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苔不会消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71949
  • 作      者:
    袁凌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2014年度散文奖等。作品《走出马三家》和《守夜人高华》获得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暨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已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从出生地开始》《我们的命是这么土》《在唐诗中穿行》等书。《青苔不会消失》是其特稿作品精选结集,是作者精彩特稿作品首次以全文的形式面向读者。


展开
内容介绍

矿难中失去双眼的老人,整张脸变为了青色,爆炸中的煤灰透入了他的面皮,“面具”再也无法摘下。

十七岁被地雷截断双腿的农妇,双膝跪在铁皮板凳上,收割比她还高的稻穗。她带孙子、放牛、喂猪、做饭、缝纫、赶集、申诉。三十年来,双腿磨穿了十几双木凳,生育了两个儿女,造起一所房子。看起来她像是一个孩子,但她在铁质板凳上磨砺的位置,却高于我们所有的人。

下身受创干枯的年轻人,用幸存的上肢二十年如一日地穿针绣鞋垫和十字绣,编织瘫痪休克的时间,供养自身和家人。

这不是小说,而是《青苔不会消失》里的真实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名人推荐】

 

“袁凌桌上,长时间地放过一张照片,是矿难中死者的遗照,头浸没在血泊里。他没能帮到这家人,就让这照片日夜盯视着他。我也采访过尘肺病人,矿难幸存者和留守儿童,无能为力时,不得不脱身出来。他不,他不允许自己转过头去,就好象他活着对死者是个亏欠,他些微的幸福对苦难之人是个亏欠。他的写作,是浸没在这些人的命运里,活上一遭,以作偿还。”

 ——柴静(著名作家、媒体人)

 

我读过袁凌的许多文字:从他当记者时的汇报memo,到新闻报道;从他的散文、诗歌到小说,他的追求无时不在,他独特的、有着乡土气息和极强表现力的优美文字给我深刻印象,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认知使我敬佩。他的新闻作品追求新闻当下性与写作永恒性同在,对新闻人和文学人都是启发——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沉甸甸的时代!

——胡舒立(著名作家、媒体人)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梁鸿(著名作家、学者)

 

写作即拯救,至诚则无惧死亡。袁凌对死亡的凝视,不仅是庄子式的敲骨诘问,还透着对时代的审视、对人性的沉思。这是写作者更广大的视野,死亡将以复活重现,受难也在唤醒悲悯和善。这是袁凌向死者偿还的债务,替我们所有人。

——叶匡政(著名媒体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熬是第一项,就像制糖

 

十七年前,王多权在山西矿洞里遭遇了一个人的矿难,胸部以下的脊椎神经被逾吨重的煤块切断。离开现场之后,他的人生位置被定在了这间土屋的床铺上。

这是一个被消音的过程,没有镜头的聚焦,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抢险的场面,没有怒斥和追责,甚至没有温床一样的腐败。自然,也没有总理严令之下统一标准的赔偿。王多权在表哥的黑口子上干活,尚在赔本的表哥给了两万块,到家已经不剩下什么。那是一个人命行情和现在完全不同的年代,死亡的代价不高,因此也容易使人想到死亡。何况,对一个废残的矿工来说,活着的成本是他看不到头的一个大数,甚至超过现在福布斯榜上首富们的资产。

王多权让母亲买安眠药,说是失眠。母亲去到镇上的药店,医生问了情形,告诉她儿子要的不是睡眠。母亲开始提防,不让房子里出现带刃的东西,墙上的电线使她忧心忡忡。

王多权对母亲说,防,你防不住。死,有千条路。

即使只是用这条床单,即使只是用自己的牙齿,也能够自杀,这是王多权想好的。但是活下来却没有这么多条路。王多权想到了家里的一样土产——麻糖。糖是熬出来的,就和瘫痪在床上的后半生一样。前半生只有20年,王多权上了初中,烧了两年木炭,谈了对象,虽苦犹甜;后半生只是受苦,要熬上多少年,才能尝到一丝苦中的甜味?

家里年年要熬麻糖。王多权也就一年年熬了下来。

对于在矿难中不幸地幸存下来的矿工们来说,在所有生存要诀里,熬是第一项。

那场哑炮爆炸事故后,竹园沟的邹树礼在山西医院的病床上,熬过了*初的黑暗时期。是完全的黑暗,连人蒙上眼睛在黑暗里能够看到的那种光的斑点也看不见。像是从下井时的罐笼中不慎摔落,坠入一个永远也坠不到底的矿洞。

*初一个月,他总在想着摸索着下床,越过病房里另外一张床铺,攀上窗台然后略微用力一跳,也就把黑暗一起坠毁了,像用力扔下一只热水瓶。

时间,只有时间,把黑暗熬炼得可以接受一些。让别的感觉生长出来。

熬制的过程太长,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来。在八仙镇街一间不起眼的卷闸门里,杨波已经在一张病床上躺了7年。7年没有让世事好转一些,小时候因为一场脑膜炎哑巴的杨波,无法对侍候的母亲表达他的焦躁,只能使劲抽烟和喝水。“心里火上来了,一夜要喝一电壶”。母亲秦万美说。杨波的腰眼上长了四个两寸宽、四寸长的褥疮。双腿变成了我们在乌干达难民照片上常常看到的两根骨头,和王多权或其他伙伴的一样。

或许,正是因为对下身毫无感觉,使他们敢于把这样的痛苦承担下来。虼蚤河的黄国林掀起被子,让我们看到他大腿上的疮口,已经深到骨头,塞着一坨卫生纸。“你怕不怕?”掀起被子之前他问。但我更多是被那股恶臭震住了。“肛门烂完了。”他说。

王多权曾说,十七年想到死有千百次。“但现在已经熬了这么久,死的心情也淡了。”刚回家的时候,因为胃坏了倒苦水反酸,,水米不能进,家里给王多权买好了棺材,“冲一冲。”棺材进门之后,王多权的胃倒意外地好了起来,似乎在死亡门槛前打了个激灵,把迈过去的一条腿生生收了回来,不管以后还能走多远。

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在竹园沟紧靠山坡一间老屋的床上,如今只有失去了双腿的刘光友一个人躺着,表兄三年前在这张床上上吊。表兄在冒顶中压断了尿管,身上没有干的时候。他虽然有双腿,却羡慕刘光友能坐在轮胎底子上,跟别的单身汉玩牌。摆脱不了的尿骚味,使他失去了熬下去的勇气。


展开
目录

【目录】

 

卑微的力量 (代序)

第一辑:卑微者

血煤上的青苔

北京局外人

九岁女孩和奶奶的命运门槛

第二辑:出生地

寂寞沂蒙

在地雷上寻找家园

汉水的祈祷

大凉山生活:日常的和忧患的

第三辑:生死课

海子:死于一场春天的雷暴

兰考弃儿

高墙内外的留守

砷冤的赎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