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家事断舍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493417
  • 作      者:
    (日)山下英子著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家事断舍离》是“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新作,专为日常整理写作的断舍离指南。70余幅实拍图展现山下英子东京生活细节,80余幅手绘图逐步分解日常整理要点。摆脱对家事的“刻板印象”,柴米油盐的小日子也能越过越轻盈。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1.《家事断舍离》是畅销超400万册《断舍离》书系新作,帮助所有为家事所苦的人生活更轻盈。山下英子用30余年断舍离生活哲学感悟,教你省事又实在的办法,让时间和空间的“余裕”重新回到自己身上,让你爱回家,更爱家人,小日子越过越轻盈。
2.帮你断舍离掉所有关于家事的“刻板印象”,颠覆传统认知。看起来万能的收纳术实际上会让东西被遗忘,甚至鲸吞居住空间;以为省钱省时的常备菜方案和促销优惠,反而会让你无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囤积一堆杂物;因为家事没做好和家人闹不愉快……现将这些执念断舍离,才能摆脱烦人的家事循环。
3.符合广大受众的日常,只需利用早上班前、晚下班后和周末一点点时间就可以轻松做好家事。按照通常的生活作息来分配时间和精力,一次只需做一点。不论是单身贵族,还是职场家庭两头顾的年轻白领,或者家庭主妇(夫),都适用这套方法。
4.搭配70余幅实拍图和80余幅手绘图,让你对断舍离生活实践一目了然。每张照片都配有作者的思维逻辑和关键点提示,按照场景和动作顺序用插画辅助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边看边学,很快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方式。
5.本书真正的落脚点还是思维方式,如何用断舍离的思考逻辑来考虑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和决断,在舒适空间享受自在人生。放弃思考就等于放弃人生,在做饭、打扫、洗衣等整理过程中,思考自己当下的真实需求,重塑令你舒适自在的生活风格。
6.面向读者征集读后感或“我与断舍离”的故事,不限形式,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断舍离相关新书或周边,优秀分享者将获得作品在@山下英子 官方微博展示的机会。请读者将作品发送到邮箱:shanxiayingzi@126.com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日]山下英子
一般财团法人“断舍离”代表,断舍离推广人。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提炼出“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整理”上,逐渐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断舍离也是刺激思维新陈代谢的思路转化法。现在,日本本土和世界其他地区,不论年龄、性别、职业,规模庞大的支持者们都在自发倡导“断舍离”。从首次出版的《断舍离》面世以来,包括独著、主编在内的众多“断舍离”相关书刊也在亚洲、欧洲各国出版,成为累积销售超过400万册的现象级畅销书。现在,除了书籍出版外,还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全力地发展断舍离的事业。
山下英子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shanxiayingzi
山下英子断舍离课堂
http://www.yamashitahideko.com
山下英子官方博客
http://ameblo.jp/danshariblog

译者:贾耀平
高校日语教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日本文学方向硕士,曾翻译出版《断舍离》《丰田的人才培养法》《抗压力》《靠谱》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家事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专为日常整理写作的断舍离指南,教你在做家事的过程中思考并找到自己真正想吃的、想拥有的生活方式和空间,重塑令你舒适自在的生活风格。
这本书将日常整理分为“早、晚、周末”家务,结合70余幅实拍图和80余幅手绘图帮助读者认清家事的本质,通过选择和决断,将烦琐的家事变成乐在其中的生活仪式,践行“断舍离”,逐步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把小日子越过越轻盈。
这本书不仅适合家庭主妇,也适合全员参与家事的小家庭。家事从来都不是一人的负担,而是全家人共同的乐趣来源。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我们每天都践行断舍离,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
——京瓷名誉会长 稻盛和夫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著名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翻看完,却足以改变你的人生。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用不断的获取、占有来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垃圾,那些我们并不需要的衣服,本应该扔掉的食物,还有情感生活中的那些伤害,那些该断掉的,该舍弃的,就让它离开吧!
——著名主持人 杨澜

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让我们在收纳整理中,放下执念,遇见更好的自己。
——话语治愈系女作家 苏芩

人生像一辆车,轻车简行,不超载、不超速,就能顺利抵达幸福车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学会做减法,学会舍得与放弃,方能获得轻盈与灵动的人生。
——《人民日报》

断舍离是一种个人物品处理,乃至思维方式上的减肥。对事物的断绝、舍弃、抛离,也是对自我经历的重新梳理和思考。个人生活上是这个道理,在工作、交友、人生规划上,亦如是。
——《新京报》

人生,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修行的过程。无论是生活状态还是内心世界,都应该随时处于一种不停地吸收、学习、反思、决定的过程。那么就跟随“断舍离”与自己,以及与被留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与物展开一次崭新的相遇吧!
——《东方早报》 

展开
精彩书摘

为什么会“想扔却扔不掉”?
从图中,我们会发现家里最多的东西是忘却物。“忘却物”即那些我们连其存在都不知道的、无法想起的杂物。人总是很难想起看不见的东西,我们总是被这些忘却物夺去空间,夺去时间和精力。
“执念物”即那些我们虽然能意识到其存在,却无法丢弃和处理的东西。像一些往昔的纪念品、亲手制作的小东西等我们常说的“想扔,扔不掉”的杂物。通常,我们并非很珍惜喜欢这些杂物,只不过随处搁在家里,不去想如何处理罢了。换句话说,这些杂物属于上图中的A区和B区范围,是“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需要“扔”的杂物。
而“需要·合适·愉快”的物品即是有价值,被我们所需要,让我们心情愉悦舒适的东西。即上图的C区,是需要保留的物品范围。

这个区域的物品,
是我们“要花时间,想花时间”而不是“被迫花时间”的物品。
是我们“想腾出地方安放”的物品。
是我们“想花精力,想维护管理”而不是“被迫花精力”的物品。

对于不同区域的东西,我们内心发出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忘却物”和“执念物”是内心所排斥的。“需要·合适·愉快”的物品是内心所期待的。前者让我们心灵衰败枯萎,后者则让心灵充盈丰润。后者让人与物品建立一种舒适愉快的良好关系。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区域划分不是绝对的,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需要·合适·愉快”的东西会逐渐变成“忘却物”或者“执念物”。物品和人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分类则满足的“标签化收纳术”
我曾经也尝试过“收纳术”。
第一件事就是先买收纳箱。
有了收纳箱,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放在箱子里。其他的不说,首先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从视野中消失了。
结果,它们不仅从视野消失了,也逐渐从脑海里消失了。
换句话说,所谓收纳,好像是收拾之后就可以坐视不管,置之不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收纳是种忘却物催化剂。需要的收纳箱越来越多,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多,家里也就显得越来越狭窄拥挤。
收纳术的老师还教我们如何贴标签把物品分门别类。包括建立收纳隔间,粘贴便利贴区分杂物类别,等等。这些工作无一不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一旦开始贴标签,那么我们会下意识地把“贴标签”当作第一目标。
杂志上展示的完美收纳空间中,有五颜六色的调味料瓶整齐排列的置物架、有犹如图书馆一般系统严谨地摆放书籍的书架、还有按大小功能等分门别类收好的文具柜子,等等。看见这些彩页时,想必有人会感叹“真是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好呀”。
“做不好”是肯定的,只有那些每天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收纳达人,才能长期保持这种“杂志彩页水准”。不是专家做不到,“收纳”专业的人才能做得这么专业。但是对于非“收纳”专业每天工作事务繁忙的我们来说,这种“收纳”标准过高过难。就好象强迫一个从来没练过慢跑的人去跑全程马拉松一样,不切实际。

我想说的是:
收纳,需要时间。
收纳,需要空间。
收纳,需要精力。

购买东西容易,维护保养很难。不注意管理和保养,就容易成为灰尘的温床。
最简单的是,家里没有那些需要贴标签、需要管理保养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讲,把用过的东西按照标签放回原处的想法也是有问题的。假如不存在什么多余过剩的杂物,其他东西放在哪里都会一目了然。这就是断舍离。
人是一种能多省事就想多省事的生物,也是一种万事想要蜻蜓点水就直接了事的生物。从人的这种“懒”心理出发,不得不说所谓的“收纳术”的想法太过天真。因为对付“乱七八糟”,整顿、收纳的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整顿、收纳前我们需要做的是:
减少杂物
精简杂物
精选杂物

也就是对杂物进行断舍离。只保留精挑细选之后需要的适量的物品,即便是看起来杂乱无章法的,收拾起来也不费什么精力。

需要断舍离的烦恼
□给杂物贴标签分类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及时处理的无用品
□动不动就得重新收拾房间的压力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务常识”断舍离
常识1 “收纳”无法收拾好家
“收纳”会让家务更辛苦
名为衣柜的“垃圾堆放场”
为什么会“想扔却扔不掉”?
分类则满足的“标签化收纳术”
常识2 不为家务事后悔
从“严格认真”的传统标准中解放出来
不能为了“香喷喷的饭菜”而过于拼命
常识3 “家务集中做”的陷阱
抛掉“满箱思维”
“提前做好饭菜”与“集中买东西”的风险
与生活习惯不协调的“大容量”
“集中做家务”转换为“分散做家务”
及时完成家务活的基本原则
常识4 不需要特意做菜单
你确实吃着爱吃想吃的东西吗?
“12 点吃午饭”不是死规定
“列每周菜谱”的陷阱
常识5 不“节约”
“小节约”会消耗大能量
为了记账而记账就毫无价值
常识6 不考虑做家务的活动路线
优先考虑“步骤”,而非活动路线
一开始的“小麻烦”换来以后的“大省事”
第二章 从晚上6 点开始的“晚家务”
“晚家务”守则
山下英子式的“晚家务”流程图
维护保养守则
玄关处不放杂物
——没有伞架和拖鞋架的空间
纸质类要即读即处理
——不拖延
包包里的东西通通放进筐子
——“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东西,一目了然”
对零碎物件进行“集中式管理”
——不要备存太多文具
料理守则
不想做饭是怎么回事?
——从打造一个愿意走进去的做饭空间开始
冰箱里的东西要“一目了然”
——不用购物塑料袋包装食材
无须带盖的容器
——方便拿取的透明袋
厨房台面的杂物控制在最少量
——视野范围内的煮锅和平底锅
简单食谱
善后守则
“用完后立刻收拾”是基本原则
——让“过程”保持流畅,不停滞
用纸巾擦餐具
——一般是用过就扔掉,擦得快,擦得干净
坐垫、地垫、脚垫
——不知何时被塞过来的杂物
垃圾袋,多多益善
——抛掉“满箱思维”
第三章 早上6 点开始的“早家务”
“早家务”守则
山下英子式的“早家务”流程图
不要勉强自己“好好做早餐”
——从早起就不要勉强自己
清扫守则
浴室里不放杂物
——随用随拿式
厕所“随用随打扫”
——没有拖鞋和地垫的厕所总是很干净
随着季节,更新“百日元小摆件”
——买多少,处理多少
洗衣守则
洗衣是每日必做功课
——少量衣物也不拖到明天
用衣架晾干,用衣架收好
——底裤放入无盖的衣筐中
不再为“没有衣服穿出去”发愁
——用衣架规定衣量
生活需要质地细腻柔软的毛巾
——粗糙廉价的毛巾用来“打扫卫生”
准备守则
回到“让人心情愉快的家”
——没有洗完的衣物怎么办?
提前决定“明天穿什么”
——同时决定搭配的鞋子和包包
不在台面上堆放杂物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创造洁净房间的“三个台面”
——不在不易拿放的地方“收纳杂物”
专栏 成熟女士会享受一人食
第四章 “周末家务”
“周末家务”守则
山下英子式的“周末家务”安排
保养守则
清洁排气扇、空调的最佳时间
——委托专业人员也是捷径
在保养维护上投资
——好环境带来好运气
家电坏了怎么办?
——不能继续将就地使用
取舍守则
循环利用书籍杂志
——尽早放手的方法
“可以扔掉吗?”“不能扔掉?”
——自己来决定
如何处理信件、贺卡、名片
——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
“临时之物”不如不要
——(吾爱吾物)
如何处理孩子的作品
——让大家都满意的“纪念照”
大块头的家具真有必要买吗?
——用不惯的大沙发
如何扔掉量大块头大的杂物
——怎么处理不用的被子
后记
家务里饱含的赞美之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