。

彭可,1992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成长于深圳,是一名图像工作者,现在洛杉矶和中国南方生活和工作。她相信“观看”这一静止行为的动态力量,以及摄影的自我投射和心理学潜能。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

马李灵珊,毕业于南京大学金融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 Esquire》《智族 GQ》等媒体,中国*级商业及文娱人物报道记者。2015 年,与导演五百联合创立五元文化,联合出品《白夜追凶》《灭罪师》等剧集。

牛雪琛,毕业于外交学院,曾任国际新闻编辑、记者,“翻译是一件可以同时享受阅读和创作的事”。

赵松,作家,文学和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作品有小说集《积木书》《抚顺故事集》《空隙》《细听鬼唱诗》,随笔集《*好的旅行》,文学评论集《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蒯乐昊,1979年出生,媒体人,业余画画自娱,现居南京。

孙文波,195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作品入选《后朦胧诗全集》《中国二十世纪新诗大典》《百年新诗选》等多种选本。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曾与人共同创办《红旗》《九十年代》《反对》《小杂志》等民刊。参与主编《中国诗歌评论》《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主编《当代诗》。获得多种国内诗歌奖项。迄今已出版诗集《地图上的旅行》(1997)、《给小蓓的俪歌》(1998)、《孙文波的诗》(2001)、《与无关有关》(2011)、《新山水诗》(2012)、《马峦山望》(2015)、《长途汽车上的笔记》(2017)。文论集《在相对性中写作》(2010)。

柏琳,原《新京报·书评周刊》资深记者,编辑,现为书评人,独立记者。从理论语言学中叛逃,在文学里瞎打误撞。

王梆,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数本短篇小说绘本集以及漫画故事《伢三》等。电影剧作《梦笼》获 2011年纽约独立电影节*佳剧情片奖,纪录片《刁民》亦在数个国际电影节参展。小说作品散见于《天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大学《中国当代文学选集》、美国“文字无边界”文学网站、2016年秋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故事新编”中国当代艺术展等。作为自由记者,为海内外媒体撰写欧洲时政评论。译有英国当代诗人理查德·贝伦加滕诗选《改变》、英国当代诗人彼得·休斯诗选《贝多芬附魔曲》等。

萧轶,平时睡觉、偶尔写字的乡下青年。

陈儒鹏,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现代性专业研究生,对伍尔夫和她的一切满心欢喜。前《单读》实习生,如今是个小评论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看!你可以用鸟的视角来看人类。——尤瓦尔·赫拉利

我对将来的*大善意,是希望在无数误解中,将来仍会充满惊奇。——贾行家

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每个人都是为全人类而活。——陈楸帆

我们拒绝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一个免于饥饿的世界。——居伊·德波

超乎想象的科技发展,并不会导向真正的文化新生和新启蒙。恰恰相反,如今国家衰落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类对社会、道德和精神危机的无能为力。——特斯拉

不管在任何情景下,你仍然还有自主性的选择。你并不知道这样的选择会通向什么样的道路,但你可以做这个选择,你是自由的。——于威

 

这次我们以“未来”为题,是从内部进入的。它不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预言,好像用些刺激的、炫目的、烟花般的句子,就能自带科幻片的效果,自动照亮人的前路,而是在想象未来之前,首先打破对未来的想象。

未来是一种幻觉,我们不因整体上的悲观而放弃它,也不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正活在兴头上就必须对它充满期待。更真实的情况是,每个人都处在同等的迷茫中。对未来失去追踪,某种意义上让人如释重负。那就更加热烈地了解过去吧。去反省,现在自己该做点什么。

我们在海边组织演讲,在文体上不拘一格,发表实验形态的小说,寻找新的写作者。捕捉那些不确定、未完成、新出现的事物,原本就是《单读》*迷恋的工作。它困难而易逝,琐碎又宽阔。它可能通向许多方向,而不只有未来一种。在那些模糊的、非线性的进步和实践中,未必会有某种新的价值横空出世,但有一些准则会被再次证明是不可放弃的,它们将穿越时空,被文学、伦理和人的情感所保留。


展开
精彩书评

许知远,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我参与编辑过很多夭折的杂志,《单读》的生命力经常令我自己惊叹。因为不断有年轻而杰出的灵魂加入,我认定它还会长久、富有韧性地存在下去。”

阿乙,作家

“《单读》提供了一种智性、理性而又并不因此而冷漠的审美。它是一本对青年有号召力的杂志。它使它的读者变得年轻而上进。”

郭玉洁,正午主编,《单向街》第*任主编

“过去的十多年,是人心随技术迅疾更新的年代,也是一切在不知不觉间速朽的年代。生活在其间,要敏捷于变化,又能保有持久的决心,这是一种必要的法则。回想《单向街》(《单读》前身)的创办,正是这份敏捷,更多的是持久,让它免于转瞬即逝的激情,从而在时间里拥有自己的轨迹,和可供回顾的纵深。”

覃里雯,资深媒体人

“为《单读》写稿一直是*美好的事,就像和一位无所不知的知音漫谈,站在世界漫长的共同传统之上关照人类的今日和明日。因为它优雅的包容和丰盛,促成了我写作的新风格。依然秉承启蒙以来知识传统的杂志越来越少,就像星星逐渐在夜空里淡去一样。对我来说,在稀疏闪耀的人类群星中,《单读》已经是中文世界里*耀眼的一颗。”

于威,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如果说《单读》这本小小的杂志,也有一点雄心,那就是希望它能够像《纽约书评》一样,吸引这个国家*杰出的头脑,鼓励独立思考和理性的批判,永不放弃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责任,同时追求一流的文本表达。这个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也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所以只能继续做下去。”

苏静,《知日》主编,《单向街》第*任出版人

“转眼之间,名为《单向街》的杂志书,也改名《单读》,还有了自己的同名 App,单向历更是卖成了近年来少有的文创产品的成功案例。单向街书店也从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形象,现在也跻身很主流的商业公司,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理想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令人欣慰的。时至今日,我也为我当年能参与当年《单向街》杂志书的创刊和发行,感到由衷的开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夤夜十书 (节选)

孙文波

纠缠书

睡下看到彩虹,醒来看到黑暗,

群山倒立,河回到源头。我成为

走在通往创世路上的那个人。我写下

空、喑、寂。在洞背村,我是世界的

解释者。我解释痛,它正在我的

体内生长;长得莺飞蝶舞,长得虎啸狮吼。

我解释苦,它是大台风,带来精神的暴雨。

我解释我的解释,它是爆炸的

红矮星,分裂出无数灼热的语言碎片,

光芒转瞬即逝我无法抓住。

一切都是臆想,都是偏执。

回到理性,我不过是想表达一个愿望,不虚度。

不在现实纠缠。我不纠缠政治,坏和更坏的;

不纠缠阶级,穷和富。甚至不纠缠大街与

小巷的地位。不纠缠关卡和大门的作用。

我只纠缠早餐与晚餐的不同,

纠缠一只狗与一只猫的区别。

我还纠缠于淋湿的蝴蝶与蜻蜓有什么不同。

当然我真正想纠缠的是,人的一生是

攀援还是下坡,驻扎还是路过。我觉得,

我已经路过很多;路过对人类的爱,

路过对物质的迷恋。路过敬仰与畏惧。

我已经路过自己。我已是另一个我。


展开
目录

到未来去

 

【话题】

这一刻我们是快乐的/陈楸帆

话的去处/贾行家

未来是她们的

【访谈】

尤瓦尔·赫拉利——我不预测未来,我只想让人们有能力讨论人类的未来/陈一伊、尤瓦尔·赫拉利

【影像】

盐水池塘/彭可

 

【小说】

伊春/赵松

双摆/蒯乐昊

【诗歌】

夤夜十书/孙文波

【随笔】

贝尔格莱德表情——谁在那儿歌唱?/柏琳

贫穷的质感/王梆

【评论】

居伊·德波——密谋一万种可能/萧轶

全球书情/陈儒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