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网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21704068
  • 作      者:
    (美)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网络结构,你的网络,就是你的命运。

 

·为什么,网红明星一呼百应,你却无人喝彩?

度中心度和传播中心度。在社交媒体中把消息发送给数百万关注者的能力,让一个人拥有了影响民众思维的力量。人气度高的人会受到超出比例的关注,由此可以左右人们对趋势的看法和行为模式。

·认识多少人,与认识谁,哪个更重要?

中介中心度和特性向量中心度。朋友数量多当然有帮助,但拥有网络位置**、“人脉广泛”的朋友更加重要。

·为什么,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雷同观点?

同质性和回声效应。人类天生有跟自己类似的人打交道的倾向。我们的人际网络充满了各种圈子,我们从许多渠道听到同样的信息,容易发生重复计算,因此相信其真实性,而实际上那只是通过网络中不同路径传来的相同信息。加上同质性以及对消息来源的选择性关注,我们大有可能被封闭在彼此隔绝的回声仓里。

·买学区房到底买的是什么?

社会固化和人以群分。人类网络理论用现代科学证实了“孟母三迁”的英明:邻里社区至关重要。人生轨迹与家庭背景及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密不可分,与谁做邻居、同学、同事……将决定你的学业、工作、薪酬乃至整个人生轨迹。

·金融危机是像“黑死病”一样蔓延吗?

金融网络有其独特逻辑,没有任何接触也可以发生“感染”:一旦丧失信心,恐惧和不确定性就会淹没整个市场,人们会挤兑银行,导致危机自我实现。

……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网络位置关系命运前途

需要从网络视角,解析社会万象

才能找准网络位置,复盘人生抉择

故事、洞察、启迪……尽在《人类网络》!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微软首席研究员邓肯·瓦茨,知名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重磅推荐。

电子书得到首发。

展开
作者简介

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William Eberle讲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经济与社会网络的领军人物,从事该领域研究二十余年。他的在线课程“经济与社会网络”和“博弈论”听众人数超过100万。曾出版《经济与社会网络》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本全新、重磅而有趣的**之作,讲述社会网络的特点和人们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塑造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并影响我们的人生。

人类网络的结构和位置,决定着每个人在交友、择校、就业、理财、养育子女、休闲娱乐等所有方面的选择,决定着人们的圈子和“三观”,决定着哪些人更有权势和影响力、更容易成功。没有人能逃脱生活编织的大网。

人类网络还与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密不可分:传染病、不平等、社会固化、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战争与和平……对这些顽固的“社会癌症”,网络思维或许能帮我们找到根治之策。

马修•杰克逊对人类网络的观察与分析,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通过精彩纷呈的案例、逻辑、游戏与图示,给我们讲述人类社会网络的精彩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人类网络》名家推荐:

 

文明建立在人与人的联系即人类网络之上,如贸易、合作与交流。这本流畅而有趣的著作证明了,网络科学研究如何能帮助回答许多艰深问题,从不平等和极端倾向的恶化,到疾病和金融困境的传播。

——埃里克·马斯金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杰克逊教授带我们走入这段精彩旅程,一窥社会网络的构造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乃至人性。

——罗杰·迈尔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该书涉及众多话题,从传染病和金融危机的流行、政治两极分化,到经济上的不平等,通过网络的透镜对社会生活做了深刻而形象的评述。由此证明作者不仅是网络研究领域的学者,还是出色的宣讲人。

——邓肯·瓦茨 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员、《六度分隔》作者

 

网络在几乎每个社会科学领域都表现出强大力量。同一现象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面貌,鲜有学者的智慧视野能宽阔到发现其中的共同作用模式,更少有人能够将成果面向大众普及。杰克逊教授正是这样的人物,他的作品是关于社会网络的精彩入门介绍。

——哈尔·范里安 谷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令人震撼……为什么用钱买不来身份?《人类网络》对这种问题给出了有趣又令人信服的解答……作者不仅生动地介绍了大量深入研究,还展示了网络的理论概念如何应用到各种现实问题,从金融危机的蔓延到假新闻的传播。

——《纽约时报》

 

作者以“网络理论”这一学科为基础,力图介绍和普及一种应对现代社会核心挑战的有力思路……书中的众多概念需要认真解读,但该书值得投入。

——《华尔街日报》

 

许多令人回味的真相,加上天才的社会思考,该书会说服大多数读者:我们对周围的人过分在意了。

——《科克斯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固化,不平等,“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

 

于是我们逆水行舟,奋力向前,却不断被浪潮推往过去。

 

——斯科特•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显然,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成就与幸福取决于其父母和社群奠定的起点。衡量社会地位的代际粘性的标准做法,是在收入、财富和学历等要素上对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比较。孩子与父母的命运在多大程度上彼此相关呢?图6.1显示了子女的最终收入与父母的关联度,该指标名为“代际收入弹性”。

 

图6.1社会固化:代际收入弹性。这是子女收入与父母收入相关关系的标准化后的指标,0代表子女和父母的收入基本脱钩,1代表父母的相对收入地位完全反映在子女的相对收入地位中。数据来自Miles Corak(2016)。

 

代际收入弹性可以理解为对如下问题的回答。假设你父母家的年收入比我父母家高出10%,当我们成年后,你的收入会比我高出多少?如果答案为10%,则你家相对于我家的全部优势都跨代保留了下来。由于你的收入超出我的部分与你父母超过我父母的部分之比为1,社会完全固化:我们的相对地位跟我们的父母完全相同。如果你的收入只比我高出1%,则你家相对于我家的优势仅有十分之一保留了下来。如果我们的收入相同,社会就有完全的流动性,因为我们的相对地位跟我们的父母完全无关,此时对应的代际收入弹性为零。可见,该弹性是对固化程度的测量指标。美国的上述弹性(固化程度)略低于二分之一,而图表上最高的秘鲁约为三分之二。美国在该图中的位置或许会令某些人吃惊,固化程度几乎是加拿大的两倍。英国则与美国类似。

 

比起有些令人吃惊的社会固化程度,美国的不平等程度之高则不证自明。当你穿过任何一座美国大城市时,你都很难不目睹极其贫困与非常富有的不同社区并存。但“美国梦”却是如此深深植根于美国人的灵魂和身份之中,还有美利坚作为“机遇之地”的观念。人们将因为自己的勤劳、技能和才干而得到回报,而不是血统。考虑到“不可剥夺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独立宣言》的核心,我们理应期望,美国在社会流动性(打破固化)方面至少能和其他国家做得一样好。

 

我们都听说过不可思议的靠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我的祖父没有上完高中,在一家运输公司工作,而我的父亲则读完了大学和研究生,成为核物理学家。历史上,机遇之地可谓名副其实。在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移民大潮中,美国向大西部拓展,经历了不断的经济繁荣(偶尔也有波折)。就业与增长的机遇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对许多逃离母国的贫困移民而言。人们搬到加州,一夜暴富。教育虽然有其价值,在当时对于过上体面生活却不是那么重要。那是增长以及实现美国梦的黄金时期。在二战过去不久的另一段时期,制造业和经济繁荣发展,中产阶级大量增加,沿着经济阶梯攀爬也同样可以企及。

 

可是当我在大约15年前开始研究社会固化时,情况有了惊人的变化。首次看到美国的父母与子女在教育方面的关联性,我怀疑数据肯定有什么差错。通过某些挖掘,我意识到所有的数据都在讲述同样的故事:无论是以收入、教育、财富乃至寿命衡量,在父母与子女的关联性方面,如今的美国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这些指标的高度关联性绝非好事——意味着较高程度的社会固化。

 

如果你原本认为美国在经济流动性方面做得不错,那并不奇怪。许多人对社会流动性的感知都不符合现实。例如在图6.1中,德国的固化程度评分为0.32,美国则为0.47,几乎是前者的1.5倍。然而如果你去询问别人是否赞同如下陈述,“如果努力工作,我的生活将得到改善”,结果会发现,约有84%的美国人表示赞同,而德国仅有62%。

 

不平等与社会固化的关系由艾伦•克鲁格(Alan Krueger)在2012年1月的一次著名演讲中做了透彻的阐述,当时他正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鲁格展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Great Gatsby Curve):迈尔斯•克拉克(Miles Corak)在2011年发现的不平等与社会固化之间的惊人关联性。为了给这条曲线找个好名称,克鲁格表示要给提出最佳名称的年轻职员奖励一瓶葡萄酒。结果奖品被贾德•克莱默(Judd Cramer)拿走,他的建议源自小说中盖茨比在跨越社会阶层时的困难。不平等与社会固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如图6.2所示。

 

 

 

图6.2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展示世界各国的不平等程度(由每个国家的基尼系数代表,图中的纵轴,0代表没有不平等,1代表极端不平等)与社会固化程度(由每个国家的代际收入弹性代表,图中的横轴)。有关社会固化的数据来自Corak(2016);基尼系数的数据来自CIA World Factbook。

 

值得提示的是,社会固化与不平等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机制性的联系。如果我们拿一个较为单一的小国同一个较为混杂的大国进行比较,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时,小国的不平等与社会固化程度应该更低。例如,我们只分析工程师的子女,由于这些孩子大部分最终都会完成高等教育,获得较高收入,不平等程度自然会比较小。这批父母与子女的代际收入弹性也会较低,因为父母的收入差距本来就小,对于子女的境况好坏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如果我们只分析矿工的子女,结果同样如此:由于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劳工阶级,他们中间的不平等也较小;由于父母的特征相似,也几乎不存在代际收入关联性。社会固化与不平等有很大部分是来自经济体中不同成分间的比较,因此当某个国家的组成变得更为多样化时,我们理应看到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程度的上升。

 

尽管如此,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所反映的内涵还是远远超过机制性的规模效应。例如,丹麦的国家规模很小只是它的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程度较低的部分原因,却并非全部解释。丹麦低技能工人的收入比美国类似岗位的工人高出约50%,而且享受的福利还好很多。所以,丹麦的不平等程度低于美国,部分原因在于丹麦低技能工人的处境要远远好于美国类似水平的人。在大多数人可以选择从事较低技能工作岗位还是较高技能工作岗位的社会,有种力量推高了低技能岗位的工资水平,因为你必须用较高工资来吸引人们干这些工作,而没有大量闲置的缺乏其他机遇的低技能劳动者。在社会固化方面,我们看到丹麦的父母与子女在教育程度上的关联性不足10%,美国则接近50%,但两个国家的总人口中上大学的总比例是相近的——所以,它们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上处于不同位置,不仅是由于丹麦国民的单一性。⑧

 

加拿大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各种少数族裔,移民人数众多,从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类型看经济构成也非常多样化。不过,加拿大却是全世界社会流动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不平等程度也同北欧国家相差不大。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有趣之处是,为什么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在两个测量指标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美国和中国要高得多。

 

为强调不平等受到社会固化的影响,我把克鲁格最早发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做了旋转。在图6.2中,固化程度反映在横轴,不平等程度是在纵轴,由此可以将不平等视为固化程度的函数。这里的逻辑是,有很大部分的不平等是源自社会固化。如果所有孩子降生的社会网络有着相同的发展机遇——有类似的父母、伙伴与社区——那么不平等只会来自他们的固有天赋和性格、选择以及运气方面微小的随机差异。反之,如果孩子降生在不同社会网络——有不同的父母、习俗、信息和机遇——导致的不平等结果就会更悬殊。也就是说,结果的不平等部分缘于机遇和社会流动性方面的差异。

 

最后,不平等和社会固化还存在深刻的相互纠缠:不平等也会引起固化,存在相互反馈。父母、伙伴与社区的差异造成发展机遇不同,有部分缘于不平等的现状。但最终是由同质性塑造的信息和习俗的牢固网络限制了不同人的机遇和行为,因此社会固化背后的因素是主要作用力,不平等应该被视为结果,而非根本原因。这不同于常说的富有的父母能为子女提供更多资源的解释。

 

以上视角尤其能帮助我们寻找打破恶性循环、改善不平等与固化现象的有效办法。它不是把焦点放在资本税率这类问题上,而是思考如何改变导致不平等与社会固化的基础性的社会结构。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网络与人类行为

 

更多的事情在改变

亿万人构成的网络

 

第2章 权势和影响力: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人气度

对比

关键是你认识谁——大海捞针

小额信贷的扩散

传播中心度

美第奇家族的崛起:人际网络的早期案例

“教父效应”:中心度带来中心度

对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权势的分类

 

第3章 扩散和传染

 

传染与网络结构

相变与基本再生数

外部效应与疫苗接种

连通却稀疏的联系

我们不断缩小的世界

中心性与传染:人气度的不利一面

人际网络的变动与传导性

收集思想

 

第4章 密而不能倒:金融网络

 

对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的解剖

金融传染的特殊之处何在?

自由市场与外部效应

监管

爆米花还是多米诺?

告别没有驾驶仪的飞机

 

第5章 同质性:人以群分

 

种姓制度

同质性

位置,位置,位置

谢林的洞见

导致同质性的更多理由

同质性的某些启示

同质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6章 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网络反馈和贫困陷阱

 

社会固化

固化,不平等,“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

不平等

教育

通常的嫌疑人:机构和资本

工作网络与社会资本

反馈与行为模式的持续差异:社会中的拔河现象

摆脱:网络分隔、社会固化与不平等现象

 

第7章 集体的智慧及愚蠢

 

集体的智慧

改变中的新闻版图

极端化:同质性的话语

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第8章 我们的朋友与局部网络结构的影响

 

蚂蚁与旅鼠

羊群效应、银行挤兑与集体迷失

博弈论与互补性

聚集现象与复杂传染和扩散

信任与加持

关系

社会嵌入性

要了解自己,得看清朋友

 

第9章 全球化:变化中的人类网络

 

网络的形成

贸易网络:要贸易,不要开战

连线:同质性与极端化的加剧

破坏性

更多的变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