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堂世界 世界语堂”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3507
  • 作      者:
    陈煜斓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闽南文化研究院学术文库:语堂世界世界语堂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语堂世界世界语堂”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28篇。内容涵盖林语堂的文化属性、思想、文本解读与编辑理念、翻译成就与语言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中可以了解到林语堂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林语堂名士风度的传统与现代双重质素,株语堂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初期的一种特殊的中国想象,林语堂晚年透露出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隐忧和所提出的解决之道。
展开
精彩书摘
  育只完成了一半,因关于本国和外国仍有好多东西是要苦心求学的,而样样东西都是奇妙得很。……我不管别人说什么,而在这探险程序中也没有预定的目的地;没有预定的游程,不受规定的向导之限制。如此游历,自有价值,因为如果我要游荡,我便独自游荡。我可以每日行卅里,或随意停止,因为我素来喜欢顺从自己的本能,所谓任意而行;尤喜欢自行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不是。我喜欢自己所发现的好东西,而不愿意人家指出来的。”①此顺情任性的作风使学习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桎梏,从而开启了文化教育的审美历程:“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而言,和空间简直是对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他只有和少数几个朋友或熟人接触谈天的机会,他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他没有逃出这所牢狱的法子。但在他拿起一本书时,他已立刻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人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中,能有两小时的工夫撇开一切俗世烦扰,而走到另一个世界去游览一番,这种幸福自然是被无形牢狱所拘囚的人们所极羡慕的。”②在此,主体精神世界与世俗时空拉开一段“距离”,而以一种审美态度来观照人生,使其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得以自由地生发与尽情地舒展:“读者常会被携带到一个思考和熟虑的世界里边去。即使是一篇描写事实的文章,但躬亲其事和从书中读到事情的经过,其间也有很大的不同点。因为这种事实一经描写到书中之后便成为一幅景物,而读者便成为一个脱身是非,真正的旁观者了。所以真正有益的读书,便是能引领我们进到这个沉思境界的读书,而不单单去知道一些事实经过的读书。”③这所谓“旁观者”便是一种忘我读书的审美态度,由于取消了必读书目和被动读书的限制,主体读书的兴趣反倒日渐浓厚,教育也因此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故审美对教育而言已不是工具论意义上的影响,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渗透。
  ……
展开
目录
旧事重提:林语堂的精神遗产——坚持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林语堂等人与文化转型初期的一种中国想象——《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精神》与《吾国吾民》的中国形象塑造
林语堂与《红楼梦》
论林语堂早期语言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
“清流”文化与林语堂的名士风度
林语堂人本政治思想探
“放浪者”:林语堂的人格乌托邦
林语堂人生哲学的文化渊源
论林语堂的自由情怀
林语堂笔下的庄子形象
林语堂文化传播中对“田园牧歌”形象的利用
论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闲适背后的“焦虑”——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林语堂散文创作
论林语堂小品文的文化底蕴
林语堂的智慧观
以赤子之心优游岁月——浅论林语堂的人生智慧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林语堂与郭沫若的编辑理念及实践比较研究
论林语堂的教育美学思想
林语堂与词典的不解之缘
对外讲中——浅谈林语堂的思维模式和翻译策略
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中文化缺省的重构
翻译与翻译出版的伦理责任——由译本《京华烟云》引发的伦理思考
略论林语堂汉译英的文本选择
“苦涩、欢愉、温雅”与“名士、智士、雅士”——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同题材散文比较
一段潇洒的故事:林语堂与丰子恺的交谊侧写
闽南书写:林语堂精神范式的文化探源
浅析《京华烟云》的闽南俗语
知音君子,其垂意焉——林语堂研究在福建
“‘语堂世界世界语堂’两岸学术研讨会”综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