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7897
  • 作      者:
    刘文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文辉,华侨大学海峡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新闻传播学等。主持和参与国家以及省部级课题4项。曾在媒体任职10年,有近百篇新闻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新闻奖励。从事教学研究以来,相继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东南学术》《江淮论坛》《北方论丛》《中国文学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探索》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社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锐利的文化事实,它不仅宰制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对象和内容,而且也在重新组织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风尚,甚至影响着人们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把现代传媒所建构的历史语境作为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的文化景深,从“社会文化思潮”角度就“现代传媒与文学”范畴提出新闻题,聚焦于“现代传媒语境”在整合刷新社会文化情势中“文学转向”的动态复杂性。结论是,只有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人“诗意地栖居”,由此,文学不仅永远不会终结,而且还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文化转向和异彩纷呈的生命姿态。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世俗性“日常写作”对超越性审美原则的“改造”
  日常写作的早期文本实践——以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为代表的“新写实”,其叙事策略强调对日常生活与日常经验的“零度情感”的“客观化叙述”。作家对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状态下人们的生存艰辛与无所适从的尴尬处境,进行了津津乐道的叙述与描绘,使日常生活的皱褶和沟回纤毫毕现。日常写作的低调叙事契合了特定历史时期普遍的文化失望心理,以文学的审美方式释放了社会的现代性焦虑情绪,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和改善了文学与社会、作品与读者之间日渐疏离的紧张关系。在向所谓“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过程中,文学重新获得了“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的赞誉之辞。
  “新写实”的文本实践作为对经典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和超越性审美原则的“改造”,不仅为已经冷清的文学重新找回了一些读者,聚拢了一些热闹的人气,而且“新写实”世俗化的审美原则开始变成一种强势的“改造”美学,其影响力量逐渐跨越“新写实”文学的边界,成为20世纪90年代小说美学的普遍性原则。诸如在“新市民小说”“新体验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主义文学”“70后小说”乃至“新现实主义冲击波”中,都可以看到日常写作貌合神离的“同构美学”。
  如果说“新写实”作为早期的日常写作,其对经典现实主义超越性美学原则的“改造”还“心有戚戚焉”的话,那么“新生代”作为日常写作的继往开来者,则以决绝的“改造”姿态彻底与超越性美学原则实施“断裂”。朱文、韩东、何顿、张曼、述评、刁斗、邱华栋、鲁羊、陈染、林白、海南等新生代作家承续了“新写实”小说关照和描述城市日常琐事的叙事原则,一如既往地拒绝宏大叙事,而且更加彻底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表现出一种热爱日常事物和厌恶精神生活的世俗化美学理想。不过两类作家在叙事风貌上依然具有很大的差异。“新写实”小说的写作主体与角色呈现分离状态,文本描写的是“别人”的日常生活境况,写作立场和叙述视角植根于“群体本位”;而“新生代”小说的写作主体与角色具有“互文性”,叙事策略更多选择个体本位。“新写实”作家在描写平民生态与凡庸场景时,以无法自弃的平民主义立场寄托稀薄的生存忧患与人文关怀;而“新生代”作家对都市平民的价值形态认同却产生了一种不易觉察的精神位移,他们的视线偏离了平民的人道主义立场,执著于物的迷恋和欲的沉溺,“人”的退隐和“物”的凸现成为“新生代”日常叙事的变貌。①不过,“新生代”以个人化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日常写作的“改造”,拓展了日常写作的叙事领域,使日常写作的世俗化美学原则不再只是某个文学流派的叙事专利,而是“改造”成相当流行的叙事范式和写作倾向。
  日常叙事就如一道流淌越来越壮阔最后四处泛溢的洪水,横贯了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整体写作,逐渐生成为作家的审美无意识,支配着作家习焉不察的美学趣味。经由“新写实”“新生代”最后到了“70后”作家那里,心血来潮和不着边际的日常叙事则成为他们的文学常态。如果说世俗化审美的日常叙事,是对曾经一统天下的宏伟叙事的反叛和“改造”,使审美脱下了神秘贵族的面纱,一脸素面朝向人声喧嚣的世俗生活,那么“70后”作家文本叙事中所呈现的文本世界与日常世界的“互文性”和“零距离”,最终将日常写作的世俗化“改造”推向矫枉过正的精神迷离。
  ……
展开
目录
敞开20世纪90年代文学学术化的可能/席扬——关于《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的申思
绪论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及其权力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走进时代中心的传媒
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媒的主导叙事
二、20世纪90年代走进社会生活的传媒
第二节 传媒权力的生成与90年代传媒权力的扩张
一、传媒权力的生成
二、传媒权力的扩张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文化景观
一、传媒形式对传媒文化的内在规约性
二、传媒文化的转向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的“文化力”
一、传媒“文化力”的呈现
二、传媒“文化力”的生成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视域中的文学生态
第一节 传媒建构“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学取向与征候
一、传媒建构“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学取向
二、传媒建构“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文学征候
第二节 传统文学“叙事语态”在20世纪90年代的式微与转移
一、文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叙事传统的式微
二、文学作为工具性向新意识形态转移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迷离与新向度
一、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精神迷离
二、作为“精神创造”文学的新向度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文学“改造”的转移
一、文学对现代传媒的修辞“改造”  
二、文学对自身叙事的世俗性审美“改造”
三、文学对日常生活文化的审美“改造”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文学与意识形态的新关系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建构的“新意识形态”文学语境
一、意识形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二、传媒语境下的“新意识形态”及其家族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
一、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温婉遇合”
二、文学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的“叙事狂欢”
三、文学与精英意识形态的“异趣呈现”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作家姿态的复杂转移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传媒覆盖下的作家生存法则之变
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醒目呈现
二、市场经济场域中的尴尬生存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作家复杂的写作转移
一、大众文化写作转移
二、“触电”写作转移
三、个人化写作转移
四、日常化写作转移
五、其他形式的写作转移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文学审美伦理的失据与抗争
一、文学审美伦理的失据
……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走向“新民间”的文学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文学自由的可能与不可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