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55936
  • 作      者:
    赵玉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讲述汉唐以来,《诗经》被尊为六经之一,其文学的本来面貌被笼罩于经学的帷幕中。随着宋代疑经思潮的勃兴,《诗经》的文学本质被渐渐揭开,陆九渊心学派的诗经学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一支。然陆九渊在学术上主张直指本心,述而不作,不立文字,故对他提出的著名命题“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真义,后人至今聚讼纷争,陆氏的诗经学更处于云山雾罩之中。陆九渊大弟子杨简深味其师之旨,著述《<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巧妙地融心学、经学、文学与政治伦理哲学为一。
  对《<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作深入研究,可以揭开陆氏心学派的诗经学的真面目与其在诗经学史中的独特地位,并解开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真秘。
  《<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堪称中国诗经学史上哲学化程度最高的名著。
展开
精彩书摘
  《<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
  《笺》谓‘以疾为敬’则太甚,特不可稽迟,非谓欲疾也。”杨简对《郑笺》的批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致告”一词的解释,《毛传》将其解释为“告利成”,杨简对此未置可否,但将《毛传》的“告利成”进一步解释成“利养之礼已成”(有利于奉养尸神的礼节已经成就),而反对《郑笺》告尸“以利成”(有利于尸神的利益已经达成)的解释,明显反映了杨简重礼轻利的思想。二是对于《郑笺》所主张的神“归于天”的批评。杨简认为,如欲知“神”的去向,就必须知“心”,而“心”是没有形体的,是难于知晓它的去向的,但在对孝悌等道德的修养上达到极高的水平后,人就会达到“无所不通”的神奇境界,因而在“神”的境界上,是无所谓方向的,《郑笺》言“归于天”,是不知“道”的表现,是一种“陋甚”的谬论。这种批驳体现了杨简解诗时以心学进行阐释的一贯立场。三是对诗中“不迟”的解释,《郑笺》主张祭祀完毕时要“以疾为敬”,强调只有迅疾地收拾祭品才为敬神,才符合礼节。杨简认为“不迟”仅仅是指祭祀完毕后收拾祭品不可稽迟而已,诗文无“疾”义,“以疾为敬则太甚”,郑玄的观点过于偏颇,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杨简“过犹不及”的思想。从上述分析可见,杨简主要是从心学思想的角度来反对《郑笺》的,其批判《郑笺》的过程本身就是阐明心学思想的过程。 
  在杨简看来,《诗经》中充满了“道心”,只有在心中明乎“道”,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解诗的正确性,否则在解诗之时难免有面墙之憾。杨简对《郑笺》的批评,在很多时候就是直接以“道”为标准。在杨简眼中,卫宏之《序》也多不达于道,所以杨简批判的矛头常常同时指向二人。在注释《召南·殷其雷》一诗时,杨简对卫宏、郑玄同时提出了猛烈批评:“闵其君子勤劳之心,自是正心、道心。卫宏强起其说日‘劝以义’,诗中无此情也,毛公亦未尝有此义。雷方动,雨将至,君子亟行,莫敢少止,急趋期会,异于平时,故曰:何此言违,莫敢或遑也。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慈湖诗传》的《诗经》学文化背景

第二章 《慈湖诗传》对《诗序》的批判
第一节 废弃《诗序》的基本表现
一 批评《诗序》不能把握诗义
二 批评《诗序》的美刺说
三 批评《诗序》妄定诗篇作者
第二节 对《诗序》的保留和发挥
一 对《诗序》进行引申和发挥
二 以《诗序》总结己说
第三节 对《诗序》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第四节 评论《诗序》遵循的三条阐释原则

第三章 《慈湖诗传》对《毛传》、《郑笺》的批判
第一节 对《毛传》的批评
一 基于义理批驳《毛传》
二 立足诗篇文义批驳《毛传》
三 对《毛诗》经文的怀疑
第二节 对《郑笺》的批评
一 批评违背义理
二 批评“不善属文”
三 批评字词释义错误
第三节 兼采三家诗
一 对《鲁诗》的去取
二 对《齐诗》的扬弃
三 对《韩诗》的利用

第四章 《慈湖诗传》的心学阐释
第一节 圣经乃明道之书
一 六经一旨
二 三才无二道
第二节 三百篇一旨
一 “思无邪”即“心无邪”
二 “庸常平夷之即道”
第三节 “兴于诗”
一 体认“敬”之心
二 力行“不动乎意”
三 体悟“反正”之心

第五章 《慈湖诗传》对《诗经》文学性的阐释
第一节 杨简以前宋儒对《诗经》文学性的解读
第二节 对《诗经》文学创作的认识
一 创作主体
二 创作缘起
第三节 对《诗经》抒情性特点的认识
一 对抒情性主体的确认
二 以“情”之视角言诗
三 重视“情”的自然性
第四节 着眼于诗文辞气的读诗方法
第五节 对《诗经》文学意蕴的把握

第六章 《慈湖诗传》的政治伦理哲学
第一节 政治天命哲学
一 天命转移说
二 天人感应说
三 无父感生说
第二节 治国理政思想
一 以德化民
二 重视礼治
三 反对重敛
四 民本思想
五 任贤使能
六 战争观念
第三节 伦理思想
一 君臣关系
二 夫妇关系
三 兄弟之义

第七章 比较视域中的《慈湖诗传》
第一节 《慈湖诗传》对陆九渊经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 《慈湖诗传》的阐释方法
二 《慈湖诗传》的阐释观点
第二节 《慈湖诗传》与朱熹《诗集传》思想比较
一 《慈湖诗传》对朱熹《诗集传》的引述
二 废《序》立场的殊途同归
三 对《诗经》文学性认识的高下之分
第三节 《慈湖诗传》与吕祖谦《读诗记》思想比较
一 两种《诗序》观
二 对《诗经》乐歌性质的认识
三 以“心”论诗
四 以史释诗
第四节 《慈湖诗传》“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阐释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