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琴文艺杂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64506
  • 作      者:
    李庆云主编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人,只有在快走完人生旅途的最后路程中才悟出生命的『原本』,从而才会有心态平和的超自然坦荡又无奈地活下去……
  《非琴文艺杂谈》是在非琴逝世之后由其遗孀收集整理非琴先生生前所写的各类文章集合而成,读者可以从各个方面详细的从这些作品中了解非琴先生的品性与风骨。
展开
精彩书摘
  把失去的童年还给孩子们!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幻想是一个含有贬义的词。照他们看来,幻想就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就是想入非非。因此认为,幻想不管多美,也比不上“实际”和“现实”。
  有些十几岁的中学生,看侦探、推理小说几乎看入了迷,如果叫他们看高尔基的《童年》,他们就会说:“那里面讲的是很早以前的事,不切实际”,所以不感兴趣。如果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的童话,他们更会轻蔑地说:“那是骗小孩子的!是假的!”言外之意是:他们已经是精通人情世故的“大人”,不会再受不切实际的童话欺骗了。可是如果反问一句:“侦探、推理小说就是真的了吗?”他们虽然会一时语塞,不知何以对答,但仍然执拗地认为,侦探、推理小说到底比较“实际”,更符合他们所理解的所谓“现实”。
  不仅是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就是在那些负有教育孩子之责的大人中,也不乏对幻想连连摇头的“现实”崇拜者。童话,他们还是要的,但要有“现实”教育意义,如教导孩子们爱劳动、懂礼貌等等。只要让小猴、小兔……登场,现身说法,或者让孩子做一个梦,一觉醒来,幡然悔改……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童话了,而且是唯一有益的、可以奉献给小读者的童话。如果稍微离了点儿谱,那,对不起,他们就会连连摇头——怕教坏了孩子。芬兰作家巴洛海莫的短篇小说《压扁了的鳊鱼》,写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把周围的一切都涂上一层幻想的色彩,有时他的想象力是那样富有诗意,就连把他的幻想一概斥之为“谎言”的同学,也不由得羡慕起他来。但这样的作品在那些崇拜“现实”、鄙薄幻想的人的眼里,却是要不得的,因为它似乎是在赞美“说谎”。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或者是假装不知道,那些本来应该对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女孩》、《丑小鸭》……感动得落泪的孩子,竟在接受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人提供的“现实”的熏陶,而这些“现实”教给孩子们的,又岂止是“说谎”而已!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小女孩伊娃对汤姆叔叔说,树上住着七个矮人,还说,她常在自己的“宫殿”里和矮人们相会……在绝对的“现实”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一定会认为这纯粹是幻想,是呓语,一定会说:“哪里会有这样的事?!这完全是骗人的!”但正是这颗天真纯洁、充满幻想的童心,真正懂得爱的意义,能不受当时的“现实”欺骗,对被一般人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黑奴制提出抗议;虽然这不是理性的认识,但她的心却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黑奴制的不合理,正是她,这个不懂“现实”、相信童话的姑娘,提出要给汤姆叔叔自由,把自由还给所有的黑人奴隶。
  安徒生曾经带着一位林务区长的小女儿到树林里去,找到了他事先藏在那里、准备送给这个小女孩的一些小玩意儿,并使她相信,这一切都是地神藏在那里的。神父认为他“欺骗了天真的孩子”,安徒生却回答说:“不,这并非欺骗。她将一生都记得这件事。而且,您可以相信,她的心绝不会像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一事件的人们的心一样,轻易地变得冷酷无情。”(巴乌斯托夫斯基:《夜行的驿车》)这位一生都在为了人们的幸福而想象,并始终有一颗纯真的童心的伟大作家,就是这样来反驳那个虽然自己天天在以神的名义骗人,却又想以“现实”的名义扼杀幻想的神父的。
  ……
展开
目录
谈灵感
把失去的童年还给孩子们!
没有情节行吗?
准确和华丽
听瀑
“萧何”说
典型就是多数吗?
“绿玉”与“绿蜡”
谈谈典型
社会效果和药方
X=?
对路与不对路
征税和救济
“对号入座”
文学无禁区
“全面”和“泥人文艺”
由日环食和“济公传”想到的
指鹿为马和求全责备
面面俱到片面谈
潘金莲日记
从约翰妮到梯丽
怎样对待古典文学名著
漫谈改编
改编不易续更难
欺骗·抽象·寓意
妖怪何尝怪,本为现实人
“蒙尘”、“粪草”及其他
传统戏曲是否要光明尾巴?
古人的预言
争鸣和平等
平等
“百家”齐鸣
小孩子精神万岁
不能一笑置之的反思
……的梦
野草
从流行歌曲想到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查译普希金的两首抒情诗
一字之差
译文的“雅”
从“信、达、雅”谈起
墨西哥的“毛遂”
关于翻译中使用汉语成语的问题
莫拉维亚和他笔下“不由自主”的人们
一位善于捕捉“美的瞬间”的作家
关于美学的对象和美的标准
勿忘我
有关京剧改革的文章
关于如何处理历史上的“小人物”——丑
关于旧戏中的“丑角”
根据什么原则来改编《四郎探母》
不要诬蔑人民
对检场问题的小意见
谈《金钵记》
重视戏曲舞台形象的澄清
非琴诗词十六首
十几年后的一封回信(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