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沉潜与喧嚣:当代诗歌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70305
  • 作      者:
    伍明春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伍明春,福建上杭人,1976年生,文学博十。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十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主任、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已出版《早期新诗的合法性研究》等学术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沉潜与喧嚣:当代诗歌论》为作者伍明春关于当代诗歌研究的论文集。全书主要内容包括:一、“归来诗群”研究;二、当代诗歌重要现象和诗人创作研究;三、新时期以来的福建诗歌研究;四、散文诗评论;五、当下诗歌新作评论。附录为两篇关于当代诗歌的访谈录。
展开
精彩书摘
  《沉潜与喧嚣:当代诗歌论》:
  反讽和叙事性是缪克构运用得比较娴熟的技巧。甚至早在校园时期的作品里,这两种技巧就已经初露锋芒:“大雨打湿了青年诗人的头发/他湿漉漉的脸庞灰蒙蒙的双眼/突然出现在大学集体宿舍的门口/流浪这个词逼近了我的胸口∥他的到来给我带来更为滞.重的雨意/我光着脚丫子从上铺滑下/在我落地的时候/已从他飞快的自我介绍中了解了他的一生∥这里已没有小木屋常青藤和忧郁的笛子/但我必须淋着雨带他到后街/解决他持久的肚子问题/他的深沉令另一个干瘪的诗人仓猝∥我们隔得不远/但交谈一句话往往像跑了五公里/就这样我们还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着/上帝我和他素不相识/他的到来恰让我觉得自己与整个世界相距甚远∥然后我带他回寝室/有两对恋人得了恋床癖/他定然不陌生因为他的诗句里有:/‘你的呻吟把我化为细碎’/他告诉我他痛恨——/那个一头钻进资产阶级家庭的女友∥有一群人冲进我们寝室/在一副四国大战棋上纸上谈兵/他们激烈地厮杀然后喊:‘守营’‘裸奔’/他说:原来你们已经把诗歌的后现代/带入日常生活之中/这话让大家深感陌生/好在此时已经熄灯/彼此看不见对方的脸。”这里所引的是《大雨打湿了……》一诗。之所以不惜篇幅地整首加以引用,是因为经由冷冷的叙述语调和戏剧性的情节片段,该诗初步显露出一种迥异于同一时期其他诗作的风格。或者说,它是连接作者前后两个时期作品的一道重要桥梁。在这首略嫌冗长的诗作里,我们读到的与其说是对具体的某个诗人的讽刺,不如说是关于当下诗歌、艺术乃至整个文化境遇的一种讽喻。其实,时代的大雨何止打湿了那个诗人,也给诗歌乃至文学本身带来了阴霾和泥泞。
  这种反讽性的主题也延伸到了后来的诗作。《醒来》一诗完全可以看作是《大雨打湿了……》的姊妹篇:“静止的一杯水让我想起什么/对一个诗人/众目睽睽之下朗诵诗作/一个诗人在电话中/将批评之作读给批评者听/对方将话筒朝向厕所”。与《大雨打湿了……》以叙事性造就一种迂回曲折的效果不同,该诗在语言上短兵相接,显得十分锋利,并且流露出深深的质疑。而《诗歌女神》则鲜明地染上了一层自嘲色彩:“一个内向的孩子失去最宠/他怎样去结识新欢/看着别人得意或拙劣的表演/他悄悄地躲向门后∥他小声的哭泣却显得那么辽远/有那么一刻/他几乎想跳出来大喊一声/可是顾虑和疑惑将他的热情化为乌有∥唯有在梦里/他才看得见她的背影/他伸手去抓/抓住了自己的一把白发”。在众声喧哗的当下语境里,那些善于表演者伪造或骗取了缪斯的眷顾,占据着歌唱的舞台。而真正虔敬的人却陷入了言说的困境。在这里,诗人以个人的写作困境折射时代的文化疾病。
  缪克构诗歌的叙事性策略,也在《此夜漫长》、《判决》、《年华》等诗作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前者写在光怪陆离的都市夜晚,一个年轻男子的“香艳”遭遇:“她们正看中了我形影孤单/或许还因为看到了我上车时手中的皮包/我的年轻正可以一点火苗即刻点燃/此夜漫长正可以一晌贪欢∥她们阻截了我三次/有一次她们飞出的吻落在了司机的脸上/有两次她们伸出的大腿照亮了路面/三次她们都口口声声说与我相识已久”。在妙笔连连的精彩叙写中,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年轻男子混合着惊慌、刺激和某种欲望的复杂心态。而诗的开放式结尾更令人叫绝:“司机放弃了他的‘起步价’/将我强行喊出他的车外/天呐!她们向我逼围过来/卡夫卡的老鼠说:天地越来越小。”这种结尾是耐人寻味的,天知道那句有些夸张的“天呐”是否夹杂着一丝隐晦的狂喜呢。“卡夫卡的老鼠”这一现代典故的运用也是恰如其分的,它像一个制动器,大大减低了这首诗由一系列动词造成的叙述速度,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情境。与《此夜漫长》的轻松题材截然不同,《判决》触及死亡那冰冷的面孔。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归来诗群”论
回归久违的诗坛
再度拥抱诗神的艾青
恢复诗艺的多条路径
走向分流的道路
牛汉写作的“衰年变法”
郑敏:从寻觅到创造
汉语诗歌的本体之思

第二辑 现象与个案
抒情姿态的变化——现代汉诗与民生关系的一种考察
文化记忆、抒情策略和文类自觉——略论地震题材诗歌
“中间代”:作为一个关键词
新诗写作疆域的开拓——论臧棣的系列诗
先锋的守夜人——论余怒的诗
重构女性与世界的关系——翟永明《女人》组诗简论
在形与质之间寻求平衡——论屠岸的十四行诗
从回望记忆到直面当下——论缪克构的诗
现代汉诗的本位寻求——论王光明著《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

第三辑 闽地诗歌观察
执著坚守与寻求突破——论新世纪以来的福建诗歌
福建当代诗歌概观
在沉潜坚守中稳步前行——2010~2011年福建诗歌漫评
想象城市的几种方式——以当下福州诗歌写作为例
明朗的冥想与倾听——论余禺的诗
先锋的再出发——论巴客的诗
撒娇,然后逃离——评《北京日记》系列诗
“水”:多维想象和诗学隐喻——哈雷诗歌新作管窥
从月亮的背面出走——评西楼的诗
足行大地,心在云端——评三米深的诗
聚合碎片的光芒——涂映雪诗歌的爱情想象
语言之轻与存在之重——读柯友珊的诗
在语言中还乡——评周园园的诗

第四辑 散文诗评论
论汉语散文诗的文类边界
福建百年散文诗概论
多向生长的力量——评“福建散文诗小辑”
文字与图像相生共舞——评《飞翔的痕迹》

第五辑 诗歌现场扫描
飞翔的悖论——评欧阳江河《凤凰》
解开时光编织的死结——评北岛《黑色地图》
口语写作:难度及其超越——评汤养宗《一生中的一秒钟》
语言生殖力和思想魔幻术——评臧棣《假如还有机会去伊斯坦布尔的话丛书》
在异乡的生命之思——评安琪《给外婆》
自我的出走与回归——评庞培《雨中曲》
穿透日常的空洞——评张执浩《诗四首》
斑驳秋色和凛冽诗思——评沈浩波《秋风十八章》
挖掘卑微的诗意——评谢宜兴《即使活得卑微》
繁华背后的都市冷暖——评王小龙《街头回旋曲》
时代印迹的锐利呈现——评顾北《作为王的男人》
从小贝壳到女骑士——评叶玉琳《海边书》
地域想象的多种可能——评潘维《柴达木盆地》
身体叙事和疾病隐喻——评路也《心脏内科》
诗人角色的当下境遇——评陈先发《养鹤问题》
“吃文化”的另类演绎——评吕约《吃》
“自言自语”的力量——评哑石《短句》
自我的蜕变和新生——评俞昌雄《春风有知己》
无所不在的断裂感——评何若渔《远方》
重建人和自然的关联——评盘妙彬《青山就是中年,春风就是老虎》
以女巫的目光打量世界——评巫小茶《女巫观察者》
青春话语的艰难突围——评林宗龙《所爱》

附录
诗与生命交相辉映——蔡其矫访谈录
“我坚定地相信诗本身的独立存在”——孙绍振访谈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