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代入蜀文人蜀中创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73917
  • 作      者:
    彭敏,朱瑞昌,花志红著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彭敏,女,1979年生,四川眉山人。讲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西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承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概论”“民间文学”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
  
  朱瑞昌,男,1978年生,四川眉山人。讲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实训中心管理员。主要承担“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花志红,女,1969年生,四川西昌人。教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主要承担“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讲”“中国文化概论”“古典诗录美”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出版专著、教材四部,发表科研论文四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昌学院“质量工程”资助出版系列专著:唐代入蜀文人蜀中创作研究》为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蜀文化与唐宋人蜀诗人蜀中创作关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唐代入蜀文人众多,他们人蜀后创作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代入蜀文人的蜀中创作受巴蜀地域山川风物的激发,题材与风格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出巴蜀地域背景下文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本课题试图通过文本阅读,从作品的分析中探索唐代人蜀文人在蜀中的生活与创作风貌。本专著立足于文本解读,将唐代人蜀文人及其创作放在蜀文化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以期诠释唐代人蜀文人的蜀地生活,勾勒人蜀文人笔下描绘出的蜀地山川风貌、名胜古迹、民风习俗,探究蜀地对唐代人蜀文人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等的影响以及唐代入蜀文人对蜀地文化发展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2.上元二年(761)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上元二年新年杜甫在草堂度过,正月初七后收到高适的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勾起了其对新津之游的怀念,因此又到新津等地游玩。《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游修觉寺》《后游》等诗记录了其在新津等地的行踪。
  杜甫在草堂时闲居悠游,旅况无聊,作《绝句漫兴九首》《遣意二首》《独酌》《徐步》等诗。杜甫也曾去成都有名的古迹游览,成都北郊武担山的石镜、司马相如的琴台,都留有杜甫的足迹。
  秋季,杜甫又赴青城山。《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有“老被樊笼役,贫嗟出入劳”,可见此行当为生计所迫去求助于某位友人。在青城,杜甫拜访了常少仙,受到热情款待,“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登临了丈人山,“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野望因过常少仙》《丈人山》《寄杜位》《送裴五赴东川》等诗可见其在青城山的游踪。
  是年冬天,成都徐少尹到草堂看望杜甫,杜甫喜极而吟《徐九少尹见过》以表谢忱。范邈员外、吴郁侍御也专程到草堂看望杜甫,恰杜甫外出,不得见,杜甫以《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诗致歉。不久,新任彭州刺史王抡答应携酒至草堂,杜甫作诗《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邀请王抡并请其邀高适同到。其后,王抡果携酒至草堂,高适亦同到。三人把酒言欢,共韵赋诗,杜甫有《王竞携酒高亦同过》。此外,杜甫还应蜀州新津李七司马之邀前去观看其在皂江上建成的竹桥,并作诗《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颂扬其造桥之功。月夜泛舟皂江上,杜甫又有《观作桥成月夜舟中有述还呈李司马》。同时,高适又自成都回新津,二人再次相见,喜悦之余杜甫作诗《李司马桥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3.宝应元年(762)
  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严武常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徐知道叛乱,道阻,乃入梓州。秋末,杜甫回成都迎家至梓州。十一月,往射洪县,不久向南到通泉县。
  宝应元年是极不安定的一年。朝廷内,仅在四月就发生了玄宗病逝,肃宗因朝政被奸人把持很快就受惊而死,太子李豫继位等大事。朝廷外,动乱未息,边境不安。而远在四川的杜甫,前半年生活并没有大的变化,仍然闲居草堂,时有友人前来拜访或辞行,又或以诗相赠,杜甫都有诗相送,如《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等。杜甫此时的生活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心境已有变化。“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绝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野望》)感世伤时、忧国思家的情感使得诗歌格调低沉。
  这一年,对于杜甫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与严武的交往。严武于上元二年十二月到成都任成都尹。严武与杜甫是旧交,因此严武人蜀后即写诗邀请杜甫进城游览并劝其积极用世。杜甫对此有《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随后,严武到草堂看望杜甫,杜甫作《严中丞枉驾见过》。此后,杜甫与严武来往密切,严武有时会馈赠礼物给杜甫,杜甫还到严武府上回拜。期间,二人唱和诗歌颇多,杜甫诗作如《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等。六月,严武奉诏还朝,任京兆尹。杜甫恋恋不舍,一路相送,直到绵州外奉济驿才分手。《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等诗记录了这次深情的离别。
  七月,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派兵把守剑阁交通要道。严武出川受阻,杜甫也不得回成都,便暂留绵州,草堂生活暂告一段落。在绵州,杜甫登临了越王楼,作诗《越王楼歌》,并见到了故交何邕,作诗《赠别何邕》。秋,杜甫前往梓州,有《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九日登梓州城》《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十一月,杜甫前往射洪县,曾到金华山玉京观游览,并找到了陈子昂的学堂遗迹,参观了陈子昂的故居并作诗《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陈拾遗故宅》。在射洪待了不久,杜甫又继续前往通泉县游览,作诗《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和《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记录了沿途情况。在通泉县,杜甫凭吊了郭元振的故宅,观赏了薛稷的书画真迹,有诗《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和《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杜甫在通泉时还曾陪一位客人王侍御参加宴会,作诗《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和《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冬晚,杜甫又归梓州,有诗《渔阳》讽雍王授钺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唐代入蜀文人的构成

第二章 把诗风带入巴蜀的“初唐四杰”
第一节 “初唐四杰”人蜀
第二节 “初唐四杰”的蜀中生活及创作
第三节 “初唐四杰”对蜀中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为蜀中文学带来繁荣的盛唐入蜀文人
第一节 高适的蜀中生活及创作
第二节 岑参的蜀中生活及创作

第四章 杜甫在蜀中
第一节 杜甫人蜀
第二节 杜甫的蜀中生活
第三节 杜甫的蜀中创作
第四节 杜甫与巴蜀地域的关系

第五章 令蜀中文坛再次活跃的中唐入蜀文人
第一节 元稹的蜀中生活及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忠州生活及诗歌创作
第三节 刘禹锡的夔州生活及诗歌创作

第六章 定格历史的晚唐入蜀文人
第一节 温庭筠的入蜀
第二节 李商隐的入蜀
第三节 薛能的人蜀
第四节 罗隐的入蜀
第五节 郑谷的入蜀
第六节 韦庄的入蜀
第七节 贯休的人蜀

第七章 唐代文人入蜀与巴蜀文化的历史命运
第一节 唐代文人入蜀改变了蜀地文化的命运
第二节 唐代入蜀文人与蜀地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唐代文人入蜀对今天四川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