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途中之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28385
  • 作      者:
    李德南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德南,1983年生,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学哲学系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哲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东作协签约作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之余写作小说、随笔与散文。曾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山花》《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约50万字,作品入选《2011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聚集文学新力量》等重要选本,著有长篇小说《遍地伤花》。
展开
内容介绍
  《“80后”批评家文丛(第二辑):途中之镜》以一个评论家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坛进行了一次梳理。《“80后”批评家文丛(第二辑):途中之镜》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在文学领域较具代表性的作家、批评家辩证论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当代文学展开了研究。作者以一位80后批评家的视角,对70后及80后批评家的文学批评有着独到的分析,其中不乏新锐和独特的观点。书稿可谓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批评作品。
展开
精彩书摘
  《“80后”批评家文丛(第二辑):途中之镜》:
  若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有相对全面的认识,我们就不难发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确实具有这样一种前后相继的思维连贯性。即便是意在颠覆、解构以往的文学史观的文学史著作,也往往无法实现思维方式的决然断裂。相反,过分强调知识范式或经验的断裂、更新,很可能只是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从一种偏执走向另一种偏执。①历史地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实际上也正是处于一种不断积累经验的状态。前人的思辨,既为后来者提供了成功的参照,也往往以其失败提醒我们有所防范,切勿掉进同一个陷阱,另寻苍茫大道或林间小路。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是经验的积累。而大凡有意义的“重写”,常常是建基于经验的积累;“重写”本身也是积累经验的方式。
  当然,对经验积累的强调,对思维连贯性的强调,并非意在贬低学者们的个人创造。这种强调,恰恰是为了重申个人创造的来之不易,也是为了说明个人的创造何以可能。虽然文学史写作的知识增长或再生产有各种各样的路径,但是如果没有对已有的、特别是那些颇具分量的文学史著作进行深入的辨析、参照、反思,那么我们很可能会重复别人的工作,仅仅是原地踏步,而非另起炉灶或推陈出新。正如洪子诚先生所说的:“文学史写作,背后总有一些他要超越、批评或纠正的文学史的影子存在。”②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有所创造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几乎没有哪一本是没有经历过辩难、参照、反思这些环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也不例外。作为一部文学史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是具有明显的“重写”意图的,可看作是对“重写文学史”的重写。而这一次重写,同样建基于文学史写作经验的累积,同样具有思维上的连贯性。
  “重写文学史”作为一个口号的提出,始于1988年王晓明、陈思和在《上海文论》主持的一个栏目。而“重写文学史”的意图,在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共同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设想中就已经有了极为鲜明的体现,甚至在夏志清先生写作《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就已初见端倪。①除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及洪子诚所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则使得“重写文学史”有了“实质性的动作”(陈晓明语)。就陈晓明看来,上述学者的思考实践,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们各自的思考也仍旧有待深入。针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晓明指出:“陈思和以‘共名’‘无名’‘民间’‘潜在写作'等几个概念为基础,来展开对当代文学史的重新叙述。这一‘重写'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突破,它非常有效地发掘了被掩盖的那部分文学事实,对当代文学史做出了新颖而深刻的阐释。但是,政治话语依然是当代文学变革的主导因素之一,如何在彰显被掩盖的文学史实的同时又不回避主流话语的影响,是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主要难题。在这方面,作者使用的新概念、新术语虽然揭示出‘潜在写作’和主流文学史的紧张关系,但似乎并没有表达出更深层次的理解。”②针对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晓明则指出,它“无疑是迄今为止的同类著作中最为出色的。洪先生十年磨一剑,功力深厚,其谨严与精当、准确与细致,比其他文学史著作高出一筹。只是如何建立一个更为宏观的文学史图谱,揭示当代文学转折变异的深刻内涵,这是洪子诚先生给当代文学史写作提出的难题,也需要更多的书写者去面对更高的挑战”。
  陈晓明的上述话语,既含有对以往学术思路的肯定与尊重,也相对隐晦地提示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中到底是从哪些角度、在哪些层面上来对“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进行回顾、辩难、反思,从而形成创造性的、生产性的“对话”。在另一个场合,他也提道:“如何阐释‘新中国’含义之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确实是一个文学史叙事的难题,中外双方都深陷于尴尬之中。
  ……
展开
目录
序言
总序
在水面下丰饶(序一)
寻求涂澄明之镜(序二)

第一辑 阐释与重构
从去历史化、非历史化到重新历史化
非虚构,文学的新神话?
文学与人生的通而为一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经验积累与可能性
底层叙事、文化书写与先锋意识
另一种文化大散文
短篇小说的同时代性与诗性

第二辑 “70后”的多重面孔
隐秘的火焰
有情所累此生
城乡的纠葛与启蒙的困境
现代艺术的法则与个体存在之谜
创作、宿命与作为救赎的写作

第三辑 “80 后”的经验与密码
在新的文学机制和时间境域中诞生
现代性的省思
作为思想历险方式的小说
在大视野中审视历史与现实
不即不离,不偏不倚
看那苍凉而幽暗的人生
为了觉悟免于被遗忘

第四辑 对话与问答
代际视野下的“80后”文学
叙事美学、生活世界与作家主体
言、象、意的挖掘与呈现
在现实面前,文学化的抒情是无能的
在通往批评与写作的途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