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徐复观解释学研究概述<br /><br />第一章 思想史经验中的解释学<br /><br />第一节 何谓中国解释学<br /><br />一、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的徐复观学术思想<br /><br />二、解释学视野里的徐复观学术研究<br /><br />三、解释学与中国解释学的内涵<br /><br />第二节 作为解释学的“追体验”<br /><br />一、徐复观艺术史研究中的“追体验”<br /><br />二、体验的认识论涵义<br /><br />三、“追体验”乃原初意蕴与当代生命体验间的碰撞<br /><br />第二章 回到古典的解释动力<br /><br />第一节 现代语境里的中国解释学<br /><br />一、中国文化的重建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对传统的现代阐释<br /><br />二、以西学为镜,不应让中学成为其注脚<br /><br />三、像古人自己那样理解他们<br /><br />第二节 解释学的“忧患意识”<br /><br />一、“忧患意识”标志着精神个体的发展<br /><br />二、“忧患”及个体由责任感而形成族群的凝聚力<br /><br />三、“忧患意识”是与宗教意识相对的道德自律意识<br /><br />四、忧患意识内涵着忧乐意识<br /><br />第三章 现代考据的解释学批判<br /><br />第一节 解释学视野下的考据学<br /><br />一、现代考据的科学主义倾向<br /><br />二、中国思想的非概念化、非体系性特质<br /><br />三、训诂与考据的释义方法违背汉语的特性<br /><br />第二节 钱穆新考据学的解释学批判<br /><br />一、钱穆《庄老通辩》中新考据学的逻辑悖谬<br /><br />二、中国思想多由实际生活之体验而出<br /><br />三、中国现代学术对考据方法的夸大<br /><br />四、人文科学从根本上是解释学<br /><br />第四章 徐复观解释学中的体验<br /><br />第一节 作为解释学基础的体验<br /><br />一、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质<br /><br />二、工夫是儒道思想创造的根源<br /><br />三、徐复观与熊十力在工夫论上的异同<br /><br />第二节 孔子思想的内在脉络<br /><br />一、孔子思想是实践哲学<br /><br />二、孔子思想的范导性<br /><br />三、工夫与解释<br /><br />第五章 “追体验”的解释学<br /><br />第一节 追体验:意义与意味之间的张力<br /><br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br /><br />二、理解要将文本必须还原为鲜活的生命<br /><br />三、“追体验”与“了解之同情”<br /><br />四、“意味”是一种情调<br /><br />五、“意味”是主客合一的审美体验<br /><br />第二节 徐复观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比较<br /><br />第六章 解释学的限度与重建中国解释学<br /><br />第七章 政治与解释的张力<br /><br />第八章 中国文学解释学<br /><br />第九章 中国艺术解释学<br /><br />第十章 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解释学<br /><br />余论徐复观解释学再思考<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索 引<br /><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