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何爱孩子:现代教育先驱科扎克的思想札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108085
  • 作      者:
    (波)雅努什·科扎克(Janusz Korczak)著
  • 出 版 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官方推荐

  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作序力荐

  具有全球性和永恒性的教育经典


  科扎克被视为现代教育先驱,与其他教育家不同的是他倡导“没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针,真正实现了儿童人性教育。


  他是与肖邦、居里夫人相齐名的波兰英雄。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之后于1989年通过的超出两百个国家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


展开
作者简介

  雅努什· 科扎克(Janusz· Korczak,1878 ——1942),真名亨利·哥德施密(Henryk·Goldszmit),波兰杰出的犹太裔教育家、医生、社会活动家、亦是一位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拥趸的知名作家。

  他终身未娶,将儿童教育视为一生的使命,并始终践行着他的信念。1942年二战爆发后,他为了陪伴孤儿院的孩子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与他收养的192个孩子一起死于德国纳粹特雷布林卡集中营的毒气室。

  科扎克是与居里夫人和肖邦相齐名的波兰英雄,被视为现代教育的先驱。1978年逢科扎克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之后于1989年通过超出两百国家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爱孩子》共两部、四个主题章节:家庭中的孩子、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院中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收容所、夏令营、孤儿院,我们可以看到科扎克的教养观察,以及他与孩子周旋的点滴。此书一开始就是一连串的自我对话激荡,字句非常平白浅显,却渗透出好多带有深远哲理的教育宏观思维。

  “没有孩子,只有人”,不管是在其有限的生命里还是现在,科扎克都正在表达着成人如何去爱,去理解和尊重儿童。

  在他所有的著作中,《如何爱孩子》是他的儿童教育理念的基石。这本书能为所有的父母,把儿童教育当成职业或使命的人,比如,儿童教育者、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堪称具有全球性和永恒性的教育经典。


展开
精彩书评

  “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史上响亮的口号,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是不会有未来的。科扎克毕生都在儿童世界不遗余力地观察体悟,为儿童及其权利向成人社会请愿。这就是科扎克的价值所在。1942年8月5日,科扎克带领约200名儿童和数十名教师从华沙的犹太人聚集区前往车站,被押往德国纳粹的死亡集中营。这一画面已经在历史定格。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东平


  有人创造思想,科扎克按他的思想教学生。有人教人如何去爱,科扎克活出爱之道。有人从教育的艰难中退缩,科扎克为看上去并不可爱的孩子而死。一句话,科扎克以深邃、炽热、机智的生命,照亮教育精典《如何爱孩子》。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新华社高级编辑 鹿永建


  “没有孩子,只有人”,是波兰教育家科扎克对“如何爱孩子”的回答。这位超时代的教育家,爱孩子爱到甘愿与自己收养的192个孤儿一起走向纳粹的毒气室。他的儿童观振聋发聩,超出我们所熟知的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等教育理念。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父母,对科扎克和他的著作都不该陌生,这关系到我们能否给孩子真正的爱。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 杨咏梅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教育家科扎克,我是后知后觉,因为这本《如何爱孩子》,才知道他在波兰是与肖邦、居里夫人齐名的教育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他的著述和思想,成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思想基础。1978年,为纪念他的百年诞辰,联合国宣布当年为“国际儿童年”。2012年是科札克逝世七十周年,波兰特别将该年定为“科扎克年”。

  科扎克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童年的需求和权利。“发现儿童”是现代教育史上最响亮的口号,一个全新的起点。在上个世纪之交,蒙台梭利等教育家发现儿童的重心是认识儿童特点,把儿童当做儿童来对待。科扎克的发现则是“没有孩子,只有人”,也就是说儿童不仅是儿童,孩子和成人都是人类,强调理解、尊重和解放儿童。因此,如何爱孩子,怎么爱,什么时候爱,多少爱,为何而爱就会成为问题。当面对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婴儿时,几乎每个母亲都会充满雄心勃勃的希望,施行的却是传统的惯习甚至陋习。爱成为一种施舍、一种强迫、一种交易甚至一场赌局。在科札克看来,当你说“我的孩子”时,你已经错了;当你说“他应该要……我想要他……”的时候,你又错了。因为这孩子并不是你的,当他出生之后,“世界已经把孩子带走。” 

  科扎克相信“孩子并不是一块遗传所准备好的土地,等待我们播种、种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经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支持他、帮助他。”“孩子不是彩票,不会天生就注定会赢来一张硕士证书或是剧院前厅的胸像。在每个孩子体内都有独一无二的火花,它可以点燃快乐与真实的营火。也许在十个世纪之后,它会引发天才的火灾,超越自己的民族,带给全人类崭新太阳的光芒。”

  科扎克书中所描写的爱的迷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我的孩子是我的所有物,我的奴隶,我房间里的小狗。我在他耳朵之间瘙痒,抚摸他的背,用缎带装饰他,带他去散步,我训练他,这样他就可以又聪明又整齐,而当他来烦我的时候:‘去玩。去念书。去睡觉。’”“当她以‘为了孩子好’之名,实际上却是把她的野心、喜好和坏习惯强加到孩子身上,她让当母亲这件事变得堕落。”这不是某个人的过失,而是整个现代的教育方式都在“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催眠、压制、用强硬的手段毁灭孩子内心的自由和意志,”很乖,很听话,很好,很方便;却没有想到,这样没有个人意志、没有自我的孩子,是不会有健全的人生的。 

  在儿童的养育和教育上,科扎克有许多正见,也有不少“异见”。他反对对儿童的语言和肢体暴力,相信最熟悉孩子需要的人是孩子自己,赋予孩子们尊重自己意见和财产的权利,倡导平等对待儿童与成年人。他相信"孩子像成人一样有理解和推理的能力,只不过他们没有类似的经验而已。"因此,孩子应当和孩子在一起,而不应该关在家中。孩子会在自己的活动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孩子想吃多少,就应该吃多少,不多也不少”。他说,强迫孩子在他们不想睡觉的时候睡觉,是一项犯罪行为。他身体力行地信任儿童,解放儿童。他在为犹太儿童创办的孤儿院任职三十年,孤儿院里设有"议会"、"法院"、"报社"、"公证处"等机构,鼓励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


展开
目录

序言 发现儿童,尊重儿童


编者序 爱,永恒不灭


第一部:家庭中的孩子

  婴儿的心理状态,是渴望征服那些不可知的能量,还有包围他的世界所拥有的秘密,在那个世界中,有好的与坏的东西。他想要征服,他渴望知道。


第二部:收容所、夏令营和孤儿院中的孩子


第一节收容所

  孩子会原谅你的不圆融和不公平,但他却不会靠近太拘泥规则、不通人情的老师,或是冷酷的独裁者。面对虚伪的人,他则会嫌恶地把他推开,或是嘲笑他。


第二节夏令营

  孩子有团体生活的本能。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保持怀疑,因为他们不相信大人,也不了解这法则。但是当他们开始参与其中,他们很快就会接受。  


第三节孤儿院

  虽然那生活既混乱又贫穷、要什么没什么,但是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意和狂想,短暂、突然地做一些什么,可以进行狂野的恶作剧、困难任务并且做出牺牲,不用担心明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