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艺学论丛.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5091450
  • 作      者:
    马龙潜主编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文艺学论丛(第二辑)》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与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贡献、当代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影响、中国古代优秀文艺思想的价值与意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艺学论丛(第二辑)》:
  三、现实主义作为多重构成体系和一种
  美学范畴的开放性回归
  1980年代后期,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化和中国文学创作实践的日益多元化,现实主义概念研究也日益开放,马恩经典文献的规定性也要随着当下的社会发展进行新的理论拓展,概念应该是一个具有生长性的理论基点,而不是一个自足封闭的死定义。1986年《现实主义概念》的作者就认为,现实主义概念本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质的概念,但在中国文艺理论的运用中却被历史性的封闭了,“历史至少创造了两个误差。”“其一,缺乏整体感。虽然,现实主义的理论是在自然科学的机械论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但这一哲学思想代表着当时的整个时代精神,它的社会科学的理论也将体现这一特征并成为时代精神的整体表述。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但有着共同的人类精神的民族对这一理论的接受必须把握这个理论的整体性。对产生这一理论的复杂时代内容有着整体的理解,以避免实用主义的态度,保持这个概念的科学价值。遗憾的是,这个起码的常识并没有在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理论基础的‘五四’时期被领悟。”“可以这么说,没有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的突出,便没有新文学。但是,就艺术本性而言,‘现实主义’概念的历史感和整体意义却是被削弱的。”“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当代文学则由于无限夸大这个概念的浪漫特质而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规范。”“其二,缺乏民族意识。一个民族对舶来品的接受,不应该是机械性的误解,而应该是创造性的误解。这是说,一个新理论被另一个民族所应用,应该理解为是这个民族实际参与这个理论的合理重建。整个民族的意识已经在改造着这个理论,组成新的理论整体。”“因此,我们对现实主义的解释,是对这个理论的重新调整,是个新的整体。但这个新整体积淀着旧整体的全部内容。因此,它的内涵,已经被我们民族的性格、心理所重新组合。”“抽象地理解‘现实主义’概念是没有意义的,现实主义精神应该同时是民族的历史精神;‘现实主义’的概念离开了它的民族性就失去了生命力,就谈不上什么复归和深化。”“由于创作实践的深入发展,而我们的理论却老是拘泥于古典概念的框架中,于是,公认的文艺理论的危机开始了。不过,笔者相信,如果我们对‘现实主义’概念有着开放性的理解,那么,危机本身将是一种转机。”可见,现实主义向一种开放性概念的回归和重建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所谓概念的开放性,其实就是保持这个概念的可持续发展性,即在内在规定性的坚持中不断发展其理论的历史适应性,它应该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叠加着丰富内涵、不断突破自身狭隘原则的运动着的系统。南帆在1987年的《现实主义:涵义、范围和突破》一文中便认为,现实主义“是人类艺术地把握世界的丰富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特定体系”,“是一整套极致观念与艺术手段对于现实的特定取向”,同时作者也认为,“现实主义的标准形态”必须是多重因素的合作形态,即“典型人物与社会环境、平民化情绪与理性精神——这几方面的相互配合构成了现实主义的独特形态。缺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我们则称之为非现实主义作品,尽管后者可能程度不同地含有现实主义因素。”很显然,作者试图将现实主义概念由平面性的单一形态扩展为立体化的多重形态。
  ……
展开
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表述
——学习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体会(代序)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与历史进程
论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进程回顾和反思的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显著特点与美学根据——“社会价值审美论”概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前提的批判和学科话语的整体性反思
马克思丰义美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实践智能人类学审美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初探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
从社会文化的大视野把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文艺究竟应该塑造怎样的人性
新时期典型研究的理论后果
今天的文学需要什么样的“提高”
去蔽、回归与开放——新时期现实主义概念研究的历程及其意义

当代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的引进与影响
中国当代美学的“主客二分”问题
哲学“本体论”的唯一性与文艺学、美学的僭越
语言论转向与新时期形式主义文论的兴起
关于当代西方文论与我国文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发生影响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

中国古代优秀文艺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新时期国内“龙学”研究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诉求
审美批评的崛起
——以钟嵘《诗品》中“奇”的用法为例
……
新时期文艺批评的发展路向及价值转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